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544阅读
  • 0回复

[转载]秦皇长城塞外风,汉武丝路驼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影子枫
 

发帖
107750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4-05-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5-09 01:52:47
秦皇长城塞外风,汉武丝路驼铃声
文/山西冯恩启

秦皇长城塞外风,汉武丝路驼铃声。情泪一滴伤往事,杯酒万盏喜相逢。

在中华民族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上,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和伟大的创举,对人类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令千百年来人们赞叹不已。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历史和世界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其中,最为突出的恐怕是:秦修筑的万里长城和汉“凿空”的古丝绸之路,

一一山西冯恩启题写

【一】 秦修筑万里长城

秦国经过了几十年远交近攻的征战后,终于在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结束了从春秋(771)开始到战国(221)550多年的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的强大的秦帝国。可是于此同时,在中国北方的大漠草原之上,也有一个游牧民族一一一匈奴,也在悄悄的发展壮大起来。

匈奴人“随草木而移动”。全国实行兵制,所有匈奴男人到成年必须入军为骑兵。平时游牧狩猎,战时出兵打仗。匈奴骑兵作战时:“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汉书·匈奴传》)。其战法飘忽不定,聚散无常,善于奇袭和突袭。

匈奴人的最高统帅是单于,依次设置了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 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严密有序的国家组织机构。一级一级地落实着最高统帅单于的意志和政令,并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政治制度的完善为匈奴的快速发展,和统一中国北方草原大漠,奠定了良好的国家基础。

匈奴以游牧为主。饭食以杀牲畜,吃肉喝血为主。他们野蛮剽悍,在一些特别的节日里或出征时,以牲畜和人的头颅骨为酒器,而开怀畅饮。在战争中以砍敌人头颅数量的多少,为荣誉。匈奴国以对文明世界的破坏和野蛮的而著称于时。

匈奴国的骑兵穿着紧身兽皮兽衣,手提钢硬锋利的短兵器弯刀。作战非常灵活机动,来去如风,常常南下到秦朝的北方边境地区,烧杀抢掠,人民痛苦不堪,严重的威胁着新生的秦帝国的安全。

秦始皇,为了抵抗中国北方强大的匈奴族的入侵,派大将蒙恬动用了30万大军和数百万民工,用了九年的时间,在秦帝国的北方边境,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的修筑对于刚刚建立的秦帝国来说,无疑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的工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老百姓为修长城而遭受的灾难。

秦始皇北修长城,南盖阿房宫殿宫。上焚书坑儒,下建皇陵大墓。人民处在了秦始皇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痛苦到了极点,天下一片怨声。再加上秦王朝繁重的苛捐杂税,严刑峻法,滥杀无辜,最终造成了官逼民反的局面,强大的秦帝国,很快就在天下人的反抗中,灭亡了。

万里长城的修筑,使强大的秦帝国,很快在天下人的起义和反抗中走向了灭亡。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诗人,学者为之慨叹惋惜。从而,写诗论文,著书立说,发表见解,吸取教训。

一个国家如果“内不修德政”,“外据险要”也会被很快吹毁,这个国家也会很快灭亡。“险要”从来就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德政”,只有爱民亲民的德政,才能使国家,国富兵强,繁荣昌盛。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在王朝更替,中国一统的岁月里,早已不再是军事防御工程,而成了现在游人观光旅游胜地了。万里长城,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汗水、鲜血和生命;凝聚着中华民族无限广阔的创造能力,;凝聚着中国人民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优秀战斗精神。伟大的万里长城成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物质和精神象征,无不令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二】汉开通丝绸之路

秦末汉初,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群雄并起。起义军,一方面在推翻秦朝统治;一方面在争夺地盘,扩充势力。呈现着军阀割据的局面,天下四分五裂,一片大乱。于此同时,匈奴杰出的军事家“冒顿单于”也经过连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统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阿尔泰山脉以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北,华北平原以西北大漠戈壁,地域广阔而强大的匈奴帝国。

匈奴骑兵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 东灭东胡(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西驱大月氏(游牧于今河西走廊一带),南并白羊王、楼烦王, 北服浑庾(又作窳)、屈射、丁令、鬲昆、薪荤等部族。”

匈奴军事力量强大,有“控弦之士”(骑射部队)30余万。并收复和控制了西域和周边诸多小国为附庸国,为他们提供粮草马匹等生活和军用物资,一时称霸北方,危及四方。由于中原战火重起,在秦王朝的灭亡中,长城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军事防御作用了。匈奴人越过长城,不断的向南推进,中国边北方地区一片狼藉。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烧毁了,农田被毁坏。男人被砍头挂在匈奴人的马前,女人被匈奴人奸淫掠走。老人孩子被杀,尸横遍野,一片鬼哭狼嚎的荒凉景象。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镇守北方的韩王信公然以马邑(今山西朔县)投降匈奴。致使匈奴趁顺利南下,肆无忌惮地对大汉北方地区进行烧杀抢掠。初登汉位的刘邦非常恼火,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亲率大军三十万进行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不料却被强大的匈奴骑兵围困在白登山上,几乎全军覆没,情势非常危急。后刘邦采用了陈平之计,才得以突出重围。从此以后,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委屈求全的和亲之策。送汉室宗女给匈奴单于为妻,并常常送给匈奴人金银财宝,酒肉粮米来讨好匈奴。但是,贪得无厌的匈奴从未放弃对大汉的侵扰。边境地区常常是一片战火,人民苦不堪言。

从汉高祖刘邦白登大败后,汉朝历经,历经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启、景帝刘桓至武帝刘彻初60余年,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和亲次数大概有十几次。真不知有多少汉家年轻貌美女子被逼远嫁匈奴为妻,为奴啊?

和亲使得匈奴南下的次数大大减少。也为西汉王朝赢得了自身安定快速发展的时间与机会。从西汉建国到汉武帝刘彻(前157年7月14日-前87年3月29日)时代,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西汉王朝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社会安定,国库充实,呈现出了勃勃旺盛的盛世景象。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大汉皇帝。他从小就目睹了自己的亲姐妹,被迫送匈奴为妻的惨状情景。所以他接位后发誓,一定要打败匈奴,消灭这个如狼似虎的北方雄邦。

汉武帝,励精图治,不再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国策,他要做一位积极主动治理天下的皇帝。他接位后,制定了一系列,削减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富国强兵的政策国令。他为了讨伐匈奴,亲自挑选会带兵打仗的霍去病,卫青等诸多将领,并给与优厚的待遇和委以重任。一方面让他们训练骑兵劲旅,一方面遣民戍边,加强了北方边境地区的防范军事力量。另外派人刺探匈奴的有用情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匈奴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等真实的情况。给匈奴以致命的反击的计划在一步步推进,打败匈奴的日子指日可待。

有一天,汉武帝,听个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占据河套地区的月氏国,月氏国被迫远走西域,不知去向。并听说:月氏国的国王被匈奴人杀害后,用他头颅做成酒器而用。汉武帝,于是在全国发出,招募去西域寻找月氏国的使者,想和月氏联手来攻打匈奴。

招募去西域的布告发出不久,有个叫张骞的侍从郎,被汉武帝选中了。公元前13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汉武帝为张骞在长安西门外,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张骞很激动,擦去了感激的泪水,带着汉武大帝的殷切希望,带着大汉帝国的伟大使命,带着对故土的热恋,带着100多随行的坚强勇士,告别了长安熟悉的雄伟宫殿,告别了同朝为官的战友,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远去西域的漫漫征程。

张骞没想到;他的使团刚一出陇西,经过匈奴领地时,就被匈奴全部抓去。自己也被匈奴带到了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扣留起来了。匈奴王咆哮着对张骞吼道:“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他被逼娶妻,一扣留就是10多年。但他始终没忘记出使西域的使命。

他从匈奴逃脱后,没回汉朝。而是带着部分随从继续向西域走去。他们走过了很多险要的崇山峻岭,越过了千里无人烟的漫漫沙漠。翻过了的鸟兽皆无雪山高峰,忙,穿过了茫茫无边的原始大森林。终于到达了西域大宛国。这时出行的使者,已所剩无几了,全都牺牲在了艰险的旅途中了。在大宛国,张骞受到了国王的盛情款待。后又经康居,最终找到了不断西迁的大月氏国。

此时的月氏国,地处阿姆河流域,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所以月氏国,已不是从前被驱赶的月氏行国。这里离匈奴太远了。匈奴威胁不到月氏国的安全,月氏国也不想在远征匈奴了。张骞在月氏国停留了一年,为说服月氏国与大汉联合抗击匈奴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张骞无奈,只好踏上了回国的万里征程。尽管,他回时走了丝绸南路,但还是被匈奴有抓去。重又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小儿子。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才逃回汉朝。并向汉武帝详细的报告了西域的情况,画出了一条从长安到大月氏国往返路线图。在这条空前的路线图上,张骞细致的标明了,所经的国家、城市、和山川地理风貌。张骞此次出行西域的伟大行动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加赞赏。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匈奴以被逐出河套地区,赶往漠北。西域很多国家也不再依附于匈奴,大都归属大汉朝。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西红柿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丝绸、瓷器、铸铁、凿井等物品和技术也传到西域。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