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196阅读
  • 0回复

[转载]上海地区婚俗演绎浅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影子枫
 

发帖
107750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4-05-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22:50:34
上海地区婚俗演绎浅记
编者按: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而婚嫁作为人生一件大事更是受到空前重视,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婚俗习惯。从婚俗的变化看社会的变迁。上海,作为一个先进发达的城市,婚俗习惯虽有了许多的演变,但老上海的婚礼习俗,有些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上海人结婚,不再受传统的观念束缚,较之时间和形式,婚礼的内涵更为重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实地讲述了从旧上海到如今的婚俗变化细节,多方面展示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婚俗新貌,也展示了一道道多姿多彩的婚姻风景线。  日前,有文友请我谈谈上海人的婚俗礼仪。作为上海人,为不让文友失望,我找资料,请老人介绍,收集到了上海地区婚俗的一些浅忆。可以这么说,上海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婚俗既有其他地区的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是历史演绎的必然。
  据我的朋友介绍,自从上海开埠,上海的婚俗主要是受吴越文化的影响,与浙江和江苏的近邻地域基本相似,但又有些不同。旧时,上海地区的青年男女婚前和许多地区一样,都要经过由提亲,订婚、婚礼这样三个步骤,期间都有媒婆当中间人,联络男,女双方,然后到了一定年龄就选择黄道吉日结婚,当时的贫困家庭男女青年在结婚前根本不知道双方长得怎么样?究竟是傻子或者是哑巴的有时都不会知道,直到当天迎亲后在晚上闹新房揭开红头布巾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旦男女结婚了,双方还要要给媒人送上一定的礼物,如织的土布和酒、菜、肉等,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
  清末,上海的婚俗有了改变,当时盛行一种叫做“通脚”的婚姻风俗。即男女经媒人介绍就要引见。定亲后,为了要了解一下男方的人品和家境情况,在结婚之前,姑娘会在媒人的陪同下,第一次去拜见未来的公婆,并看看丈夫长得如何模样。如果中意,姑娘便能够随时去婆家走走,但绝对不能去过夜,即使是路再远也要赶回家。这种未婚走亲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婚俗的一大进步。
  在旧上海,由于生活的贫困,周边农村出现的童养媳现象比较多,一些穷苦人家在女儿在童年时就被父母送到或卖给公婆家去抚养管教,长大到婚龄了就和男孩结婚。如果女孩进入开明的婆家,婆婆就会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从小教会做人和学做家务活,还有和下地种庄稼的本领,不愁吃穿,平时生活比较如意。但有的婆家却是不一样,婆婆凶得像雌老虎,他们把童养媳当作牛马使用,从小让她下地干活,稍有不测就要挨打。所以当时也有童养媳受不了这种欺凌从小自杀的也有。童养媳在婆家结婚后还要受到虐待,几乎就是一个长期的苦力工,一不小心还要常常受到打骂欺负。在旧上海做童养媳的姑娘,白天劳动后,晚上要学做针线活常常到深更半夜,特别是夏天被蚊子咬,冬天被冻得生冻疮等。所以,旧上海有很多唱童养媳苦命的歌谣,如沪剧《阿必大》就是最好的见证,阿必大的苦水流不尽,这是上海地区童养媳的部分写照。
  在旧上海,还有一种叫做“指腹婚”的,这一般指的是双方两家经济生活条件差不多的,俗称门当户对的人家,或者是叫做“大门对北窗”的大户人家比较多,一般都是男女两亲家相识后为了某个互利的目的而联姻,在双方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由双方指腹为婚,于是两家就结为儿女亲家。这样,以后双方谁家生女儿,就把女儿嫁给生男的。到了女人临产时,双方就互相通知,如果大家都是生男孩,或生女孩,那么前面的那个指腹为婚的约定也就不提了。一旦有一男一女了,那么生女儿的一家,就要祝贺亲家得子,双方庆贺,以后就会像亲戚一样在逢年过节时互相来往。
  还有一种可笑的婚俗是“阴阳配,”也就是男女如果订婚下了聘礼之后,万一姑娘不幸生病夭折了,男方到了成婚年龄还是要照常择日迎娶女方的“神主”,“神主”就是用木块做成的一个牌位,高尺余,木板上请庙里和尚写上姓名年轻等墨字。在神主木上要盖着红袱,新郎和“神主”还要举行交拜礼,婚后也要回门去谒见岳丈岳母,其实只是新郎一个人了。条件好的女方所准备的全套嫁妆,也都是真实的一样齐全,包括一生中女子需要的用品。如果是男方先夭折了,到了时候就要择日去接新娘。同样,女子和男子的神主牌位一起举行婚礼,还要入洞房,随后,新娘脱去鲜艳服饰,换上素缟衣装,当时就要举哀,称为“望门守节”。从此这个活生生的姑娘就要终身守寡了。而男子呢?却不是这样的,可以在阴阳配之后再娶妻,可见这种婚俗是多么的封建愚蠢。
  受孔夫子男尊女卑的影响,旧上海还有一种女子嫁到男家之后,男人如果不幸死亡了,做妻子的也不准再嫁人了,这也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婚俗,这对女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封建社会女人需要遵守“烈女不更二夫”,“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礼俗。这和安徽一些地方立贞节牌坊等的含义几乎相似,只是形式不同。当然也是有女人再嫁人的,她们会冲出封建笼子,以求寻找好的男人担当起养家育儿女等。在旧上海,有的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因为手里有点财产的,村宅族里的人也无人看得住,她们会在丈夫去世后,再找一个单身男人进门,俗称“填房”或“倒插门”的。
  沪上还曾还有一种“冥婚”现象。即男女双方都已经去世了,但是经过双方父母的说合,就仍然要为他们定下冥婚之事。也是择日下聘。各种聘礼都是以纸为之,还有衣服器具,几乎和真的结婚相仿。吉日到了,男女双方也会用花轿迎娶女方神主过门,请人抱住男女神主牌,行交拜礼仪,礼毕,送两人“神主牌”入洞房。三朝之后,迎女之灵柩和男者一起合葬。以后男女两家就像亲戚一样可以来来往往。
  在旧时的乡村里,不少乡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替代裙衫。新郎在取新娘出门前,都要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甘美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要选择双亲健在夫妻恩爱的女司仪引领新娘上轿,一番仪式后,女司仪会撑起红伞伴着新娘一起走,新娘头上有红丝巾,据说红伞还能避邪和驱邪,能保护新娘一生平安。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还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新娘上轿时要穿上哥哥的鞋子,没有哥哥有弟弟的就穿弟弟或父辈的鞋子上轿,表示永远不会脱离舅家门的。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刻改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内含着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了,就要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了。
  旧上海的婚俗中还崇尚早婚,在农村,男孩结婚的年龄常在十七岁至二十岁,过二十岁还没有结婚成家,便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是光棍了,越是有钱的人家越是如此。而城里的穷人的孩子要娶老婆,得先要拿出一笔“礼钱”,这笔礼钱不是小数目,有的男子为了娶上老婆而几乎一身背债;有的因为穷连借钱也无门,于是只好一身打光棍了。因此城里的男子过了二三十岁也没有娶上老婆的有之。
  说起早婚还有一个故事。在靠近长江口的村子里有一家田主,儿子才十五岁,天性还是一个爱玩的孩子,但其父母为他作主,择日和比他大二岁的女孩结婚。那天到了拜堂的时候,花烛通亮,家人忽然找不到新郎官了。这是怎么回事?亲戚们急得四处寻找,新娘知道了,急得快哭了。最后,人们在牛屋的一口大缸里发现了躲着的新郎。新郎浑身发抖地说:“我在藏猫猫。”弄得在场人员哄堂大笑。可见早婚的男孩什么都不懂,真是是多么的不该。
  上海以前还出现过一种特别婚俗叫“抢亲”。不过,这种抢亲有一个前提,就是男女两家曾在幼时定过婚的,等到长大了,男方由于家境贫寒没有资金来迎娶女方进门,于是出现了以抢亲代替娶亲的风气,一般由男方邀了一些亲戚朋友,乘着夜里人少灯暗的时候搞突然袭击,他们会突然来到女家,到了女家就把未婚妻抢去即草草回家成婚拜堂;也有在趁迎神、灯会和庙会等时机,乘着未婚妻外出游玩时,他们就跟踪在后,看到姑娘就一下子抢到轿子里,或抱在马上,赶紧回家里立即拜堂成亲,以搞一个生米煮成熟饭的结局。到了民国年间,据说还有的人通过串通警察、军人护卫等帮着一起抢亲的。但如果没有订过亲的,那是会吃官司的。
  抢亲也是要有一些胆量和魄力的人才会去做,那么有一些人无胆去抢亲,那么也有选择去做上门女婿的。这就叫做招女婿,因为有一些人家是有女无儿的,也没有人可以继承香火的,通过这种办法配成夫妻的也很多。所以在城里打工的的单身男子,当时就很愿意被人招女婿,他们单身无亲无戚,经济上也很拮据,能不花钱寻到老婆,有吃有住,白天上班,家里还有老人帮着照顾,回家亲亲热热的何乐而不为。
  在旧上海,还有一些特殊的婚俗,在老上海的风俗历史中留下了痕迹。比如上海的浦东人结婚,要求新娘比新郎要大几岁,当地称其为"大娘子婚姻"。而浦东人却以为,他们这样做,是由于以前男女成婚早,女大男的几岁,女方要懂事一些,可以操持家务,甚至把丈夫当成弟弟似的。即俗话所说:"长嫂当母,长妻当姐"。很明显,其目的无非是让女方多料理家务。所以发展到后来,上海女人逐渐开始做了当家人,而很少是男子,以至于上海婚姻向男尊女卑的封建挑战开了先例。
  在上海的一些水乡,迎娶之日,新郎会遵家长之命雇轿或备船去女家迎娶新娘,称“迎亲”。一路上要吹打、放铳。到女家后,迎亲花轿须从东南方进宅。人进女家后,新郎拜见岳父母与晚辈亲属后,进入堂屋。随后,新郎对女家的帮工、茶担、喜娘及吹鼓手等开支“喜钿”。
  民国年间,上海的婚姻观改变很快,在城市里已经有同性恋了,当时曾一度公开盛行。这些同性恋者,他们受到洋人的影响,虽然没有婚姻关系,却形如夫妻,有的还一旦结合,生死不离不弃。当时有一首“竹枝词”:
  一从邂逅订相知,终日追随不肯离;
  同性居然生恋爱,个中事迹太稀奇。
  不过,从剪辫子后的民国,传统的包办婚姻礼俗受到重大冲击,上海婚姻受到欧美的影响,海派文化渐浓,男女青年争取恋爱婚姻的自由呼声日益高涨,逐渐扩展到各个社会阶层,出现了文明结婚的新时尚,新风俗。
  解放以后,婚姻男女之间平等,上海的婚姻和海外婚姻习俗渐渐接轨,既保留民俗风情和特色,又有海派文化特点。倡导自由恋爱是上海人的婚姻基础,但也有媒人做介绍的,她们在男女方周旋后,引领男女方在车站或电影院等处见面,是比较雅一点的地方,见面后双方同意就可以留个通信地址写信或约会交流。
  上海男女恋爱注重提高女方的地位,约会时男方要风雨无阻准时或先等候在指定的地方,但女方可以迟到,说这是考察男方是否真心真爱,所以男方是绝对不能迟到的,这就是上海婚俗的重要特征。如果通过一至二年的交流后,双方认为从性格、感情、工作等都有共同的语言,那么女方才可以把男朋友带进家让父母品头论足,女方也会去男方家里。男方第一次进女方家称之为毛脚女婿,要给未来的丈人和丈母娘买喜欢的东西,如酒、食品、水果等。等到双方到了年龄就会去民政局登记结婚。在上海,婚姻一般是男岁数大点没关系,但女的一般不要超越男方,当然现在这种超越的特殊情况也有的。
  在农村,一旦男女双方同意,男的要先上门拜见岳父母,然后再由女方去男方。一般都要办几桌定亲酒,让双方的亲戚看到和认识,主要亲戚在第一次见面也要送红包,以前只是几元,后来发展到几十几百,现在上千不稀奇。在八十年代前的农村,如果女方喜欢上了男方,还要表露一下自己的针线活和棒棒针。通过给男方做鞋和打毛衣表达自己的会生活的水平,因为这是家务活的关键。而男的呢,就会喜滋滋地把女方制作的鞋穿在脚上。而一些中老年人看了就会评头论足的乐翻天。
  上海的婚俗变化很快。刚解放时,人们结婚还是坐花轿子,鞭炮腾飞,乐队在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到了六七十年代,基本不用花轿子了,代之而行的是自行车。凡谁家男孩娶媳妇,村里有车的年轻人都会主动出动。村里推选骑车水平最高的中年或成熟青年可以骑车接新娘子,特别是凤凰牌自行车最受欢迎,车后的坐位上要铺一块红布,自行车把挂大红花,浩浩荡荡数十辆车,像条长龙。至今人们还没忘记那一道风景。
  从八十年代开始,结婚坐小轿车渐渐普遍,自行车队从此退出了迎新娘的行列,车子从开始的几辆到现在的数十辆,车子从大众、奧迪到如今的凱迪拉克和奔驰等。用车越来越高档,有时富起来的农村会超越城市。
  当然在市区,还有改革婚姻习俗的,如今举行舞会婚礼也成了时尚。这是以跳舞为主要方式的结婚仪式,舞会可包租宾馆舞场或在公园露天场地举行:场地的布置都要结庆、热烈,突出婚礼的喜庆颜色,依照中国民俗,以热烈的红色为主调。有三种东西不可缺乏,大红双喜字,大红中国绸结和红绸飘带或鲜花,再配上彩纸花环、彩带彩灯,渲染热烈、华丽堂皇的喜庆氛围。舞会的灯光比普通舞会的灯光亮,有利于宾主往来交际应酬。舞会婚礼的舞曲很讲究。主要选择一些曲调轻缓的如慢三步、慢匹步、探戈、垡尔兹等。也会在适时放松心情选一些快三步、快四步舞曲。舞会要准备足够的座椅,特别是重位指导和亲朋好友的晚辈都要入坐。其次要准备好喜糖、果品、点心和饮料,还可恰当准备一些啤酒,假如来的人又化层次较高,将款待用的食品集中放在显目地方。任其各取所需。新婚夫妇及双方家长,应在舞厅门口恭候宾客,舞会完毕后,应在舞厅门口向呆宾致谢。
  时代不同了,以前的老古董婚俗都随历史而去。如今结婚时女披披婚纱、男穿西服拍婚照等新型的婚礼形式比比皆是。有些传统的东西如迎亲、放鞭炮,晚上闹新房等还一直保留至今。洞房花烛夜,闹新房等的仪式也许和各地相仿,但一般不会出格,在时间上大致闹到夜里零点就要结束。
  如今的婚姻已是一种传统的超越,随着家庭的富裕,男方给女方礼金越来越高,从以前的几十几百到了拥有轿车、房子等是比较普遍的,不过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女方丈母娘给女婿的也多。但是在上海,结婚以后,男方喜欢随女方住在丈母娘家里,这样的家庭关系比较好处理,省得女方不合婆婆口碑吵嘴等不和蔼,这也是沪上一道风景线。
  上海的婚宴大多在晚上,也有人家因为晚上实在定不到饭店的就放到中午。酒席是男方准备的。在城里,酒席大多由男方主办,或由男方统一办理,女方的所有亲戚到结婚这天一起分两边入坐。但在农村办酒席大多双方各办,肉鱼等大部份仍然由男方家里提供。当然现在上饭馆的已经屡见不鲜,两家同坐同庆的也多起来了。
  相对来说,结婚时男方的开支要大些,特别是在市中心,房价每平方米三万多,你说呢?所以现在开明的女方,如果觉得女婿各方面不错,也愿意拿出钱来合购房子。当然为防意外,房产证上都写上双方名字,有的独生子女的财产在婚前请公证处公证,做到开明办事,免得感情不合了弄不清楚财政的分配,这当然是话外音。
  如今还采用了“文明结婚”、“集体结婚’这类具有现代大都市文明特点的婚礼也比较普遍。还有摄影结婚、出国旅游结婚、国内风情蜜月旅游等。这些新型礼俗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上海人开放、时尚的生活观念以及高雅、文明的文化品位成为现代上海人婚俗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当然还有许多新的形式有待创造,多种形式展示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靓丽婚姻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