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529阅读
  • 1回复

[分享]一个人可以活两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哭泣的手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08 21:12:39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其实不是。

  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48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40年中,一共建造了53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以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浪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两个例子至少可以说明,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

  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由此可见,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这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有其必要。

  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跳槽”,有利于我们进行一种新的创造。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异彩纷呈,登峰造极的繁荣。到了宋朝,尽管也出现了许多天才横溢的诗人,但终究不能超越唐诗,于是出现了大量填词的作者,宋代的文人让词成为宋代文学的骄傲。这是一代人的选择,同样,元朝的杂剧与明清时代的小说,也是后人的理智选择。不仅文学是如此,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是如此。当我们从事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无法取得成功之际,完全不必要走进死胡同而不转弯。英国文学家哈代曾告诫人们:“从这一个方向看,这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但从另一个方向看,你将会迎来光明。”也就是说,经过对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从容冷静的思考,可以变换你的人生追求的目标。

  当你向往人生多活几次之际,你有必要对舍弃与憧憬的一切,作一番重新估量。调节心理状态,改变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努力学习。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事物。在学习中反省自己的言行,发展你的优势,改去你的弱点,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次,最后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

  但是,青年人如何选择“跳槽”,从而选择另一条道路,这很需要取谨慎的态度。

  我以为第一条是量力而行,在设计自己人生的蓝图时,首先是正确估量自己的潜在能量,把兴趣、爱好与能力作平衡的选择。不妄自菲薄,但也切忌夜郎自大,过高估计自己与过低估计困难,都会给轻易的选择带来盲目性。第二,不要以为“跳槽”是可以轻易成功的,如果你是一个缺乏恒心的意志薄弱者,那么你做不好这件事,也未必能在那件事上取得成功。因此,恒心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一切成功的基点。
离线燕衔泥

发帖
4187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4-05-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11 23:53:12
再次为人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