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552阅读
  • 0回复

[转载]一杯茶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jie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10 14:36:23



朋友邀约,写一篇关于茶的诗文。一口回绝了,因为对“茶”这种高雅得让人不敢涉足的话题,可不是我这种小女人可以随意论及的。尤其对“茶”了解甚少,品不知其味,饮不懂其源,只是凭心而饮,以情而品。
高中时,读过一首诗,其中一句“要穷/穷得象茶/苦中一缕清香。要傲/傲得象兰,高挂一脸秋霜”让我对茶有了全新的认识。当年读那首诗时,总会想象一杯茶正在冒出缕缕清烟,人在薄烟里若隐若现。也就从这首诗开始,对茶的感受就不仅仅是“泡在水中的叶子”了。
一个朋友曾经写过一首关于茶的诗,很美,欣赏之余,随意回了他一贴:南方的茶,有一种幽幽之香,比那些浓酽得说不出感觉的咖啡让人爽目清心。红茶暖胃安神,绿茶醒目清心,苦丁茶苦后余香。至于茶具,紫砂壶雅致高品,陶瓷罐绵厚隽永,玻璃杯晶莹剔透。无论什么样的茶,只要用心一品,自有说不完的感受由心底溢出;无论什么样的茶具,只要装进情感,也会把全部的亲情友情爱情盛满。
有人说:酒如诗,而茶如道。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饮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术、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人的茶道就此演变成了一种饮茶艺术,中国把茶的种子播到海外,却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中国有“茶艺”,而“艺”是大众文化,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久逢知己敬香茶,话不投机端杯送。或者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其实,那讲究的是茶道或茶艺,中国老百姓最习惯的还是饮茶,那个“饮”字,多为解渴,只是那“解”的滋味,除茶之外,无以能比。所以,日常里,我不喜欢用“饮”来化解那腔茶情,端起茶杯,只想到一个“喝”。也许是知堂的《喝茶》影响了我:“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时的喝茶,已经超乎在“饮”和“品”之上了。有一年仲夏和先生一起到重庆、武汉、长沙,三个火炉城市转一圈,热的滋味终生难抹,走在那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什么样的饮料都难以解渴,唯有一壶茶能止渴、清汗、解乏。走上一段路,喝上一口茶,全身的汗收敛许多,身体也清爽许多,身上的行囊或多或少,但那一壶茶却在先生的肩上挂了整个旅程。
喝茶的功夫,在四川成都更见其底蕴。一排排的茶馆,洒落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累了、乏了往茶馆一坐,一付盖碗茶具呈在你的面前,放进几撮茶叶,长嘴子的铜壶口吐出长长的水注,立倒立满,立满立止,准确无误地往盖碗里注满滚烫的开水。一碗茶可喝一下午或一晚上,睁开双眼可与同桌聊天,闭上眼睛可静静享受川剧那一破惊天或柔美婉丽的唱腔。那份洒脱总是和劳作、丰收、平顺等字眼相生相伴。品茶的人情味加上满街琳琅香美的小吃与整个城市给人的悠闲感混成一体,让成都成了一个人间天堂。去榕城几次,都是行程匆匆,连茶馆的桌子都未曾触及。去年到成都,为了却那份休闲的渴想之愿,在杜甫草堂拉着先生一起坐在那些茶客之间,也要了一碗茶,希求感受那流水行云般的氛围,可惜旅程中人,哪容享受,第二泡茶水未兑,我们就须启程。才知道,品茶如人生,工作中的忙碌是为了生活中的悠闲,茶本是为忙碌人生准备的悠闲饮品。林语堂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没有品茶的耐心,就品不出茶中情趣。茶要慢慢的喝,生活也要一点一点的过,这样才能品味出人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