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207阅读
  • 0回复

[转载]徜徉于自然与心灵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影子枫
 

发帖
107750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4-05-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20 22:26:08
徜徉于自然与心灵之间

心灵是人际沟通的桥梁,透过它可观天下、明古今、鉴往来、知亲疏,建构与己、与人、与天三方面,相互交往的管道与思维。

所谓大自然生态,泛指动物、植物、山川、大地等等,它们都是地球生命中相当活跃的扮演者。虽然它们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否关心注意而有所改变;但是显然地,透过吾心对自然生态的细腻体察,却可投影出对于生态现象的主观感受和深层意象。

这些主观的感受和意象,不仅足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关系着吾人对自然认知的准确度,也深切地导引着人类编织现实生活美梦、以及憧憬未来理想愿景的心境。终究,心灵映象乃是个人主观思维和客观经验两者,不断交会与累积的结果。

自然本诸永恒,映象源于慧眼,唯有摭拾外在大地有缘物,方能撒播内在心灵无量田。虽然人生短暂,但是心灵却能无穷;而透过心灵的发抒,可以静观天下、点化人生,达到天人一致、物我合一之超凡境界……

一、日出印象

在西洋的绘画史上,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擘开西洋传统与现代绘画的转折点。印象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六十、七十年代,它探讨色彩瞬间的印象,追求光影的变化,突破传统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注重户外实境的写生,为现代的艺术奠定了基础,使印象主义成为现代绘画的起点。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这群画家于1874年共同举办了第一次联合展览(原名“无名协会”)。在众多的参展作品之中,莫内(Claude Monet,1840-1926)展出了一幅表现日出氤氲气氛的画作,名之为《日出‧印象》。

在这一幅图画中,莫内以红、黄、蓝等华丽色彩为主调,着眼于色彩的趣味性,其表现方式,显然有违当时所崇尚的色彩诲暗、构图规矩之古典技法,以致于被认为手法轻率、内容平淡。其中有一位艺术评论家,更从莫内的《日出‧印象》画作名称中断章取义,以几分讥讽的口吻,统称这些画家为“印象派”。这就是开创近代绘画先锋──印象派,其画派名称之由来。

十九世纪物理科学家,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物体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乃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能力的结果。此种研究上的发现,对画家而言,的确产生很大的启发作用。

这些认识,促使印象主义画家大胆地使用颜色,他们打破过去以为阴影只有棕色或黑色的观念,使阴影呈现出了丰富色彩的新面貌。为求真实和鲜艳的色彩效果,他们开始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画作的对象,捕捉光在物体上造成的色彩变化,以及所产生的视觉感受。

运用新的色彩观念,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这种感觉纯粹是个人的。因此画出的色彩,也就非常鲜明、丰富而且富有个性。由于强调追求色彩的效果,也因之往往会忽略对象的形相和轮廓。为了保持作品的生动感和真实感,印象派画家主张在外光中一次完成作品,回到画室不再修改。

印象派强调追求亮丽的色彩,表现光影的晃动。为了要捕捉自然现象中剎那的永恒,色彩就必须随着光线的不同而灵活变化。因此,同一个取景地点的不同画作,可能会因为时空之差异,而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

为了追求光影的变化,印象派画家类皆强调户外写生,将外界真实的客观景色,作自我主观意念的观察。他们强调经由大自然所赋予的灵感,捕捉大地万物的生动画面,藉以建构原野光线的无限永恒,而非仅是藏身于画室之中,凭空想象与冥思创作而已。

走入光影波动,体悟人我自然,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之中,绝非仅是印象派画家一群而已……

二、晴空乱流

有一个人在山林之中郊游,无意间发现一只翅膀受伤而无法飞翔的银鸟,于是便将其带回家中细加照料。终于,银鸟伤势逐渐痊愈,恢复昔日的丰采,并且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竟日形影不离。

传说中的银鸟是一只神鸟,牠能带来幸运与财富。果然自从捡回该只银鸟之后,这个人就变得事事顺心、财源滚滚,与传说中的情况完全一致。可惜有一天,他在无意之间听别人谈及,世界上还有一种金鸟,牠能够比银鸟带来更大的幸福和更多的财富。只是,如果想要获得金鸟,就必得先行将银鸟赶走。

为了获得金鸟,这个人不顾银鸟的苦苦哀求,依然下定决心要赶走银鸟。银鸟伤心欲绝,决定远离这块令牠伤心的地方。离开之时正值黄昏时分,太阳金光四射,天空彩霞遍布,映照出一幅金黄色的绚烂世界。

银鸟鼓翅而起、盘旋数回之后,依依不舍地凌空离去。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银鸟竟然在夕阳照耀之下,全身绽放出无尽的金色光芒。原来大家所传说的金鸟,竟然就是这只银鸟的化身。人们不断惊呼,但却为时已晚,银鸟终究还是心怀遗憾,隐没于金黄的夕照余晖之中。

这是一个相当凄美的故事,当我在广播上听到这个故事之时,内心之冲激、悸动,久久无法平复。因为它像极了目前求新求变的人心和社会情节,也类似于新旧交替下的教育改革。其实,彰显自己,并不必然一定得否定别人。为了追求那种未知的梦想,是否值得以漠视或者抛弃以往奋斗的成果为代价,着实有待人们细细的斟酌与省思。

银鸟绝非等同于一般的鸟类,显然系经过一番辛勤的努力,获得上苍特别的眷顾之后,才得以在偶然的因缘之中获得,无法侥幸可以任意得之。这种得之不易的成果,理应获得妥适的关爱与珍惜,只是贪婪的人类,似乎仅会盲目地追求那种从未见过的虚幻与风潮,而无法真正静下心来,仔细思索金鸟与银鸟之间的隐涵哲理,以致于徒令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

虽然,每个人必须要有远见,但是愿景的建构,却也必得以真实的现况为依归。抛开自我意识的包袱,透彻事件深层的意涵,如此方能细辨本末之要、明察动静之因,藉以去芜存菁,厘清未来发展之方向。山穷水尽,当思峰回路转之道;柳暗花明,谨记创业愿景初衷。

心航天地,企盼晴空万里;悟行人间,谨慎乱流扰心。把握当下,厘清迷踪;清心寡欲,实事求是。终究,菩提本无树,无常因缘观自在;明镜亦非台,污泥莲花转凡尘。尽心戮力,不忘初衷,方能持恒守常、可长可久。

了悟无常尘世,静观自然因缘,那么银鸟幻化,早已自在我心,何须缘木而他求?

三、幸运灵草

以前曾看过一则讽刺漫画,画中描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拄着拐杖,沿街叫卖幸运草。有一个路人看到此一状况,忍不住地对他说:“既然你卖的幸运草可替别人带来好运,那么为何不自己留着,以便为你自己带来幸福?”

幸运草在西方的发源地,人们称它为“Four Leafs Clover”。Clover是一种三叶草,整个词组转译成中文,就是“四叶的三叶草”。幸运草一般指的是四叶的酢浆草、苜蓿或车轴草,绿色,茎很短,学名叫做苜蓿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的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也是心形图样。

只有极少数在基因变异的情况下,才会长出第四片叶子,其发生的机会率大约仅是十万分之一而已。所以说,找到了四叶草是幸运的,的确是一点也不为过。由于四瓣者稀少,因此幸运草乃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此种物以稀为贵的人性特质,在幸运草的界定之中,在在表露无遗。

幸运草的四片叶子,分别代表着爱情、健康、名誉以及财富,拥有它将可为人带来好运。幸运草是否真的会带来幸运,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课题。不过,就如同各种的信仰一样,个人心灵的接受度,将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只要吾心信其有,则心理感受的奇迹,自然就可能会在个人的主观意识中出现。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种心灵奇迹的真实性,如分别就当事者和旁观者的认知角度而言,可能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

在衣衫褴褛的乞丐,叫卖幸运草的画面中,相信一定会出现有人购买的镜头。只是其购买的动机,可能绝大部分系着眼于幸运草本身的神秘价值,而非乞丐本身的可怜形像。然而不幸的是,每个人在追求这种超乎现实的神秘力量之同时,却往往会使得原本可以仔细判断的人类理性,受到刻意的蒙蔽或扭曲。在此种主客易位的场景氛围中,主观的情感因素,自然而然就会跃居鳌头、主导方向,而一些不甚合理的决策,就容易因之而顺势产生。

由于个人主观意识的作祟,使得物我之间,犹如隔着一层特殊的透明玻璃一般。这种人造玻璃凹凸有致,可以合理地解释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却也妨碍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知。偶而行之固然无妨,但是长期的深藏操作,终究会积非成病,而淡忘了原本的自我清澄本性。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因为当一个人习惯于某种环境之后,将会如同入芝兰之室或鲍鱼之肆一般,能够再行洞悉透明玻璃之存在、且能知所回避或透析者,也就少之又少了。

心生幸运,粗茶淡饭怡然自得;澹泊功名,明心见性宁静致远。平淡无欲可除贪念,心无贪念,则行事自然平稳自得。微渧先堕,以淹欲尘;恬安澹泊,无为无欲。终究,心灵必须勤拭,幸运来自努力,而非仅是凭空想象一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