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北京不少中央部委的公务员一进办公室,首先打听的一件事就是“我们部的三定方案批了么?”
)l?1dR:sP
Iue}AGxu:{ 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部分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部委管理国家局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iv6k~.e'2
/JsA[}.6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部委还没有在内部传达国务院“三定”方案内容,因此即使是很多部委的司局级官员,都对最终确定的方案知之不详。
2qd5iOhX+
X})5XYvA*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首批“三定”方案获批的部委和直属局包括能源局、环保部、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而备受关注的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方案则仍在讨论中,没有确定。
;>hRj!
J([Y4Em5 随着国务院“三定”方案的确定,各个部委机构调整的工作将进入高速期。
!]f80z
+@] ,JlYf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目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大量繁重的工作,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政府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需要全面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各部门要尽快按照新的“三定”规定运转起来,提高国务院工作整体效能,确保全面完成各方面任务。
GdN9bA&,
+MZsL7% 工信部成为“大部”
de=){.7Y
o8 _)) 在首批确定的国务院“三定”方案中,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因其主管领域重要、敏感,调整幅度较大,而广受瞩目。
K@%o$S?>z_
\k4tYL5 一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司级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具体“三定”方案还没有传达。但是据他所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方案草案是在5月11日上报国务院,最后所批方案中,相关人员编制为700-800人,将有20个左右司局。
@TJxU
O06 2c)vIY 除了烟草专卖局、国防科工委相关司局、信产部相关司局确定并入之外,发改委的工业司、高新技术产业司、中小企业司、经济运行局中的医药处、轻工处、冶金处、建材处等拥有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也可能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EtnWHs
[~NJf3c" 尽管人员来自不同部委,但是目前已经确定,机构改革之后可能成为最大部委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一选择办公地点,并在6月底正式挂牌。前述官员表示,办公地点目前的一个选项是位于北京市长椿街的烟草专卖局大楼。
3d>8~ANi=%
t=nZ1GZyM 新的能源局则吸纳了原发改委能源局、国防科工委之前主管核电的司局,以及发改委环资司、工业司中主管资源的职能处室。
35Ro85j
"DO|B=EejP 据本报记者了解,能源局的人员编制可能在100人左右。
o|G'vMph
1.0: “以前发改委能源局固有的电力处、煤炭处、石油处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是在此基础上升级扩大。”国家信息中心能源专家牛犁表示。
h*
72 f/#
_D 9/,n$ 牛犁指出,按照此前国务院机构调整方案和本次“三定”方案,能源局被改为发改委代管的副部级机构,增强了其独立性。但是新的能源局没有能源的定价权,也没有能源项目的审批权,而是更加强调其宏观职能。
*82+GY]
gmqA 5W~y “国务院下设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将负责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而该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国家能源局,能源局主要工作是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能源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因此更近似一个承办机构。”牛犁说。
~P7zg!p/q
r01u3! 部委将制定“小三定”
t|urvoz
p[Zk;AT~ “按照程序,我们获得国务院批文之后,部里将组织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一名商务部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W}YtDf\
e0<Wed 在部委中,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俗称“大三定”,将确定各个部委的人员编制人数、部级和司局级官员编制、部委和下属、分管机构的职责和设置。而部委的方案俗称“小三定”,将确定各个司局下处室的设置、编制和职责。
#V{!|Y '
B?%e-xV- “大三定”和“小三定”确定之后,新部门的工作就将迅速展开。
/IQ$[WR cx
BUCPO}I 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这样新成立的部门相比,商务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机构改革方案皆变动不大,环保部可能新设部门,加强“环境监测”的职能。
Spu>
ac
qTrM*/m:]L 按照此前国务院要求,各个部委的“三定”方案将陆续出炉。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剩下的部委中,发改委最受瞩目。
kyi"U A82
1l5'N=hL 目前,基本已经得到确认的调整草案或为:发改委下属中部办撤销、西部办和东北办分别单独设司,以后再逐步整合。中小企业司、工业司、经济运行局部分职能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但是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关于发改委下放和迁出的职能,仍然还在讨论中。
l(Ya,/4
L\hid/NL 而在下放和迁出部分产业管理和审批职能的同时,发改委的宏观经济管理调控职能可能通过新设机构的方式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