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732阅读
  • 1回复

[分享]秦准河边想圆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哭泣的手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03 17:59:22
     秦淮一游,乃平生宿愿也。戌子四月初七,公历2008年5月11日,阳乌下坠,夊照铄金,迄逦游至秦准,放眼望去,满目灿然,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如逢夜市然。进得牌坊,抬头一望,横额一草书,有“古秦淮”三字。上有一联云:“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这个牌坊是近年才修建的,两副对联也还工整,但少了雅意。远不如文庙得月亭旁清人王思才撰写的一幅楹联:“孤轮枯影摇,傍水助他得月;斜汉文光动,排云容我聚星。”

  顺人流绕秦淮文庙一周,让人目不暇接。巷道狭小,其商铺鳞次栉比,密密匝匝,两旁店铺,多卖文房四宝,工艺雕刻,旅游玩品之类。同行四人,一路玩赏,未见有一样有合意者。其中见一小门脸,外坐一女,花绷刺秀,十指纤纤,锁骨销立,凝神绣作,心无旁鹜,其二目静沏澄璧,绝不类其它商家之店女,一涌而上,嚣嚣然作拉客状……踱步而进,见一女客正待店家包装所购苏绣。绣作乃一绝色古装女伶,正弹古琴,其一手抚琴,一手扬起,扬起之手,纤纤五指,作兰花状。旁有一假山一木几一香炉,炉中檀香袅袅,似闻其香味然,绣作右角立书“园园抚琴图”,左下角有题款印章。但钤章乃隶书,字不识也,奈何?店家以锦盒装好绣品付女客。客以16000元付之。我不禁失声曰:“无乃太贵乎?”店主人斜睨一眼,鼻音哼出:“此作乃出自全国工艺大师之手,何贵之有?”此时我抬头看见墙上一镜框,框中有照片有简介,原来门口坐绣之女果然荣膺大师称谓。介绍中说它可以辨识36种不同的黑色,且能将一细丝钱辟为20余根使用。我且惊亦疑,返回门口细观此女刺绣。果然如此,她此时正将一红丝线剖为16细支,每一细支细如发丝,乍一看,似乎没有,细细观察,才惊叹于她那纤纤玉手何能如此神奇?一丝钱在她手中剖之又剖,直剖到比发丝更细,甚而致于肉眼几不能察!

  绣女花绷后边绣边卷,正在绣者,乃假山旁一牡丹花也,配色剖线,乃为绣作准备。据店主说,此作乃“园园扑蝶图”,早已为港商订购,绣女染恙,卧床半月,已推迟交货矣!听此言,吾叹有三:一叹绣女绝技,其绣作栩栩如生,精妙绝伦;二叹商家狡黠日精,以绣女坐店口绣作为其广告;三叹陈园园身后未必荒凉,或贬或褒,然在百姓心中自有其斤两也。如此看来,在秦淮名妓中,倾国倾城之貌自不必说,工诗善画、音乐舞蹈,不仅要懂,还要精。但这还不够,还要深明大义,有侠骨柔肠……秦淮名妓顾媚生在清初时曾不顾身家性命,掩护被清军追捕的义士阎尔梅,就被大学问家袁枚赞之为:“礼贤爱士、侠骨峻嶒”。然而同是秦淮名妓,被人诟骂的也有,其指斥尤为甚者,当然首推陈圆圆了。

  陈圆圆本姓邢,字圆圆,又叫畹芬,自幼父母双亡,跟随秦淮养母陈氏,故称陈圆圆。据《吴逆始末记》载,圆圆“天生丽质,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艳”,被国舅周嘉定带到北京献与崇祯,但“上制于田妃,重念国事,不甚顾,遂命遣还。”后周嘉定将圆圆送与吴三桂。李闯王攻陷北京后,皇亲国戚、贵臣巨室,悉遭歼荡,吴三桂父母妻室、兄弟姊妹,全家三十八口俱遭惨屠。而圆圆“翻以籍入无恙。”这句话有深意藏焉,首先,“翻”作“反”讲,是“反而”的意思;其次,“籍”即是户籍,这里专指“乐籍”,中国自南宋以来,有“乐籍”者,世世代代为优为妓,绝不更改。此种流蔽,至雍正始变,屈指算来,已有600余年了!看起来,划分“家庭成份”的发明权还不在毛泽东,这种封建社会的荼毒还真是源远流长!所以陈圆圆即使归于吴三桂也进不了吴氏家谱,算不了吴家人,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她反而保住了一条性命。清初诗人吴梅村的《圆圆曲》中有“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天一怒为红颜”,就把圆圆套上了枷锁。无独有偶,几十年后,当吴三桂起兵反清之时,聘谢四新相助,四新不赴,覆一诗,诗中亦有“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之句,又把圆圆钉在了耻辱柱上!……细细想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其实都是委过之辞。堂堂须眉把明朝覆灭的责任推给一个身世飘零、柔弱无助的艺妓,其实男人们才真正是可悲可叹的……

  我们再来谈谈圆圆罢,圆圆因“乐籍”幸兔一死,却被闯王大将刘宗敏掳获,吴三桂借清军铁骑追杀闯王,史载:“闯弃京出走,十八营解散,各委其辎重妇女于途。……延陵(吴三桂)尚未知圆圆之存亡也。”这说明当时吴三桂一心要报国恨家仇,以尽其忠孝,“冲天一怒”、“六军缟素”还不全是为了圆圆。当部下于逃难人群中找到圆圆,三桂“闻之大喜,遂于玉帐结五彩楼,备翟荑之服,从以香舆,列旌旗三十里,亲往迎迓。”如此贵重的服饰车马,如此隆重的迎娶典仪,别说是一位沦落风尘的妓女,就是王公贵族的千金小姐,也定会感激涕零,倾心相报了。这时的圆圆,颠簸流离,备受摧残,史书上说她是“雾鬓风鬟,不胜掩抑,而翠消红泫,娇态逾增。”看来国色天香天生成,再多的苦难,再大的摧残,于圆圆来说,更显现出了她苦难中的美!我想,真正的美是压抑不了的,在摧残和蹂躏中顽强的活着,那才是生命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比起“自叹朱颜改”的容貌来,更加美丽!

  别看圆圆籍隶下贱,她却很有学问。一般人认为“读书就是学问”,那就错了。学问在儒家看来,不仅仅是读书,也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这里的“学问”二字,不是指能吟诗填词、善棋琴书画,而是指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人好、做事对,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自我反省。学问更注重躬身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人生的真正的价值。从《吴逆始末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圆圆的学问:其一,“延陵(吴三桂)既封王,圆圆将正妃位,辞曰‘妾以章台陋质,谬污琼寝……获珠服玉馔,依享殊荣,分已过矣。”她坚持不就王妃位,并从朝庭礼义,下属表率,百姓口碑等诸方面来说服吴三桂。结果“延陵不得已,乃别娶中阃”;其二:圆圆坚辞正妃位后,“屏谢铅华,独居别院,虽贵宠相等,而不相排轧。”吴三桂娶的王妃“悍妒绝伦,群姬之艳而进幸者,辄杀之。唯圆圆能适其意,亲若姒娣。”圆圆学问真是好,她揣摸心机、善解人意,处事低调,并要求府中上下,仅称她为邢太太……如此一来,把王妃这个天生的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同胞姐妹一样;其三:在康熙削藩时,圆圆已窥见吴三桂潜有反意,她知道形势所迫,无法劝阻,但更知天下坻定,民心思安,造反绝无出路。于是“当吴逆将叛,圆圆以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宏觉寺玉林大师座下剃度,法名寂静,迨吴逆殄灭,遂遁迹于三圣庵。圆圆终事,诸书未载,无可考见……”如此看来,圆圆比吴三桂、比吴王妃,比同时代许许多多的人见识都高,学问都好。就其大,她能测度天运走向,了解人心向背,预测发展变化;就其小,对她个人而言,懂趋利避祸、善以退为进、知生之要义……三桂造反未果,病死衡州,康熙还“锉其尸骨,传示各省,悬之通衢示众。”他从东北带来的部将士兵及其家属,或凌迟枭首,或流放边塞,男作马奴女作妓,永世不得翻身……惟有圆圆遁迹山林,不知所终。

  100多年后,太仓人王后山幕游云南,在人迹渺渺的三圣庵见到庵主见修师太,自称是寂静七世法孙,考证庵内康熙二十八年碑记和传存的两帧遗像,一为身披红霞手执海棠宫人像,一为趺坐蒲团比丘尼象,据碑文推算,圆圆坐化,年已80有余,实在是已尽天年,无疾而终……

  想着圆圆,我独自一人徘徊在秦淮河畔。河畔的花岗石墙上,刻有明末“秦淮八艳”的浮雕,并附有简介,她们是: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媚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她们原来都是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女童。青楼收留了她们,教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我看见许多游客在这里流涟忘返,尤其是女孩子,还一一拍照留念,当然,我也拍了几张。拍完照片,环顾四周,夕阳在天,秦淮河沐浴在金灿灿的霞辉里,千百年来,这里是勾栏瓦肆,笙歌彻夜的景象。而在纸醉金迷中也掩饰不了她们的心酸,有一首《金明池·咏寒柳》写出了她们的哀伤:

  有恨寒潮,
  无情残照,
  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
  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迷离,
  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悲凉,十分凄苦
  ……

  不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今盛世,秦淮故里也是繁华的歌舞之地,旅游胜境。然而其境依旧,其情大变!“秦淮八艳”若生在当今,肯定个个都是身价亿万的歌星影星,都是追星族心中的偶像!都弄个“代表”“委员”来当当…… 
[ 此帖被燕衔泥在2009-06-04 22:48重新编辑 ]
离线燕衔泥

发帖
4187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4-05-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6-04 22:50:27
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又说“红颜祸水”如不爱颜,怎会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