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316阅读
  • 0回复

[求助-安全问题]从零开始学电源------外观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寒江雪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6-11 12:38:26
从零开始学电源
——电脑电源知识简介
在动笔写之前,我在QQ上随机调查了10位“热心观众”(普通用户,非超频玩家),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一套电脑主机里最主要的配件。其中,六位回答CPU,三位回答主板,剩下一位很主观地回答说是显卡……

在中国,各厂商热炒的概念多集中在CPU,主板等通常的三大件上面,在这种刻意的“误导”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完全拉到厂商和媒体意向中的轨道上来,且这种风一直吹到现在仍然有很大市场。08年市场各中配件的价格大多与股市紧密挂钩,呈“飞流直下三千尺”状下挫。细心的用户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平时几乎没有注意过的主机电源,价格却波澜不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静,电源的坚挺与几大件的疲软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大脑,主板是计算机的躯干,那么电源就是给计算机提供能量的“饭盒”。如开头的调查一样,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电源的重要性。对一般用户来说,稳定性是最主要的。但是由于一些用户对电源持“将就”的态度,这就给了一些杂牌电源生存的空间,而杂牌电源必然不能给用户供应稳定的电力支援,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不断出现蓝屏死机等现象。记得铝电解电容盛行的年代,主板上供电部分的电容如果在日常使用中爆掉,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电源的毛病,由此可见电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次我们就从电源的基本知识讲起,看图跟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无名英雄——电源。


外观篇

首先说说电源的整体,一般来说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用来供电的盒子就可以了。它的大小体积中,宽和高是一般是固定的,只有长度不确定,至于最长的是多少,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

电源外观
上图为电源输入端,位于机箱外侧。


以上可以看到电源输出端,接头连接到各种设备以提供电源。这里的接头包括了24pin(可拆成20+4pin),4pin(CPU,显卡供电),6pin、8pin(显卡),大D口4pin(硬盘,光驱,显卡),小4pin(软驱),15pin(SATA硬盘)。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源下置式的机箱,由此看来,线缆长度应该也要得到大家注意了。

有的还会在电源输出线上套一个尼龙线管,起到线卡子的作用,同时也使产品美观了很多。在尼龙管末端的环可以让尼龙管和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其实就是一个中间有一点突起的橡皮管。


此外可能有的产品还会附赠一些转接头,方便用户使用。


目前市场上使用模块线缆的产品也逐渐多了起来。它的好处就是方便,想用哪个插哪个,接线和转接头配合起来使用那真是威力无双(六神合体的雷霆王,呼呼呼呼……)。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多是个人用电源,服务器电源对这种方式少有问津。


说说电源外壳,一般来说是金属的……(你给我找个塑料的看看)目前种类众多的电源中,做完防锈处理后大多都是采用简单喷漆处理,成本低,实现方式简单,但缺点是耐腐蚀性差,尤其是有些厂商防锈处理有时都会省略。在气候潮湿地区使用这种电源,一段时间以后,电源的边角接合处会开始有铁锈出现。电源外壳被腐蚀,对内部的电路保护就是一种威胁,唇亡齿寒那。所以,好一点的电源会采取镀锌处理,高档的则会采取镀镍处理,这两种处理方式的抗腐蚀性都非常好。有的电源比如无风扇电源会直接使用铝合金做外壳,铝合金的外面有自然生成的很薄而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锈。一般看到有颜色的铝合金,尤其是黑色,一般采用两种工艺:一是电镀工艺,二是阳极氧化工艺。前者咱就不说了,后者是把要处理的铝合金作为阳极进行电化学反应,然后阳极失电子被氧化,铝合金表面就形成了一层氧化铝,因为氧化层的厚度和致密程度与自然氧化有所不同,所以染料就可以附在上面了。


然后说说电源的散热,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种方式。


大风车式:单个风扇,且位于电源横面顶部位置,从8cm起,12cm、14cm等等不一而足。通常来说,相同转速下,大扇叶风扇相对噪声大一些,大扇叶是通过低转速来换取静音的(市面上的静音电源由此而来),低转速的同时保持相当的风量。风扇向下吹风,通过电源上的散热孔,把热量从电源里带出去。这是很多产品都采用的一种方式。 大风车的劣势是电源内部下面的风道比较乱,转速提高的时候噪音增加比较明显。
 

Ps.大风车散热方式虽然普遍,但散热过程中电源内部也存在死角,因为大风车的风扇向下吹风时,风走向的横截面大概是相当于一个正立中空的梯形,风在风扇下方向外边扩散,所以在电源内部的底部边角与顶部的四个角处,气流没有通道,反弹回来形成集中的漩涡,这部分的气压相对较高,气流就不容易吹进去,流量相对减少了很多,散热也就受影响。如上图所示,很多产品在这些部位开孔以便于更好地散热,这样的开孔使得风阻变小,所以吹到下面去的气流能直接吹出去。但是问题出来了,吹出去的热风吹到机箱里面了,这对机箱里的散热是很不利的。

外侧吸风式:单个风扇,位于电源外侧散热孔处,受限于面积,一般采用8cm风扇。 目前很少见了。
内部吹风式:单个风扇,位于电源内侧处,一般也采用8cm风扇。与外侧吸风不同的是,它是将机箱内部的热空气吹出去的。 这种方式散热在现在是越来越常见了,DELL和HP的图形工作站大量采用这种散热结构,电源往往是非标准结构,比一般的电源高一些,比如DELL N1000P。



直通式:双风扇,电源外侧内侧各一个,均为8cm,外侧吸风内侧吹风。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风扇并不是在一条线上,通常是呈对角排列。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电源内部空气流动范围,以便带走更多热量。


被动式散热:意思就是利用散热片将热量导至电源外壳与机箱外壳上。一般采用此方式的产品内部散热都做得不错。
另外,还有就是比较少见的散热设计,如大风车+外吸/内吹结构,就是说一个大风车在上面向下吹风,然后外侧或内侧有个风扇协助散热。
此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设计,如下图。

这是一个双吹风式的设计,一大一小两个风扇向外吹风。

[img]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0906/10_1976_dce9d3e42a7d86f.jpg[/img]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款产品三个风扇,顶部两个6cm风扇吹风,外侧的8cm风扇抽风(抽风……)

[img]http://bbs.crsky.com/1236983883/Mon_0906/10_1976_c78780e846bbda0.jpg[/img]

关于散热网孔,它的网孔必须要细密并且规则,多采用蜂巢式设计。在肩负散热任务的同时,它还具备着屏蔽一部分电磁辐射的能力。

关于电源的外观就先介绍这么多。零售中高端产品一般在外观上都做得比较赏心悦目,但也有商家专门投其所好把电源扮靓,但内部败絮其中,而价格并不便宜。有人说了,可以看它们的铭牌……。咱暂且打住,关于铭牌的问题,选购篇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