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了一种新型锂金属固态电池,可以充放电循环至少6000次,比任何其他袋式电池都要多,而且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充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L` [iI eEqcAUn 图源Pixabay
>l0Qd1 ! Vl)aL “锂金属阳极电池被视为电池领域的圣杯,因为它的容量是商用石墨阳极的十倍,可以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SEAS材料科学副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李欣(音译)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iH[
22b4 Aw7N'0K9UN 然而,这种电池的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就是阳极表面会形成枝晶。这些枝晶会向电解质生长,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甚至起火。
5YrzOqg= T>'w]wi 据IT之家了解,枝晶的形成发生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移动到负极,并通过一种称为电镀的过程附着在阳极表面。这种电镀过程会导致阳极表面不均匀,为枝晶的形成创造条件。而在放电过程中,阳极上的锂金属需要被剥离,但由于表面不均匀,剥离过程可能会很慢,形成凹坑,进一步加剧下一次充电的不均匀沉积。
&&;.7E myo4`oH 2021年,李欣团队设计了一种多层电池,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夹杂了不同稳定性的材料。这种多层多材料设计通过控制和限制锂枝晶的生长,防止其穿透隔膜。
gPn0-)< K-'uE)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李欣团队通过在阳极中使用微米级硅颗粒,成功限制了枝晶的形成。这些硅颗粒能够约束锂化反应,促进锂金属的均匀电镀形成厚层。
=bp'5h8_ kiF}+,z" 在该设计中,当锂离子在充电过程中从阴极移动到阳极时,锂化反应被限制在浅层表面,离子附着在硅颗粒表面而不进一步渗透。这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应截然不同,后者通过深度锂化反应穿透硅颗粒,最终导致其被破坏。
W2<'b05 1!zd#TX 在固态电池中,硅颗粒表面的锂离子受到限制,并经历动态的锂化过程,在硅颗粒核心周围形成锂金属电镀层。这些被电镀的颗粒形成了一个均匀的表面,电流密度均匀分布,防止了枝晶的生长。研究团队表示,由于电镀和剥离过程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快速发生,这种电池可以在约10分钟内完成充电。
13@emb m2m
;|rr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邮票大小的袋式电池,经过6,0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0%的容量,性能远超目前其他袋式电池技术。这项技术已通过哈佛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授权给Adden Energy公司,该公司将扩大该技术规模,构建智能手机大小的袋式电池。
j~b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