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1RAmt% Xl
'\krz 'ra_Zg[j 想必大家都清楚,现时显卡性能日渐上升,其功耗也跟随其性能不断增长。当年显卡风扇仅仅只需要一个小风扇加上一个铝制散热片,即可以满足其散热性能需求。但是最近3D游戏对显卡的要求越来越强劲,显卡也跟随着软件的需求性能不断增强,而其最明显的代价就是发热越来越高,本来的小风扇+铝制散热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其散热需求。在狂奔的温度功耗面前,不少显卡已经采用了导热以及散热效能更高的纯铜热管+散热片来压制现在显卡这只“高温猛兽”。
`04Y ;@w hKH
Q!`&v lj% ;d' V0wC@? 而现在散热对高端显卡来说这么重要,更多的热管、更广的散热面积对显卡散热来说是一个标准。这里我们就拿北影的GTX560 Ti 天宫中所使用的黑洞II散热器来解析一下。能在GTX560 Ti(拥有384个CUDA CORE)中“站得住脚”的散热,想必性能上表现肯定非常出色。当然,是否出色在测试中才能体现出来。
g^|_X1{ 1tK6lrhj iJ~iJ'vf ;/]c^y 在这里还是解释一下热管的工作原理,因为现时的散热均以热管的高导热效能来作为主流的散热介质,现时稍微有接触DIY的朋友相信对热管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热管种类其实也有多种,而自身会根据架构不同而导致效能等等不同的情况发生,在这里先稍微简单分析一下热管的工作原理、众多架构的优势以及劣势乃至整个散热器的结构。
n ;$}pg~ EXScqGa] 热管工作原理: 9dhFQWz" #)c;i<Q3S e?'k[ES^ -2mOgv (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
x[,wJzp\6 0.,&B5) (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
,t,65@3+b X<bj2 w (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到冷凝段;
BsG[#4KM: MyS7AL (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上凝结:
1x5CsmS \|4MU"ri (5)热量从(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
%EhU!K#[ nJ`a1L{N (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到蒸发段。
<EE+
S#z y8 u)Q 而热管的效能的高与低,取决于热管自身的原理而延伸出来的结构—毛细结构,而毛细结构作用则是提供冷凝端工作介质到蒸发端的回流通道;提供内壁与工作介质(液态/气态)传导的通道;提供工作介质产生毛细压力所必须的孔隙。而毛细结构常见有4种结构,包括:粉末烧结、沟槽、丝网、纤维等4种结构。
.A f)y_ UyfIAC$S 我们的散热器上常见的则为粉末烧结以及沟槽结构。而随着热管的不断发展,现在除了廉价散热外基本都是采用了烧结式热管了。
XhkL))FcG wUPywV1UO 烧结热管的高效主要取决于其管内壁的吸液芯的结构,任何热管内壁都有吸液芯,热管内冷凝液回流就主要就靠吸热芯,热管的结构区别也主要看这点。(沟槽热管靠沟槽增加大气、液、固的接触面积)烧结热管的内壁结构:铜粉在制造过程中被堆砌成了具有一定厚度多孔结构的层状结构,其中大部分孔是联通的,可以像管子一样导流液体,并且铜粉的传热也很快,这些因素造就了烧结热管高效的性能。
]m,p3 r}M4()9L ;DWp>jgy ~8 a>D<b 关于弯曲以及结构判断: FbT&w4Um= ,>EY9j 既然现实不弯曲热管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显卡散热),那我们只能选取更适合的结构以及更好的加工工艺,沟槽式结构虽然烧结粉末式成本也更低,但是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害怕弯曲!而加工工艺方面常见就是热管弯曲,粉末烧结热管对弯曲并不是太感冒,经过弯曲虽然性能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会太大(关键还是取决于弯曲工艺),简单综合以上几点,粉末烧结结构是现时最适合制造热管散热器的结构。
B=xZkc 8*){*'bf
Y2$`o4*3 0-O.*Q^ 黑洞II热管弯曲工艺
oU6g5 {.)~4.LhQM 而热管弯曲需要注意的是,弯曲后变化(变形)情况越轻微越好,如果出现严重变形(变成非圆柱状,至于什么状,你们慢慢YY咯),很大可能会将热管内部的毛细结构破坏,从而导致导热性能大减或热管直接报废(粉末烧结也不能避免)。
#SUq.A 3W
WxpTU 而我们可以看看现时的显卡散热,由于其显卡位置、结构等关系,散热器上的热管都必须进行弯曲(甚至超过90度)。而采用沟槽热管这种弯曲后“低能”的热管必然会对显卡的散热效能大大减低,虽然节省了成本,但却大大提高了显卡工作时的温度。而高温对显卡所带来的伤害非常大,往往显卡在使用时会出现花屏、死机等现象。不仅对用户的使用带来大困扰,还对整个品牌形象留下了极坏的影响。
mM%BO(X{= ?Qp_4<(5 jpS#'h r>eXw5Pr7 我们也可以看到,黑洞II的热管并没有采用像NV公版那样的热管压扁设计,刚刚我们也提到,热管的变形会对其散热效能有影响,就算是烧结粉末式热管也不能例外,而黑洞II值得一看的是,热管并没有采用压扁式设计,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热管毛细结构的完整度,并没进行破坏,这样热管的传输效率可以说是提升到极限。
Bnc (G;*B<|A d$
7b yXmp]9$ 黑洞II的鳍片工艺
0`=?ig_ $5[RR 如果说热管是整个散热的核心,那鳍片的可以算是散热器的手。而热传导大家都知道,是相互接触才能传递热量,那么热管里的热量则是必须有着良好的连接才能将热量传到鳍片上,而现时我们常见的热管—鳍片连接的方案:穿FIN以及焊接工艺。而很明显的,北影的黑洞II散热是采用了焊接工艺。
Y5pNKL 40ZB;j$l 焊接工艺最有优势的一点就是界面热阻值低,但成本比穿FIN要高(大约是高1),并且焊接工艺不好(如产生气泡、焊点不均匀等)都会降低导热效率,而判断是否焊接工艺也很简单,焊接工艺热管上方有焊孔,根据焊孔即可判断是否焊接工艺了。
j+_75t`AZ E':Z_ ^4 而鳍片之间的连接技术在现时大多数散热器中都采用扣FIN技术,而扣FIN技术的好坏也会影响鳍片之间的热传导效率以及散热器的稳固程度,而北影的黑洞II散热器的鳍片之间的扣FIN技术非常牢固,笔者用力拔其鳍片,扣FIN位置依然紧紧扣死并没有散掉。可见其稳固程度非常之高。而其稳固程度也可以看出其扣FIN技术非常之好,热传导性能的损耗将会减至最小。
);LwWKa zvg&o)/[ 鳍片的厚度、间距以及数量对整个散热器的效能也显得格外重要,黑洞2的鳍片厚道约为0.3mm、鳍片之间的间距约为1.5mm、鳍片数量为40片,综合散热面积约为1925cm2。而其黑洞II散热风扇采用了Y型支架,使其散热面积再次提高。而大多数有经验的厂家都早早定制好了一份SPEC,鳍片的间距以及厚道都会有一个最佳值,而间距一般保持在1.5—2mm间,厚度在0.3—0.5mm左右效能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北影的黑洞II无论在鳍片间距还是鳍片厚度,都符合以上的规格。
ttRH[[E( [G)Sq; osI(g'Xb 1j(,VW 黑洞II的散热底座工艺
upKrr !ZdUW] 如果说热管是负责运输热量的搬运工,而鳍片是负责“存储热量”的仓库,那么底座则是将热量“搬运”到热管这个“货车”的搬运工。而搬运工的效率高低与其自身材料以及工艺都非常有关系。铝的导热系数拥有高达了237W/(m*K)之高,而铝的导热系数在金属中可说是非常靠前的。作为最先接触CPU高速吸收热量以及高速传递热量到纯铜热管的首站,采用了高纯度的铝底座是非常必要的。
|+''d !9NAm?Fw 而黑洞II的散热底座采用了金属拉丝打磨工艺加工,散热底部非常平整,大大减低了接触不好而导致散热效能低下的问题。
n!nv.-n :gC2zv 测试环节: 3dLz=.=)' pj6Cvq4bD 测试环境:空调调至26度、裸机,而显卡频率调至公版的822/1644/4008频率进行FurMark 1.9.2的15分钟1080P烤机测试。并以测试最终显示的温度为准确温度。以计算散热器最终的散热性能。
Y@eUvz O'(vs"eN 4YC`dpO' g<Xwk2_=g 公版频率温度
Tc:`TE=2 |Sq>uC) 在384个CUDA CORE下,采用黑洞II散热下,进行FurMark这类病毒型软件严刑酷打中还能保持71度的温度,看得出黑洞II的散热效能非常之强悍。
b :00w[" mLO6`]p{H 而在这里我们可以测一下黑洞II的散热热阻大概多少,这样可以看得出一个散热器的效能到底有多强。
EQ -\tWY ~c"c9s+o 热阻表示物体对热量传导的阻碍效果,指物体持续传热功率为1W时,导热路径两端的温差,与电阻非常类似,单位为℃/W。热阻显然是越低越好。对于一个散热器而言,其本身的热阻是固定的,但我们是很难精确去计量其具体大小,因为环境温度和导热介质(硅脂)对结果影响很大。
)g9qkQ 8q oZCO$a Nx__zC^r Uan;}X7@ 在英特尔的设计规范中,对热阻作了详细说明:
.67W\p vbp)/I-h Ψca = (Tc – Ta) / Pd
0Qz
\"gr /VQ<}S[k}- Ψca = Ψcs + Ψsa
"d'@IN B4C`3@a [img]http://news.mydrivers.com/Img/20120105/S2012010505115904.jpg[/img]
_kSus e j~ /sO 其中,Ψca表示总热阻,包括Ψcs(接触热阻,也就是处理器表面到散热器底部的热阻,这部分主要是硅脂的热阻)和Ψsa(散热器到环境的热阻),Tc指处理器表面中心点的温度,Ta指散热器的环境温度(机箱内的温度,不是机箱外的室温),Pd指处理器的总功耗。这里就套一下到显卡上进行测试。
o,L !F`W 6 S8#[b 请各位朋友注意的是:这个测试测出的仅仅是理论值,实际还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影响。
WG,{:|!E R=l/EK 在这可以得出:Tc=71。而Ta=26,GTX560 Ti默认TDP设计功耗为170W,故:
*7ox_ R@ )u$A!+fo Ψca = (Tc – Ta) / Pd=(71-26)/170=0.26℃/W
dFlx6H+R!0 J
GdVSjNC 而硅脂热阻通常低于0.05℃/W且大于0.01℃/W,故黑洞II的大约热阻为:0.21-0.25℃/W
[ 6M8a8C
/CP1mn6H 对于一款三热管的散热器来说,热阻仅仅只有0.21-0.25℃/W已经非常难得(许多4热管散热也做不到如此低的热阻效率)
PQ
j_j#0 2neiUNT 而在现在确保一个散热器的性能,对工艺的要求是非常之高。对底座工艺、热管弯曲工艺、鳍片间隙、厚度、材质纯度等要求都可以说是非常之高,每一个点把关不好,对其散热性能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而从我们这里可以看出,北影的黑洞II散热工艺水平非常强劲。相信在严严夏日,也能完全保障显卡的稳定工作!
%}@^[E) ^J327 ppx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