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这个的问题,有笔记本出问题了,于是想到用WinPE,用来对系统进行恢复,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不认硬盘,打开“我的电脑”,没有硬盘。于是Ghost安装光盘,启动电脑,选择吧系统安装到C:盘,可是弹出消息框说:找不到硬盘;再试,快速把硬盘分成4个区,结果仍然如此。忽然想起我的Thinkpad X60安装Ghost XP的时候就是不能,找不到硬盘,后来老老实实找来纯净版的XP进行安装,才解决问题。后来发现如果在BIOS中把硬盘模式改为“兼容Compatible”,也能解决问题。于是乎,同样的处理后,WinPE启动,找到所有分区,Ghost恢复系统非常迅速!
于是进行总结,是这样的,Ghost版本安装过程中,基本是DOS版本的,没有支持ACHI的驱动程序,因为DOS得时候还没有SATA,更不必说ACHI了。而纯净版的系统安装程序时同时根据系统硬件加载驱动程序的,SCSI的驱动都有,SATA和ACHI不在话下来。
那么到底ACHI、SATA、IDE、SCSI到底有些啥关系呢,下面慢慢道来。
先有桌面计算机的IDE和服务器的SCSI,由于IDE的局限(速度和线宽),出现了SATA,还是在执行指令功能方面逊色SCSI,于是Intel又在SATA中加入了AHCI,从而支持NCQ,就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直以来SCSI硬盘在多任务负载下的表现能力为人称道,其根本的原因除了SCSI接口惊人的接口速率外,便是它的指令排序功能。以往的PATA、SATA硬盘也正是因为缺少一种指令优化执行功能而在性能上落后于SCSI硬盘。针对这一困境,Intel的AHCI 1.0规范首次引入的NCQ(Native Command Qu),它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少硬盘无用的寻道次数和数据查找时间,这样就能显著增强多任务情况下硬盘的性能。
AHCI,全称为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其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Intel、AMD、戴尔、Marvell、迈拓、微软、Red Hat、希捷和StorageGear等著名企业。AHCI描述了一种PCI类设备,主要是在系统内存和串行ATA设备之间扮演一种接口的角色,而且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
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由于AHCI统一接口的研发成功,使得支持串行ATA产品的开发工作大为简化,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省去了单独开发接口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统一接口上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
原文网址:http://www.maxma.cn/article.asp?id=196
[ 此帖被ahyanglf在2011-03-12 13: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