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本月频给车牌浇“冷水”,但是近日举行的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仍是一路飙高,最低成交价突破9万元大关。被称为“最贵铁皮”的上海私车牌照,近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自去年6月以来,至今已连续“九连涨”。 这是一个悖论:牌照要是太便宜,起不到限车的效果;但牌照要是太贵,又沦为富人的游戏。追问接踵而至:一者,价格杠杆是不是“无上限”?刚需多强,莫非车牌就要多贵?二者,堵车的破解之计,是不是一定要罚出市民掏钱的痛感?限车之前,公共交通已经穷尽一切努力了吗?三者,轻飘飘一句“有效遏制车牌价格过高过快增长”,究竟怎样才算“过高过快”?
伴随着“牌随车走”的地方规定,新牌与二手车牌价格互相攀“涨”,上海车牌已经成为稳赚不赔的投资捷径。有人算了笔简单的账:上海常住人口2300万,若以3人一户计算就是700万户,现有300多万辆汽车,即便一户一辆计,再算上每年不到10万的投放量——就算到2020年,在上海人口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理论上起码还有300多万的车牌缺口。“刚需”面前,价高者得的政策不转身,车牌会降价吗?一句话,就算考量CPI和通胀风险,上海车牌仍是“拍到就是赚到”。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政府智慧要优于市民钱包或罚单。有些事情,不是掏钱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当车牌拍卖上的利益寻租已经近乎成为明规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