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祸害”是一群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的词语。“非常震惊!”网友“大樽”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另类的名字时,几乎尖叫出来。与此同时,这个已经成立2年半的讨论小组,每日仍有成员加入,更新帖子,如此“火星撞地球”般的网络争议注定持续不断……[attachment=98326] kd^H}k
本组稿件由记者侯树金实习生孙晓丽 奥妮莎采写王乃玲 绘 A811VL^
[attachment=98326] V_gKl;Kfe8
事件缘起 =J]WVA,GqA
|~BnE
“父母皆祸害”小组惊现网络 &$/
#"lW,V
cp(qaa
一个拥有10464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被推到网络争议的风口浪尖上。“父母皆祸害”这个被评价为“惊悚、大逆不道”的名字,却以极强的号召力,吸引着众多网民加入讨论小组。在2010年7月初,这个小组成员还不到7000人,现在人数已经过万。他们,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或者是“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 ;B=aK"\
;WSW&2
这个讨论小组全名是“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小组宣言里写道:“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nY\"
sRD
fA4/TF
网络讨论小组首页上,诸如《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他们将孩子当做一个“物”,而不是人》等被认为具有指导意义的10个帖子长期置顶。其后,紧跟的帖子达到128页。 VGQ~~U7}@
A!bG 2{r
网友讲述 0h@FHw2d
WSHPhhM
父母的行为伤透了我的心 D8Fi{?A#FV
4uIYX
一个小组成员发出一个召集帖,立即会有众多网友回应。他们说的最多的还是自己在父母跟前遭遇的心理伤害和对父母教育方法的批判。 :_R:>n9 p
=Hd yra
7月18日,网友“迷雾的眼”在小组里发的帖子《大家说说至今父母做的最让你生气的事》引起不少人跟帖。网友“迷雾的眼”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DRQx5fgL
)cJ>&g4]
小时因为太淘气,把我扔到了寄宿学校,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大了。记得我情窦初开的时候,偷偷买了一本言情小说,其实说那是言情小说都过了,就是那种青春文学,我妈看见了,狠狠甩了我一个耳光,把那书一页一页撕得粉碎,往我身上一撒,当时我哭得一塌糊涂,并不是因为那耳光多疼,而是她撕碎了我那颗懵懂的心。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些冷嘲热讽…… ;yJ:W8U]+;
!CYC7HeF
网友“babyblue”也深有同感, “他们永远在替我做选择,替我过人生,美其名曰:爱。不让她插手干预就是不孝。每天挂在嘴边就是一句话:还不如当初生下来的时候当个蛋吃了还补!” [Iks8ZWr_
l\s!A&L
网友“jetfire”说,“妈妈在中考、高考前找点小事责骂我,并且还说,就你那熊样哪也考不上。” f(5(V
%
LQR2T5S/Q,
在网友“KingHenry”看来, “中国父母容易歇斯底里”。这点触动了网友“咪姆”的神经,“我爸妈在外从不对人大小声儿的,但对我是从起床开始骂,我真不太清楚他们对我哪来那么强烈的愤怒。” 5^ Qa8yA>7
-)}s{[]d6m
网络争议 d<a|dwAeh
K29/7A/
爱如何变成“祸害” r9@=d
+x"uP
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一位网易网友说:“我是儿女,我认为‘父母皆祸害’说法真是令人发指!首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论怎么说,父母都是我们的父母!你爱不爱你的父母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要找任何借口!” G>V6{g2Q
.hat!Tt9
另一位网友说: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种玩笑的说法吧!天大地大不如父母恩大,我是个中年人,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小孩。每天为家庭奔波劳碌,可是回到家中,一切烦恼就烟消云散,因为家中有孩子的欢笑,有老人的问候,有老公的疼爱。所以我觉得父母不是祸害,孩子也不是祸害,祸害的是在这过渡时期,我们的观念没有改变,试想,孩子与父母要有20年的差距,这20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父母要注意转变观念,儿女要体谅父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接好接力棒,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要互相埋怨!” @V*dF|# /
!&VfOx:PN
网友“银河吹笙”则认为,“这些孩子只是少数,他们可能受过伤害,缺乏自信,不能作为主流来讲述。” 6TW7E}a.
A8Ju+
经验借鉴 yn62NyK
o:@Q1+p
母女之间“爱的方程式” L|'^P3#7`
WUYI1Ij;
网友“不怕老的妮子”在网易论坛发帖,讲述了她和孩子的相处方法,也许这些经验对其他家长有着启迪作用。 _M^.4H2
#V!a<w4_
“不怕老的妮子”说:“许多人都是在自己还没来得及长大时就在懵懂中做了父母,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假如说我们有幸得到了一个好女儿,都源于一个字――爱!但是,一千个父母,就有一千种‘爱的方程式’,我们在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我们自己的‘爱的方程式’”―― L^+rsxR
1^\w7Rew2
让她懂得为他人付出。女儿在家的日子,一定会帮助家里做家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应当”,所有的付出均没有奖励,告诉她:这是生活的能力,也是“爱的能力”。 j#](Q!
x)::^'74
告诉她: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即使在暗夜里,也要用心中的那盏灯来照亮前行的方向。 c2npma]DZ
BN_h3|)
告诉她:家门之外没有妈妈,要学会包容,学习适应,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刺猬”;所谓“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dQ{vL@9b9
8+F5n!
爱她但从不娇惯。女儿曾说:谢谢你们,从来没有惯过我,被惯大的孩子会懦弱,被惯大的孩子没有主见。我好欣慰,因为女儿读懂了“我们的爱”。 HxG8'G
%=aKW[uq]
专家观点 g$nS6w|5H
vi,hWz8WB
3种原因导致代沟产生 @Wu-&Lb
iM+`7L'
有人总结这个讨论小组的特点是:“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来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这些人偶然相逢于‘父母皆祸害’小组,在此互相诉苦。” H71sxek3
"`vRHeCKN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最近在网上也看到关于“父母皆祸害”讨论,他认为,发生这样的事并不奇怪,这个讨论小组参与的人数还要上升,而且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ir$M
C?<pD+]b_
许建国说,这种问题出现,具体原因有三个―― r\Nfq(w
N^Re
1.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聚焦于一个数字,那就是考试的分数。孩子的心理成长、个性发展、道德规范、行为表现、爱好兴趣等等都被忽略了。家长甚至知道这个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迫于未来就业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这样做。就某个意义上说,家长也是出于无奈。 g68p9#G
d ]P~
2.不会沟通。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关系看待上,都有一种私有财产的观念,“我生的,我养的,你不听我的行吗?”因此,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居高临下,严肃的说教、行为的强制,甚至还有暴力。这样的话,孩子不可能和他们有一个正常的沟通。 {K,In)4
Y=Vbs x
3.孩子的原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反差很大,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的成熟期早得多,对生活的观念和父母不一样。由此引发了孩子服装、打扮、饮食、交友习惯、对社会的评价等等和父母完全不一样。 sXIYl% d
CKsVs.:u
“父母如果想和孩子友好相处,不妨尝试着先从自身改变。”许建国说。 'Y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