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728阅读
  • 1回复

[其他收藏]深海幽灵  潜艇发展史[5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07 16:56:33
  美丽的海洋浩荡宽广,蓝色的海水波涛起伏,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千百年来一直在招唤着我们。尤其是那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着人类去探寻、去征服。多少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操纵性。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锋芒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海里。“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来控制潜艇的浮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要补充新鲜空气只有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鱼雷,用一根60.96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潜艇发展早期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潜艇的发展,随着蒸汽动力的出现,机械动力潜艇的设想开始变得现实起来。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名为“潜水员”的潜艇,第一次使用一部功率为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它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外形模仿海豚,速度2.4节,潜深12米,能在水下航行3小时,是20世纪以前建造的最大一艘潜艇。它的动力装置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潜艇在水下时蒸汽机需要的空气无法保障,并且稳定性很差,最终以失败告终。
  蒸汽机作为潜艇动力失败后,人们又把目光盯上了刚刚出现的电推进装置。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作动力,航速6节,续航力80海里。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45.8米,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
  虽然以电动装置方式推进是潜艇动力的革命性进展,但在当时,电动潜艇存在着无法在海中充电的缺陷,并且潜艇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潜艇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投入实用。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霍兰”号潜艇  1897年5月17日,在现代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霍兰”号潜艇建造成功了。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该艇采用双推进方式,在水面航行时用汽油机,时速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用电动机,时速5海里,续航力50海里。“霍兰”号上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综合性能良好,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1894年,莱克制成了一艘名为“小亚古尔爸爸”的潜艇,它的样子象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2米,高1.5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制成,底部安装有三个木制轮子(前一后二),能在海底滚动。这艘潜艇在外形上就根本不能说是一艘“潜艇”,它的上浮和下沉也很原始,是靠抛投艇内压载物而实现的。

  在19世纪最后10年,潜艇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海战兵器,但各国海军对它仍存有偏见,认为它是属于弱小国家的偷袭武器,对海军强国并不适用。直到1898年,法国“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号,显示了潜艇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如梦初醒的各国海军才开始着手发展潜艇。

  由于美国海军的短视,它先后拒绝了霍兰和莱克的性能优良的潜艇,致使法国在潜艇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1888年,法国建成了排水量30吨,但未装备武器的“电鳗”号潜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种型号的潜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吨,小至30吨;到1906年,包括设计中的在内,法国潜艇有18个型号,90艘之多。

英国D-4潜艇
  英国发展潜艇在法国之后。1900年,英国海军从美国订购了5艘“霍兰”型潜艇,自己也着手自行开发。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内,英国拥有40艘左右的潜艇。1906年,英国开始研制D级潜艇,该级潜艇排水量500吨,双层壳体,适航性好,并且安装有试验用柴油机。1912年,更新型的E级潜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该级潜艇服役。E级潜艇水面排水量约700吨,并装有4具450mm鱼雷发射管(首尾各两具),水面航速16节,水下航速10节,续航力为3000海里,这在当时称得上是相当优异的性能指标了。
  俄国人也是在法国人之后发展潜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吨,装有2枚鱼雷的潜艇。1903年,俄国“海豚”型潜艇下水,此后又建造了6艘该级改进型。在日俄战争中,俄国还从美国购买了“霍兰”级和“莱克”级潜艇各6艘,从德国购买了“日尔曼”型潜艇1艘。

德国UB-1潜艇
  德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潜艇战闻名于世,但它的潜艇发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对建造潜艇的海军大臣梯比茨转变了对潜艇的态度,德国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尔曼”级改进型潜艇,也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U型艇。1913年,德国有了专用于潜艇的柴油机,并且建成了性能优秀的柴油机-电动机潜艇。直到今日,绝大多数常规动力潜艇还沿用着这种动力形式。

美国SEAL潜艇
  美国早期潜艇可谓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美国人建造了“霍兰”和“莱克”这样的优秀潜艇,但美国海军却迟迟不予采用。直到俄英等国都装备潜艇之后,美国才在1900年订购了第一艘“霍兰”潜艇,几年后又相继订购了6艘“霍兰A”和3艘“霍兰B”潜艇,从此走上了潜艇发展的康庄大道。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9/xinsrc_0d490a938030421490c2e88d7e1ac111.jpg[/img]
U艇群  当然,一战时各国海军的主力还是水面舰艇,尤其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战列舰,潜艇还只能是辅助性的兵力。战前,各国潜艇数量也不是很多,德国有28艘,法国有38艘,俄国有23艘,美国50艘左右,英国最多,为76艘。其中,以德国潜艇性能最为优秀,尤其是U23--U41艇,它们的最大下潜深度为48米,水下航速将近10节,巡航速度4节,蓄电池可供潜艇在水下航行1小时左右,蓄电池能量耗尽后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充电。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9/xinsrc_d9d11bb6c07440d982697161af7e0ec7.jpg[/img]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9/xinsrc_4b1e5122b5a443bc8c5c2877a39b4e81.jpg[/img]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9/xinsrc_18746a89599548b898e0b35fd1da6a1c.jpg[/img]
英国潜艇群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5000余艘,1400万吨;最重视潜艇作战的德国占有其中的1300万吨,战果堪称惊人。1917年2月11日,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共有111艘德国潜艇投入了战斗,给协约国方面,尤其是英国造成很大损失,并且牵制了协约国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初次显示了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整个战争的重要影响。
  2·魔道之争
  面对新生的海战力量--潜艇的重大威胁,各参战国开始开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活跃的海底。
  Q船是英国海军的伪装猎潜舰。从外表看,它与一般商船没有区别,但船上却装有大口径火炮和反潜炸弹,有的还装有鱼雷。它的船员都是志愿人员,来自皇家海军后备部队或商船队。在一战期间,皇家海军共装备了180多艘各式各样的Q船。据统计,从1915年7月到1918年11月,这些Q船共击沉了11艘德国潜艇,击伤了至少60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9/xinsrc_819d8930aa01455596ff0f8e3580e6c2.jpg[/img]
  德国和英国是航空反潜的先驱者。1914年圣诞节当天,德国“齐柏林”L-5飞艇在德国诺德尼岛附近对英国E-11潜艇进行了攻击,但没有对它造成什么损害。1915年5月15日,德国L-9飞艇在3个小时之内对3艘英国潜艇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使其中一艘受到了轻微损伤。
  英国也认识到航空反潜的有效作用。即使不能将潜艇击沉,但它可以迫使其下潜,这也可以大大减少潜艇的威胁。1915年3月,英国制造了第一艘专用反潜飞艇--SS“布普林”飞艇。到这年年底,共有29个SS“布普林”飞艇服役,有效制止了德国潜艇在英国周边海域的行动。
  1915年以后,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开始尝试飞机反潜。世界上首例由飞机击沉潜艇的战例是由奥地利海军航空兵完成的。1916年8月16日,奥地利飞机攻击了正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英国B-10潜艇,并将其击沉。9月15日,奥地利“内洛尔”水上飞机又对在亚得里亚海水下10米处航行的法国“富科尔”号潜艇发动攻击,四枚炸弹在水中爆炸后,“富科尔”号被迫浮出水面,艇员弃艇逃生。
   英国使用飞机反潜的著名计划是“稻草人”,这支部队编为34个飞行小队,约200架拼凑起来的飞机。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击沉潜艇,而是在海岸附近作不间断的飞行,从而迫使敌方潜艇下潜,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从实战看,“稻草人”计划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英国在战争结束前还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岸基大型反潜飞机“大袋鼠”,它可载420千克炸弹,其航速、航程都优于以前的反潜飞机和飞艇。
二 战 风 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共建造了1600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取得了击沉各种运输船5000余艘、2000余万吨、击沉击伤各型军舰381艘的辉煌战果。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U艇现身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08f1674ea1d2464fb5a5564931999012.jpg[/img]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威迪根”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Ⅱ型。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8e93763a922d4bd1882c58e372c4c8df.gif[/img]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 “狼群”逞威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3a02edc58d774ac290af07801a74fb7c.jpg[/img]
  “狼群”战术的创始人是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最先发现敌船的潜艇一边与敌保持接触一边后撤,并把敌船的位置通知指挥部,指挥部将命令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翼侧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象“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c5e070932a304c1da235ce946b1acdce.jpg[/img]
  二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将17艘潜艇布署在大西洋上。开战之后,这些潜艇立即投入了战斗,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国潜艇全面投入战斗。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德国潜艇已经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到1940年11月之后,德国潜艇需要整修,其战果开始急剧下降,也正是从这年9月开始,德国潜艇进入了“狼群”作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66ededa7ed224635844d151cc733dce4.jpg[/img]
  初次运用“狼群”战术的德国潜艇有成功,也有失败。在3月12日进行的攻击盟军HX112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德国损失了两名“王牌艇长”,再加上3月8日在冰岛附近损失的著名艇长普里恩(右图),德国潜艇部队损失惨重。邓尼茨不得不把他的“狼群”从大西洋北部全面西撤200海里。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德国对美国宣战。这时德国潜艇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邓尼茨的“狼群”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好机会。12月15日至25日,5艘U艇从基地出发,横渡大西洋,开始了远征美国的行动。次年1月15日之后,又有5艘大型U艇加入了这个行列。战果相当不错,从3月中旬到4月末,U123艇击沉11艘,U124艇击沉9艘,U160艇、U203艇、U552艇各击沉5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d5e90a35905c4438b43a019e07a04e52.jpg[/img]
  1940年到1942年的三年间是德国潜艇的辉煌时期,1943年3月,德国潜艇曾创造了20天内击沉敌舰75万吨的最高纪录。以年度而论,1942年则是德国潜艇的“黄金年代”,每艘潜艇的日击沉量常在100-200吨之间,最高时可达1000吨。在这年年初的四个月之内,德国潜艇共击沉美国船只500余艘,总吨位300万吨,有些船只的击沉地点距纽约仅15千米,有的甚至在沿岸人们的注视下爆炸沉没。
  ☆ 王牌克星
  德国潜艇咄咄逼人的攻势使盟国遭受了重大损失,其中尤以英国受害最深。为了保住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英国人绞尽脑汁,研制出声呐、雷达、探照灯等多种反潜装备,这些装备成为英国人双对付德国“狼群”的“王牌克星”。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5c654d806b8549d9b441e2e85acc48d8.jpg[/img]
  早在一战时,英国人就利用水来搜索潜艇,但这种原始的设备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战后,英国海军投入大量精力来发展声呐。到1935年,皇家海军舰队中半数以上的驱逐舰都装备了声呐。二战爆发后,声呐投入了实战,在实战中发现了一些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1939年,英国在标准的声呐装置上加装了一个距离显示器,它可以指示发射深水炸弹的最佳时机。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继续对声呐进行改进,使其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为最终打败“狼群”发挥了应有作用。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6f6c9df8301c4950b73f642d04bd5d57.jpg[/img]
  雷达是英国人的另一张王牌。1936年,英国成立了雷达研制小组。1937年,一部波长为1.5米的雷达安装在“安桑”式飞机上,并于9月3日进行了首次试验,结果“安桑”飞机在8千米外收到了“罗德尼”号战列舰等舰艇的清晰信号。1941年,英国研制出ASVⅢ型雷达,它使用10CM波长的磁探管,可以在64.4千米的距离上发现护航运输队,在19.3千米的距离上发现处于水面状态的潜艇。其后,3CM波长的ASVⅤ型和ASVⅩ相继问世。但是,这些雷达都无法发现潜艇的通气管。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3a17c9561c6746f687eddf248496b502.jpg[/img]
  磁控管的出现使雷达性能获得了突破,英国以此技术研制成功10CM波长的高清晰度271型雷达。在1941年3月进行的试验中,271型雷达在4570米的距离上发现水面状态的潜艇;在2560米的距离上发现了潜艇指挥塔;在1189米距离上发现了伸出水面2.4米的潜望镜。1942年,一艘英国军舰用271型雷达发现了在6400米距离上航行的德国U252潜艇,并将其击沉。随着更先进的272、273雷达的出现,英国在反潜作用方面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d16d880393bb41639ed3cb4d76cc7e27.jpg[/img]
  英国人的第三张王牌是探照灯。由于当时雷达的最小探测距离恰恰稍大于夜间目视发现潜艇的距离,所以潜艇夜间水面航行时,几乎总能避开空中攻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岸基航空兵。这时,一名叫汉弗莱·戴维德·利的军官提出了使用探照灯搜潜的设想。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探照灯装上了“惠灵顿”式轰炸机,这是一具61CM的探照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转动20度,被称为“利”式探照灯。
  1941年6月4日,安装了“利”式探照灯的飞机进行了第一次飞行。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imple_60bf85042d0948c2ab146cbcffcae8bd.jpg[/img]
7月5日,一名在英军服役的美国飞行员运用“利”探照灯击沉了德国U502艇。在新式雷达和“利”式探照灯投入使用后,德国潜艇失去了夜间自由活动的“豁免权”。从7月16日起,所有德国潜艇都必须潜航通过比斯开湾,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在白天上浮充电,被发现和攻击的概率随之大大提高了。
  与此同时,英国人还致力于改进和开发直接攻击潜艇用的各种武器和弹药。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深水炸弹的效能有了明显提高,还有一些新的反潜弹药问世。在英国不断发展的反潜能力面前,德国潜艇的活动越来越困难,并且损失惨重。1943年5月23日,邓尼茨下令将全部潜艇从北大西洋撤出,德国潜艇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 美日角逐
  在二战太平洋海战场上,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美日海军之间进行的波澜壮阔的航空母舰大战。其实,两国潜艇在水下同样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岛海战中都闪现着日本潜艇的影子。战前,日本有62艘潜艇,美国有111艘潜艇。战争期间,日本建成了117艘潜艇,并接收了8艘德国潜艇。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有260艘潜艇,其中206艘为战争时期建造的。
  1945年,为破坏日本内海航行,切断日本同亚洲大陆的联系,美军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决定派遣潜艇秘密通过水雷区,突入日本海,实施代号为“骗子战役”的破袭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f054949a49fb4ea5b003cac2cc46b745.jpg[/img]
  为了突破日本的水雷阵地,美军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军事研究部合作研制了一种探雷器,另外还有多种消磁工具。1945年5月27日下午,第一艇群的三艘潜艇悄悄驶离关岛阿普拉基地,向西北方向的朝鲜海峡前进。此后两天,第二、第三艇群各三艘潜艇也分别出发了。6月4日,9艘潜艇先后到达朝鲜海峡的入口处,开始以3节的航速在水雷阵中偷渡海峡。经过一番努力,9艘潜艇均安全通过雷区,抵达预定的作战水域。
  6月9日,第一艇群三艘潜艇进入攻击阵位。日落后不久,“海鲛”号率先对佐渡岛以北数海里处的一艘运输船发起攻击,在650米距离上仅以一枚鱼雷即将其击沉,为这支代号为“海德曼妖妇”的部队首开记录。在这次远征作战中,“海鲛”号共击沉6艘日船,总吨位7200吨,是第一艇群之最。“克立威尔”号击沉3艘大船和2艘小船,总吨位6700吨,“铲鱼”号击沉5艘大船和4艘小船,总吨位8700吨。
  第二艇群的活动水域横跨从朝鲜通往若峡湾和能登半岛的交通线,往来船只频繁。“鳐鱼”号在6月10日与日军伊122号潜艇遭遇,在730米距离上用两枚鱼雷将其击沉。它的总战绩为击沉3艘日船和1艘潜艇,总吨位6400吨。“骨鱼”号击沉了6892吨的“牡鹿山丸”号和5488吨的“昆山”号两艘日船,但于6月18日不幸被日舰发现击沉。该艇群中的“金枪鱼”号没有取得战果。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6a1ea152d6144bc0824772b695151e01.jpg[/img]
  第三艇群活动在朝鲜东海岸。“飞鱼”号于6月10日清晨在清津港外击沉一艘日本运输船,首开记录,它在这次行动击沉2艘大船和数艘小船,总吨位4200吨。“泥鱼”号在指定水域遇到了数百艘朝鲜鱼船和2艘运输船,它的战果是击沉了这2艘运输船和1艘帆船,总吨位3000吨。“廷奴沙”号的战绩是击沉日船4艘,总吨位6697吨。
  完成任务后的各艇于6月23日到达预定会合地点,但迟迟不见“骨鱼”号的影子。指挥官海德曼中校决定尽快撤离。23日夜,8艘潜艇在夜色和浓雾的掩护下,以水面航行通过了宗谷海峡。7月4日,“海德曼妖妇”部队顺利返回珍珠港。
走 进 核 能
  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短,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将潜艇从“半潜艇”变成真正的潜艇的各种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现,人类才终于梦想成真。
  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1945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冈恩的谈话:“……原子能将首先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当月13日,冈恩又在美国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横空出世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9e8aa8ec967c44409315e0d46954ac2c.jpg[/img]
  1946年,美国海军总体委员会提出“立即开始积极和广泛地研究和发展用于海军舰艇推进的原子动力”,海军部决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机构,并挑选一名上校军官来主持这项工作。早就对原子动力情有独衷的里科弗主动提出了申请,并以其深厚的舰艇工程知识和娴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批准,从此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反复研究,里科弗提出美国海军核动力计划的第一步应该放在潜艇上。因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首先体现在潜艇上,只有“航程无限”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的出现。最终,里科弗的计划被采纳。
  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联合宣布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和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为了以防万一,核潜艇的建造基地放在了荒无人烟的内华达沙漠中。
  核潜艇的最关键装置是核反应堆,里科弗最后选定的是由通用电气公司承建的液体金属冷却式大型核动力装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里科弗坚持对反应堆的每个部件都进行抗高热、抗震动试验。另外还建造了一个长约16米、直径约1米并装有小型机器的潜艇模型,把它放入水下经受爆炸破坏,直到发现并解决了所有问题。
  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也就是说,反应堆内部的链式反应开始了。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已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
  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它艇长90米,排水量2800吨,当时的造价为5500万美元,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
  壮举频频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a3377245fc9249c3839ae6f6f392d867.jpg[/img]
  1955年1月17日,“鹦鹉螺”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遨游大洋。它的首任艇长为乌尔基科逊海军中校。5月份,“鹦鹉螺”号又进行了90多小时的水下长航试验,航程1381海里,是当时常规动力潜艇水面最大航程的9倍。它还以20节的平均时速,完成了从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1397海里的航行。
  从1954年1月21日下水到1957年4月更换第一个反应堆活性区为止,“鹦鹉螺”号总航程达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距离,将会消耗大约8000吨燃油。
  “鹦鹉螺”号还以首次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而闻名于世。1958年6月8日夜,“鹦鹉螺”号从西雅图港出发开始了它的北极之行。在经过1700海里航行后,它抵达了白令海峡南端。6月17日,“鹦鹉螺”号通过冰层之间的复杂水道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边缘的楚科奇海,在离海底仅10余米的地方潜艇。在它的顶部上面几米处就是一座座巨大的冰块。再向前走,连这样的航道也没有了,海底越走越浅,距顶上的冰山仅有20CM。“鹦鹉螺”号再也无法前进了,它只得上浮返航,回到珍珠港基地。7月23日,在飞机探明了白令海峡的情况后,“鹦鹉螺”号又一次开始了北极之行。8月3日凌晨,它越过北纬84度,当日午夜,“鹦鹉螺”号终于抵达北极点。
  不过,“鹦鹉螺”号的这次北极之行是在夏季进行的,而北极冬季的海情更加复杂,这是更加艰险的一关。1959年3月4日,美国“鳐鱼”号核潜艇开始进行冬季北极探险,它在水下连续航行12个昼夜,10次撞开厚达20CM到30CM的冰层,总航程达3090海里。1960年1月18日,“萨里”号核潜艇进入北冰洋,在水下航行31个昼夜,航程8000海里,其间上浮到水面20次,创造了北极冰下长航纪录。1960年8月,“海龙”号核潜艇从大西洋经西北航线穿越北极点后进入太平洋,它在航行过程中28次潜入冰山下面,并在北极点与南极地区的一个通讯电台进行了联系。
  在核潜艇穿越北极成功之后,美国海军又根据核潜艇航程无限的特点,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起核潜艇环球航行的行动。1960年2月16日14时20分,“海神”号核潜艇从大西洋上距赤道只有几海里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礁出发,向西驶去,从而揭开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水下环球航行的序幕。它在离开码头后5小时开始下潜,并且在其后84天的航程中再没有浮出过水面。3月13日,“海神”抵达复活节岛。4月5日,“海神”抵达好望角并重新进入大西洋。4月30日,“海神”通过加那利群岛。5月10日,“海神”号终于在特拉华州沿岸附近第一次浮出水面。至此,“海神”号水下航行已有83天零10小时,总航程达36420海里,完成了水下环球航行的壮举。
  老 树 新 花
  核潜艇在50年代出现在海军行列后,一直是各大国海军竞相发展的宠儿。在五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俄罗斯虽然在核潜艇建造数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而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在世界其它国家中,除了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外,均因各种原因没有装备核潜艇。所以,常规潜艇仍在当代海军潜艇部队中占有一席之地。
  核潜艇虽然先进,但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弱点,一般国家往往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个核潜艇大国。而常规潜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各种新技术的改造,具有技术成熟,造价低廉,浅海活动力强等诸多优点,很适合中小国家装备。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不依赖空气的AIP推进系统,使常规潜艇这株百年老树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 俄罗斯--双管齐下
  二战后,前苏联以核潜艇为主,但它并没有放弃常规潜艇,而是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常规潜艇的发展级别和建造数量均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潜艇大国。
  下面是战后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发展简表:
  Z级,大型鱼雷潜艇,排水量2100吨,艏6艉4共10具533mm鱼雷发射管;
  W级,中型鱼雷潜艇,排水量1050吨,艏4艉2共6具533mm鱼雷发射管;
  Q级,小型闭式循环柴油机试验潜艇;
  R级,中型鱼雷潜艇,排水量1320吨,艏6艉2共8具鱼雷发射管;
  F级,大型鱼雷潜艇,排水量1950吨,艏6艉4共10具鱼雷发射管;
  G级,大型弹道导弹潜艇,3枚水面发射弹道导弹,艏4艉2共6具鱼雷发射管;   J级,大型飞航导弹潜艇,排水量3750吨;
  T级,弹道式反潜导弹潜艇;
  K级,大型鱼雷攻击潜艇,排水量2350吨,艏部6具533mm鱼雷发射管。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31fb78664e5c4b50889aedc3f6c97099.jpg[/img]
  当然,在俄罗斯常规潜艇家族中,最为著名的是举世瞩目的K级,也就是“基洛”级,俄罗斯自称为877型,其改型称为636型。该级艇由红宝石设计局在1974年开始设计,全长73.8米,宽9.9米,水下排水量2350吨,最大潜深300米,工作深度240米,艇员52人,自持力45天。动力装置为2台柴电机组、1台推进电机,两组蓄电池,每组120块,可以提供最大航速20节或最大续航距离400海里的电能;推进器为七叶大侧斜低噪螺旋桨。
  “基洛”级的最大特点是噪音极低,它综合采用了各种降噪措施,尤其是它的外贴消声瓦效果非常显著,大厦降低了潜艇噪音,成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海洋黑洞”。它的首部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共可携带鱼雷18枚,并有快速装雷系统;经改装后的“基洛”级可发射反舰导弹。在不装鱼雷的情况下,该级潜艇可以载24枚水雷。艇上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水声装备,是前苏联乃至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得意之作。
  ☆ 德国--宝刀不老
  德国曾是世界潜艇大国,它们的U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对手造成了极大威胁。但战后,德国被禁止发展潜艇。直到1955年,前西德加入北约,这才开始重建潜艇工业。德国海军规模不大,其潜艇以出口为主。由于战后美苏等国集中精力发展核潜艇,无暇顾及常规潜艇,这就为性能出色的德国常规潜艇占领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ef4644a7c5464cfd8886301cc3cc951e.jpg[/img]
  德国现役的潜艇有205、206两级,209级(上图)是德国专为出口建造的,但正是该级潜艇为德国战后潜艇树立了赫赫丰碑,以其出色的性能创造了常规潜艇出口数量最多,使用国家最多的两项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市场上的“名牌产品”。209级潜艇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有1100吨、1200吨、1300吨、1400吨和1500吨多种型号。
  典型的209级潜艇采用单壳体结构,艇体为优质HY-80钢,安全潜深可达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节,主要武器是8具533mm鱼雷发射管,携带鱼雷14枚,部分型号还有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的能力。209级潜艇提高了集中控制和自动化水平,可靠性高且维修工作量少,因而仅配备了30多名艇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57c3bf749a4d4f0f96017cf35106ad4d.jpg[/img]
  212级是德国海军自己使用的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它是在209级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预计2003年装备部队。该级艇长53.2米,宽6.8米,水下排水量1800吨,水下最大航速20节,编制23人。它主要采用单壳体结构,部分分段采用双壳体结构,后部水平舵为X形,并首次在德国潜艇上装备了指挥台水平升降舵。艇上安装有潜艇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可将船、机、舵的操纵控制融为一体,1人在中央控制台,即可完成对艇的深度、航向、航速和纵倾、补重等的控制,实现了操纵控制的全部自动化。在212级潜艇上首次采用了AIP推进系统--燃料电池,这极大地提高了它的作战能力。
  212级的主要武器是鱼雷,有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带有一个正推压系统,有利于在浅水区发射鱼雷,并能降低发射噪声。艇上共携带24枚DM2A4型鱼雷。该级艇水声设备有DBQS-21DG声呐、FAS-3舷侧声呐、TAS-3拖曳声呐等。
[img]http://www.qiji.cn/baike/attachment/2/52-U212_10.jpg[/img]
[img]http://cimg2.163.com/cnews/2006/4/27/20060427100527de950.jpg[/img]
[img]http://cimg2.163.com/cnews/2006/4/27/20060427094043cd959.jpg[/img]
[img]http://cimg2.163.com/cnews/2006/4/27/200604270939459e380.jpg[/img]
  
[img]http://www.southcn.com/news/hktwma/hot/200112280340_36413.jpg[/img]
  ☆ 老兵新传--日本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08e63f44808c471981fef08153012e1e.jpg[/img]
  日本潜艇在世界上原本处于领先地位,但二战战败使其潜艇受到一定限制。核潜艇对它是个,只能无奈地选择常规潜艇。但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精心打造常规潜艇,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二战后第一艘潜艇“亲潮”号(上图)起,日本已经先后研制了多达8种型号的常规潜艇,目前在役的有“涡潮”、“夕潮”和“春潮”“亲潮”四型。“春潮”级是日本潜艇的代表作,首艇1990年服役,连同改进型在内,总共计划建造11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c561e3ba1c2c44929db7b0c1653cfe0e.jpg[/img]
  “春潮”级长77米,宽10米,水面航行时吃水7.7米,水下排水量2450吨,水下排水量2750吨,水下最大航速20节,采用NS110高强度钢,安全潜深300米。其艇体为长水滴型,通过采用7叶大侧斜螺旋桨、敷设消声瓦、加装减振浮筏等措施,该级艇的安静性较之以往有明显提高。
  “春潮”级在世界常规潜艇中最早安装拖曳线列阵声呐,极大地提高了其远程搜索和攻击能力。此外,它还装设了SQS-36型主动攻击声呐,大大地提高了探测效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探测到对方而不易被对手测定自己的方位。它的反潜武器主要是美制“捕鲸叉”反舰导弹和日本自行研制的89型高速主动制导鱼雷,据说其性能要优于美国的MK-48型。
  ☆ 独树一帜--瑞典
  瑞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军强国,但由于地势和战略的原因非常重视潜艇的发展,先后研制了“天龙”(A11)、“海蛇”(A12)、“水怪”(A14)和“哥特兰”(A17)级常规潜艇。在AIP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瑞典又开发出了最新的“哥特兰”级(A19)潜艇,首艇1996年正式服役。该级艇是世界上第一级采用“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即AIP系统的潜艇,被誉为是“常规潜艇动力装置的一次革命”,对提高潜艇持续作战能力十分重要。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ec2c31da443547ba9fdd3ac6dbb49f9e.jpg[/img]
  “哥特兰”级全长60米,宽6.1米,水下排水量1500吨,水下最大航速20节,编制28人,采用长水滴外形和单壳体结构,其艇体材料为HY80和HY100高强度合金钢。该级潜艇安装了一部多功能作战信息系统,其操纵台通过传感器能同时监控来自各个方向的数十个目标,并实时显示这些目标的有关运动数据,控制鱼雷向多个目标同时发起进攻;它采用CSU90声呐,探测效能有很大提高。艇艏部安装有6具鱼雷发射管,其中4具为533mm,发射瑞典新一代TP2000热动力高航速远程鱼雷;2具直径400mm,发射轻型电动鱼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该级艇可在艇外携带48水雷。
  ☆ 重现辉煌--AIP动力系统
  AIP系统也称为“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是常规潜艇发展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经过较长时间发展,AIP系统目前已基本具备了装艇使用条件,它使常规潜艇首次部分具备了如同核潜艇那样的长时间潜航能力,使诞生了百余年的常规潜艇又一次焕发了生机。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f0f3294dede7449d9ababd7e08f90c81.jpg[/img]
  AIP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同又可分为热气机、闭式循环柴油机、燃料电池、闭式循环汽轮机等,各国根据具体国情各有发展侧重,其中热气机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热气机AIP系统又称斯特林系统,主要由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机、液氧系统、供油系统、冷却系统、工质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组成。热气机的技术比较成熟,工作时噪音低,振动小,溶解在海水中的废气可直接排出艇外。1985年初,瑞典研制的斯特林发动机达到实用阶段,两年后将其安装在一艘“水怪”级潜艇上进行了成功试验。1995年,瑞典海军安装热气机系统的“哥特兰”级潜艇首艇服役,开创了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据报道,瑞典在研的2000型潜艇采用的“斯特林”发动机,功率为100千瓦,可支持潜艇连续潜航14个昼夜。
  燃料电池系统是另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AIP系统,由固态聚合物燃烧装置、液氧系统、氢系统、热交换器、海水冷却器、淡水冷却泵、冷却水箱、催化剂罐、造水箱等装置和燃料电池组件的电器设备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装置中无转动机械部件,因而没有噪音辐射;无机械能和电能辐射,电能转换效率高达70%;能量转换温度低,工作环境较安全。德国是最早研究燃料电池的国家之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0年进入产品研制阶段,1987年采用燃料电池改装了一艘205级潜艇并成功进行了海试。在德国新一代212级潜艇上将正式采用燃料电池AIP系统。
  各 领 风 骚
  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英国、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有能力发展核潜艇的其它三个国家,这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的五个核潜艇国家。与美俄相比,这三个国家的无论是发展水平、建造数量无疑要略逊一筹。但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实力和战略需要,三国都能够成功研制出符合需求、具有一定特色的攻击型和战略型核潜艇,并且正在缩小与美俄两国的差距。
  英国--稳居中游
  英国在五个核潜艇国家中是不折不扣的位居中游,比美俄逊色,但又稍稍领先于中法。不过,它的核潜艇是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而中法两国的核潜艇都是完全独立自主开发成功的。
  ☆ 攻击核潜艇
  1960年10月11日,英国第一艘核潜艇--“无畏”号攻击型核潜艇建成下水。“无畏”号艇体为类似水滴的鲸鱼型,长81米,宽9.8米,水下排水量3500吨,动力装置为美制S5W压水堆1座,蒸汽涡轮机1台,1.5万马力,水下最大航速28节,在艇艏装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98b6ef93d51448ecafa9751ebae32acf.jpg[/img]
  英国批量建造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为“勇敢”级,在1966年至1971年间共建造5艘。该级艇长86.9米,宽10.1米,水面航行时吃水8.2米,水面排水量4400吨,水下排水量4900吨,动力装置为英国自行制造的PWR压水堆1座,蒸汽轮机1台,总功率1.5万马力,水下航速28节。艇艏装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虎鱼”MK24鱼雷,经改装后也可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6f506afde4694d53b4a12bc2e626c8b0.jpg[/img]
  “快速”级是英国第二代攻击核潜艇,首艇1973年服役,共建造6艘。该级艇长82.9米,宽9.8米,水面排水量4400吨,水下排水量4900吨,1座PWR1型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5万马力,单轴,喷水式推进。艇艏为5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虎鱼”MK24鱼雷和“捕鲸叉”反舰导弹。电子装备有SMCS战术数据系统、1006型雷达、2001型和2007型艇壳声呐、2046型拖曳声呐。与“勇敢”级相比,“快速”级的速度、潜深和水下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9627cf432d3243d49b1b22b7b8b8c61c.jpg[/img]
  “特拉法尔加”级是英国第三代攻击核潜艇,也是目前英国皇家海军攻击核潜艇的主力。首艇“特拉法尔加”号于1979年4月开工,1983年5月服役,到1991年共建造了7艘。该级艇长85.4米,宽9.8米,水上航行时吃水9.5米,水上排水量4740吨,水下排水量5208吨,动力装置为1座RR1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5马力,单轴,喷射式推进,水下最高航速32节,舰员编制97人。艇上装有5具533mm艏部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矛鱼”重型鱼雷和“虎鱼”MK24-2型鱼雷,具有反潜、反舰和对陆攻击的全面作战能力。电子装备有SMCDS战术数据系统、SAFS-3火控系统、1006或1007型导航/搜索雷达、UAP电子战系统和2座SSE Mk8鱼雷诱饵发射器。声呐则为2007AC或2072艇壳声呐(主/被动搜索/攻击)、2074或2076艇壳声呐(被/主动搜索/攻击)、2026或2046拖曳声呐(被动搜索)、2019或EMI2082(被动侦听/测距)、2077(近距测距/识别)。 英国正在集中精力发展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机敏”级,首艇预计2004年服役。
  ☆ 战略核潜艇
  1963年,英国决定建造“决心”级战略核潜艇,以组建自己的海基核威慑力量。首艇“决心”号1964年开工,1967年正式服役。它是利用“勇敢”级攻击核潜艇的艇体,在中部插入一段导弹舱而建成的,共建造4艘。该级艇长129.5米,宽10.1米,水面航行时吃水9.1米,水面排水量7600吨,水下排水量8500吨,水下航速25节,潜深300米。动力装置为1座PWR1核反应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5万马力。艇艏装有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虎鱼”MK24鱼雷。艇上携带16枚美制“北极星”A3弹道导弹,射程4630千米,所载弹头由英国自己制造,为3枚20万吨当量分导弹头。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53b559227c7e4246aab2ae733f2f615a.jpg[/img]
  80年代,英国着手开发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前卫”级,这也是英国最新一级战略核潜艇。首艇“前卫”号于1986年9月开工,1993年8月正式服役,计划共建造4艘。该级艇长149.9米,宽12.8米,水上航行时吃水12米,水下排水量15900吨,水下航行时最大航速25节,全艇编制135人。其主机为1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PWR-2型压水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27500马力,压水堆堆芯大约8-9年更换一次。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defe5c8f4a8b4fff97f22bdc9acf5482.jpg[/img]
  “前卫”级采用了英国首创的泵喷射推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噪声。其艇体外表全部用手工敷设有可降低噪声的消声瓦,因此,其安静性和隐蔽性尤为出色。另外,该级艇的安全性、可靠性、机动性与可维修性较以往均有明显提高。艇上可载16枚美制“三叉戟Ⅱ”D5型战略导弹,射程12000公里,星体惯性制导,圆公算偏差90米。每枚导弹携带8个由英国自己制造的核弹头,当量15万吨,全艇总共装载128个核弹头。该级艇艇艏装载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捕鲸叉”潜射反舰导弹和“矛鱼”、“虎鱼”MK24-2型鱼雷。其战术数据系统为SMCS型,该系统通过数据总线把传感器与战术武器系统连接起来,主要包括综合声呐站、中央指挥系统和鱼雷/导弹发射系统。声呐为2054型综合多频声呐基阵和2046型拖曳基阵。
法国--独树一帜
  法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它的核潜艇是自行开发研制的。而且,为了加速建立起一支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法国首先发展的是战略核潜艇,其后才是攻击型核潜艇,这在五个核潜艇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 攻击核潜艇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991b101b64da4f468fbaddf7beee5cbe.jpg[/img]
  法国在完成第一代战略核潜艇“可畏”级之后,便着手开发其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这是迄今法国唯一一级攻击核潜艇,也是世界核潜艇家族中最小的一级核潜艇,又一次体现了法国人的独特思路。该级首艇“红宝石”号于1976年开工建造,1983年2月正式服役,共建造了6艘,其中后2艘为改进型。该级艇全长72米,宽7.6米,水面航行时吃水6.4米,水上排水量2385吨,水下排水量2670吨,仅相当于一艘常规潜艇,真不负“袖珍核潜艇”的称号。动力装置为CAS48型一体化反应堆,功率为48MW,堆芯寿命25年。该级艇最大下潜深度300米,改进型增加到350米,水下最高航速25节,自持力45天,改进型为70天,编制人数70人。
[img]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2/10/xinsrc_aff70bb3b8c04522aa3e3d0904c66b51.jpg[/img]
 “红宝石”级在艇艏装有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F-17Ⅱ型和L-5Ⅲ型鱼雷,经改装后也可发射“飞鱼”反舰导弹;艇上共可携带鱼雷和导弹18枚,在执行布雷任务时则可携带各型水雷。该级艇电子设备为SAT、DLA2B或DLA3武器控制系统、汤姆逊-CSF/DRUA33搜索雷达、ARUR和ARUD电子战系统。
[img]http://photocdn.sohu.com/20080826/Img259208063.jpg[/img]
[img]http://img1.qq.com/news/pics/15838/15838933.jpg[/img]
[img]http://img1.qq.com/news/pics/15822/15822338.jpg[/img]
  “凯旋”号核潜艇是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1997年4月服役。“凯旋”号长138米,水下排水量1.4万吨,潜深可达400米,额定艇员111人。潜艇可携带16枚M—45型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6个TN—75型核弹头,射程可达5000多公里。
1条评分电魂+3
z7979 电魂 +3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1-08-08
离线z7979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8-08 00:09:01
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