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810阅读
  • 0回复

[软件资讯]AMD分拆:半导体业传统模式走向末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dk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09 09:49:12
很多业内人士对AMD分拆的评论夹杂着揶揄,甚至断言该公司将由此走向边缘化。但笔者并不认同,并且还想对AMD分拆报以热烈的掌声。
如果因为上述原因,完全可以不走分拆之路,而是直接稀释股份,引入战略投资。事实上,早在去年中东企业已对该公司青睐有加,注资了6亿美元。

  笔者认为,AMD分拆的意义,更多在于战略变革。即对延续了30年的商业模式说声“再见”,由传统IDM(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走向专业设计(fabless,无工厂模式)。这显然需要莫大的勇气。

  IDM模式曾被视为IT业的成功范例。早期诞生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这种模式,从设计到制造、从技术到品牌,几乎全部包揽。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资源可高度掌控,并能协调成一个无缝整体,因此曾造就了IBM、摩托罗拉、西门子、惠普、飞利浦、苹果等大批公司的辉煌。直到今天,英特尔、三星两大巨无霸仍奉它为圭臬。

  但显而易见的是,除了三星、英特尔等少数公司外,上述辉煌一时的企业均曾深陷过IDM模式的困顿,部分在遭遇严重危机后,开始走出IDM,选择了开放合作。

  这一变动背后,正是与IDM模式对立的产业分工趋势。其中,围绕着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主要是代工),早已形成许多定位细密的企业族群。仅在中国大陆,便有500家半导体设计企业。

  当然,不能完全断言,放弃IDM一定就能成功。至少英特尔与三星半导体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英特尔全球CEO欧德宁去年曾对《第一财经日报》强调,制造业一直是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绝不会放弃。

  欧德宁当然有骄傲的理由。因为,相对于AMD,英特尔处理器产能(完全开足)几乎是其5倍。截至目前,尽管英特尔、三星风光无限,但却无法遮盖住ARM、高通、博通、德仪、联发科等半导体设计企业,台积电、联电、日月光、中芯国际等代工企业的光芒。

  AMD走向分拆,至少表明,IDM不是一劳永逸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英特尔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对此十分清醒。在其《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他以IBM的失败为例,分析了这种包揽一切的发展模式的风险。

  因此,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代工力量的崛起,产业链将被进一步重塑。这是一个产业分工细密的时代,大包大揽的IDM模式,未来将遭遇重大挑战。

  而AMD走出延续30年的商业模式,适应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演进趋势,借助外部资源,将拥有更多合作弹性。


  因为对AMD而言,选择剥离制造业,绝不仅是迎合投资人意志,摆脱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