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031阅读
  • 0回复

[业界新闻]《电脑报》:谁控制了你的互联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infantasy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9:49:06
新闻来源:电脑报 / 1TK+E$  
很久以前,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到现在,你到底是“狗”还是“猫”,或许并不由你决定,而是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操控着。笔者并非危言耸听,这一切都是事实,只不过你从未察觉…… xTk6q*NvT^  
3N]ushMO  
收藏夹的没落
NXLb'mH~  
o>*`wv  
“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用过IE的收藏夹了。” 舍弃一个软件的功能,这本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却引起了小张的“恐慌”——曾几何时,收藏夹是他每天上网冲浪的第一步,浏览里面的网址几乎是他的全部网络生活。 #Br`;hL<T  
PL"=>  
这一切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因何而起,小张想不明白。但此事非同小可,这就好比一个天天陪你读书的书童,莫名其妙的人间蒸发了,但你却过了很久才发现。想到这一点,他感到不寒而栗。 J_a2DM6d  
ZYY`f/qi  
小张并不知道,这个现象的背后有深刻的根源:以前用收藏夹,是因为网址太多、太长,记不住。后来随着搜索引擎的普及,他不再需要记网址,要访问的时候,敲一下关键词即可。 AW;xlY= g  
6x5Q*^w  
也就是说,搜索引擎成了收藏夹的掘墓人,同时也让小张变得“懒惰”。这很奇怪,搜索实质上提供的是信息筛选服务,却颠覆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3]iw3M  
{%6 '|<`[  
70后“脑残” LD{~6RP  
Mg0ai6KD  
和小张一样,老刘最近也有一个“突然发现”,他在翻看自己和网友的聊天记录时察觉到,相比以前,自己用诸如“偶”、“囧”、“酱紫”之类的词汇几率大增,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几个90后的“火星文”。 )a!f")@uz  
`?^<r%*F.  
老刘已经30多岁了,是个标准的70后。“怎么会这样?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同化我,我对90后并不感冒。” T&1-gswr:  
zp4@T)  
这种推动力量其实是腾讯。老刘是QQ用户,尽管他抗拒这个软件,觉得“太娱乐”,但工作需要,不得不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QQ会有新闻窗口自动弹出,甚至以系统消息的方式强行推送,久而久之,老刘经常浏览腾讯论坛的贴子,这里都是90后集中的地方,被同化成为必然。  Z a,o  
gdAd7 T  
这一发现让老刘感到恼怒,他决心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辞,保持70后该有的风格。但他能成功么?  w@mCQ$  
oGXcu?ft  
邮箱的“漂泊” }<z [t5  
&~<i" W  
第三个网友小马出场。他带来的是邮箱的故事:最开始用163电子邮局;后来收到一封来自雅虎“1G超大免费邮箱”的邀请函,经不住如此大容量的诱惑,小马转投雅虎;没过多久,谷歌更猛,容量几乎没有限制,于是又转投了Gmail;而最新情况,小马用的是QQ邮箱——不仅容量无限,上百兆的附件都可以发。 ^tyqc8&  
a@_n>$LZL  
让小马不明白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并没有任何主动行为,仿佛是被谁牵引着在做决定。更有趣的是,在使用不同邮箱的阶段,他的访问习惯也截然不同——用雅虎邮箱时,会顺带用它的网络硬盘,用Gmail时就顺着菜单用上了谷歌的其他服务,而用QQ邮箱之后,经常会去别人的QQ空间瞄一下。 g}?39?o4  
$Q|6W &?[;  
“这好像被下了一个套,钻进去就出不来。”小马隐约有种担忧,当然,这完全是我自愿的。 .|:(VG$MfI  
'D[ *|Qcy  
有关“门”的争夺 0/fwAp  
5s0`T]X-  
小张的“恐慌”、老刘的“恼怒”以及小马的“担忧”,实际上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通往网络世界的“门”。 wd,6/5=lh  
0p,_?3nX  
近年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启动了“门”战略——谷歌和百度都在力推个人门户,百度还收购了初级网民最大的“门”——hao123;以腾讯为代表的客户端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弹窗”之类的方式打开越来越多的“门”;网易则依靠163、yeah、126等邮箱体系抢夺入口。 Nog{w  
@Us#c 7/  
现有的“门”被瓜分完毕后,后来者又开始创造新的“门”,比如,搜狐推出的输入法迅速让它成为用户最亲密的伙伴;更有甚者,还没有找到长久之计,也要先把“门”立起来再说,比如360,它急不可耐的要推免费杀毒,其实还是逃不过“门”这个字。 '*U_!RmQ  
\*fXPJ4  
“门”怎么有如此大的价值? 从小张、老刘、小马的故事中就能看到。各大互联网势力对“门”你争我夺,决定了网民在线生活的去向,而不同的“门”所代表的族群和文化,又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网民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继而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更多。 p:| 7d\r  
pm}_\_  
回到本文开头,你在互联网上究竟是谁,或许由不得你做主,而取决于“门”的争夺结果。被人主宰的滋味并不好受,幸运的是,你虽然在被无意识的选择,但仍然尚有主动性。(陈佼) %~dn5t ;  
P=ubCS'  
编后:编发本文的目的,其实是唤起大家的反思。正如文中所说,互联网上有很多道“门”,当你打开其中一扇的时候,就可能要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它所承载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是精华,或许是糟粕。 `y"a>gHC  
vN6)Szim  
商业公司为了挤兑用户、抢夺市场,竖起一道道充满诱惑的“门”,这无可厚非。但作为网民,永远不要忘记——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而猿猴进化为人的标志就是“使用工具”,不要反过来被工具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