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2;Wb!Y
中国移动不愿意沦为“管道”的心,正让其更加深度地陷入一个收费悖论中收,对微信并无太大影响,且可能杀死那些小OTT公司,反而替微信清理了竞争对手;不收,微信越长越大,未来将抢走中移动的几乎所有增值业务,无论是内容类、广告类、游戏、视频还是微信都可以独揽。而事实上,现在微信正在这么干。 @I.OT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即“过顶传球”,是通信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数据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QQ、微信、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hLD;U
J?S
这两年OTT崛起异常迅速。但OTT也同样有他们的痛苦。 F+9`G[
以一个名为“畅聊”的公司为例,虽然凭借独特的炫酷短信、全屏动作、免费电话等功能,博得了追求时尚的青少年用户的喜爱,上线三个月就达到了近 100万用户,并顺利拿到了第一轮融资,已经算是发展迅速,但仍没有盈利。这样的小OTT公司比比皆是,他们不仅要负担高昂的无线人员工资成本,与拥有海量用户的大公司竞争,也要面对巨额推广费目前一款手机游戏或者一个应用,进入一个用户手机的平均成本已经高达5元人民币。 ~:b~f]lO
事实上,这还不是他们困苦的全部。在中国,一款游戏即便花了5元钱买到了一个用户下载,但是能留住这些用户的概率也不高,一天的留存率能达到40%、七天的留存率能达到20%,就已经算是很成功。 RSeezP6#
而如果中移动及其他运营商此时收费,这些尚未“挺”到盈利的小公司、小应用很可能因为成本的上涨而消失。 /;$ew~}
到了那个时候,中移动所要面对的,就只有像腾讯这样的巨无霸。这样的巨无霸存在的“好处”就是:三大运营商2月底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腾讯来商量如何收费的事,而腾讯拒绝参加。 =w?cp}HW
此外,如何收费其实才是中移动真正头疼的事。大多数用户已经付了包月的流量套餐费,如果针对某个应用再收一次包月费显然不合理,且如果使用微信的用户要单独支付流量费,那么将来别的应用发展壮大了,是否也要单独叠加流量费?这样一来,套餐失去意义。 H)fo4N4ii
而且仅向微信收费吗?未来更大的流量应该会是手机视频,如果到时候再向视频APP收取套餐费外的流量费,即出现了“流量歧视”。 %4^/.) Q
向腾讯收费?一者,腾讯目前尚未在微信上收费或赚钱;二者,中移动有什么理由去和腾讯分享收益? IHmNi>E&/
有人把中移动想分成的计划比喻成,一家供应水电煤的公司接入了一家饭馆。这家饭馆深受消费者欢迎,赚了很多钱。但现在水电煤公司认为这家饭馆是用了自己的水电煤才赚了这么多钱,因此要求来划分利益,要么让客户每桌吃饭都另外支付水电煤的钱,要么和这家饭馆分成。 hs uJ;4}$q
听着有点荒谬,但运营商就是这个逻辑。让每个客户单交水电煤的钱显然不靠谱。中移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高“水电煤”的价格。 SO<K#HfE$?
他们是打算这么做,但是在竞争中的中移动又不敢向消费者抬高套餐价格,这样会损失用户毕竟中移动的3G其实根本也没有好好踏下心来做,这家公司在3G牌照发放之前就已经在研发4G,准备一步到位。但联通却是着实凭借3G抢了不少中移动的高端用户。 XdVC>6
当然,中移动不是没有挣扎过,曾大力扶持飞信及10多个应用基地音乐、阅读、游戏,这些中移动自己的OTT在与“微信”们的竞争中占尽先天优势通过套餐推广、免费短信、赠送彩信等等手段。 =gyK*F(RK
但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资源垄断型的竞争环境,而是市场化。那么多“基地”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对飞信的没落看得十分到位:你如何要一个中移动的外包团队像我们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飞信?这是一个企业的“基因”问题。 7+-}8&syu
如果中移动的未来肯定不是飞信,那么就应该是那些与中移动可以进行利益分享的OTT产品。 O5%F-}(:
对于中移动来讲,没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就更应该扶持一些可以对抗微信的产品,或现在参股,与微信分一杯羹。 2g==98>cg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市场的手段才能对抗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