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张朝阳:穿越熊熊火焰
pony8000发表于 2010-12-07 09:46
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一束火焰,倘若你只盯着这些念头,火会把你烧着;当你全方位投入战斗,相当于在火阵里往前冲,反倒不会被烧着了。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
  文·刘铮铮
  Charles Zhang,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朝阳先生,最近天天挂在微博上。我们刚刚坐下,他突然发现周立波在搜狐开微博的消息还没有出现在首页,立刻抬头对下属说:“给XXX打电话,马上解决”。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产品体验狂人马化腾与周鸿附体了(他们刚打过一仗,原谅我这么说)。
  他再也坐不住了。微博凶猛,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此,他使用了大量的战争语汇:“美国每天都上演着大战。”“不要害怕战争,只有在一定规则内的战争才能推动整个互联网的进步。”“不进则退,没有中间状态,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是一无所有。”他的目标看似不高:“搜狐微博能做到跟新浪微博比较接近的市场份额,我们就算打赢了。”
  过去5年,搜狐一直朝着“一站式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前进,这条路上走着的还有百度和腾讯。平心而论,虽没有后面两位兄弟风光,搜狐还是有所斩获的:搜狗输入法已是国内第一大输入法客户端—与QQ和360一起占据着国人电脑桌面的右下角;而旗下游戏公司畅游则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也实现了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Charles也在思索人生的终极命题。2008年,在一篇名为《人生的基本矛盾》的博文里,这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点出了“效率”与“智慧”这对人生的基本矛盾,指出“效率的追求是焦虑的根源,是智慧与解脱的大敌”,并且旗帜鲜明地给出了解决之道:“焦虑来自思想,无焦虑来自思想的止息”。
  对很多尚在为衣食忙碌的普通人来说,Charles思索后的举措或许会令他们略感世俗:他买了一艘豪华游艇,在海南的阳光下,他可以靠着船舷轻轻摇摆。这其实没什么,不过是一艘游艇,在一个秉持“混不吝”生活态度的人看来,只是活在当下的一种表示。
  个人之于公司,就像灵魂之于肉体,永远纠结在一起。Charles试图抽离,实现真正的物我两忘。他告诉我:“对于饮食的挑剔和少吃,加上瑜伽和锻炼会让人处在很干净的状态。”而“打坐是用一些重复性的动作产生心理暗示,以固化好的东西”。
  只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微博上的人声鼎沸,如当年的搜索,搜狐又慢了一步。Charles猛醒了,改变从语态开始。在微博上,他说:“以后打算不再端着架子说话了。”他就像一名店小二一样招揽着各路名人,絮絮叨叨之声不绝于耳。不如此,“金融安全感”和“虚荣心”都会受到威胁,这是通往“空性”的基石,他必须誓死捍卫。
  Web 2.0是一场大火,祝愿Charles穿越熊熊火焰,毫发无伤。
  有Plenty的人更容易开悟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 前两年你短暂离开公众视线,当时是怎么想的?
  张朝阳:就是想有自己的时间,玩得多一点,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放又不放的局面。
  CBR:很难想象一个做了10多年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认识不到这个行业的残酷。
  张朝阳:可能对硅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关注不够多,不够敏锐,比较麻痹,觉得畅游也拆分了,有很大的现金流,有几个能干的人帮我撑着就可以了。但是Web 2.0的革命在中国爆发得如此之快,靠某个部门、靠某个团队的局部战争根本没法打,这是当时没有意识到的。
  CBR:“焦虑来自思想,无焦虑来自思想的止息”。这两年过的是不是“思想止息”的生活?
  张朝阳:努力使思想止息吧,但努力本身又是思想。
  CBR:投入这场web 2.0的战争不会感到焦虑?
  张朝阳: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念头的火阵,你要盯着一个方向朝前跑,冲过这个火阵。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一束火焰,倘若你只盯着这些念头,火会把你烧着;当你全方位投入战斗,相当于在火阵里往前冲,反倒不会被烧着了。
  CBR: 回头看你在2008年提出的“效率”和“智慧”这对基本矛盾,有什么新体会?
  张朝阳:很多人有痛苦,有某些解不开的疙瘩,希望通过工作来解开。这就错了,工作也是意图的一种,任何意图都会造成焦虑。意图就是关注,关注就会关注负面,关注负面就会放大,放大就会焦虑。投入工作是为了一种兴奋点,不是为了寻求解脱。当你不是为了解脱而兴奋工作,结果反而强化了这种解脱。
  CBR:你喜欢的“空性”二字该如何理解?
  张朝阳:从最深层的角度讲是对什么都无所谓。金融不安全感、事业不安全感、被别人遗弃的恐惧感都没有了,你的生活完全由兴趣构成。消除这种不安全感是一个谨慎的过程,首先你得拥有Plenty(富足)。成功的人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在很坚实且不容易被拿走的状态下,人更容易达到“空性”。很多写书的人为了销量说人只要读了一本书就能得到解脱,不是的,这是有条件的,有Plenty的人更容易开悟。
  CBR:那么,“空性”就是不执著?重回战斗是否说明你仍然执著?
  张朝阳:人有Plenty的时候,容易得到解脱,达到空性。但互联网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半放半不放影响了我的Plenty。我重回战斗,一方面基本的安全感有了。另外我对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让企业基业长青等目标没有多少愿望,选择再回来,兴趣占了很大一部分。像我现在24小时玩微博都不觉得累。有兴趣才会有创造性,如果肩负着重大使命,就没有创造性了。
  我被自己的知名度欺骗了
  CBR:你在微博里说:“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的障碍是无知和自以为是。”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否谈一谈这方面的切肤体会?
  张朝阳:我们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我可以把搜狐没有做到最大主要归结于客观原因。成功有偶然性,需要运气,比如李彦宏就比我幸运。我融资的时候,互联网在美国刚刚爆发,没有人相信可以在中国做互联网。1996年去美国融资,人们凭着对中国很盲目的兴趣扔了一些钱。我的第一批投资人就是这样来的。华尔街说什么,媒体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1999年,搜狐和Tom起来了。李彦宏再去融资,融的就是Smart Money(聪明的钱)。估计他的投资者跟他说只要好好做搜索就可以了。而我的投资者多少年都在跟我说,“我的钱在哪里,我的业绩在哪里。”我可以指责别人,我不幸运,我太早了,我是拿着砍刀劈一条路出来的人,这条路把我刺得遍体鳞伤,后面跟过来的人就很快了。我还可以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跟董事会的斗争,当时各种条件的不完备
  但主观原因是:我几乎是中国第一个做互联网的人,并且以一种大鸣大放的宣传方式去做。我就像美国的杨致远一样成了名人,成为中国互联网数字化的“先锋”和“数字英雄”的代名词。这些东西又投射到我的脑子里面,觉得自己很伟大。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的想法总是对的,这就是我的无知。
  一方面,我的董事会敲打着我去赚钱,我的压力非常大,我很焦虑,我顶住了压力;但另一方面,我并没有主动选择紧随互联网的演化。其中一个演化就是互联网上还没有很多内容的时候,目录导航很需要—这也是雅虎起来的原因。而到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上什么都有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导航,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让搜索的东西马上就跳出来。网站朝这个方向演化的时候,我还是当名人去了,觉得自己是最先进的,不去思考互联网正在发生的改变。我们错过了搜索的机会,这是我的无知造成的。
  后来搜狐有成有败,到一定阶段时我开始享受、轻松了。我依然有心理的纠结,同时在抱怨当年这个创伤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回帖(6):
6楼:非常感谢分享
5楼:加分的话会促进其他会员的积极性!
重奖之下出勇夫,哈哈
4楼:引用第3楼pony8000于2010-12-07 10:17发表的 回 2楼(龙卷风之恋) 的帖子 :
加分太多 这个我 ..

全部回帖(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