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仄
先讲讲最基本的四声吧 四声 就是平 上(我们老师好像念第三声)去 入。平 有阴平阳平之分(也就是上平下平)。阴平(上平)就是第一声 阳平(下平)就是第二声(今韵古韵有不同 稍后再提)。上自然是第三声 去就是第四声。入则是古代读的很短促的 念起来感觉很快的 在今天已经给忽略了~上 去 入 这三声都算作仄声
这个韵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 就是放在诗的最后一个字 使人读起来感觉上下相连贯。以绝句(4句的诗)为例 第一句随便押不押韵 但貌似不押的话平仄就要与所押的韵相反 第二句就必须押了 第三句不押韵 且和所押的韵平仄相反的(如果押的是平韵 那么这一句就不押 且为仄声 反之亦然)第四句也必须押。如果写律诗(8句的诗)那么前四句和绝句一样而第五句建议不要押韵(因为第五句押了 那么第六句还得押 连上第四行就又押了一回 读起来会比较拗口)以后的也和绝句一样。写诗主要是以平声作韵 但是有些诗却不同 比如说古体诗 那就是平平仄仄随便当韵 但是古体一般都是这一个韵部拿几个字作韵脚 那一个韵部拿几个字作韵脚 一句一转韵的估计就是那大人物写得了 还有某些仿乐府的 第一句和第二句押一个韵 第三句和第四句又押另一个韵等等等等~
刚才已经说了 今韵古韵是略有不同的 大多数情况下今韵古韵念起来差不多 但是有些还是不一样 比如说 香 阳 这两个字今天念起来一个是阴平一个是阳平 但是在古韵里头它们却同属下平中的七阳韵(这个七只是排列顺序) 再例如 竹 今天念起来是阳平 但是在古代却属入声韵中的一屋韵(这个一也仅是排列顺序)所以如果要按古韵来写 就要拿一个平水韵部经常看看 某些读音相近的很可能不在同一个韵部。
这里是一些诗韵常用字(建议打印一份 要写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http://post.baidu.com/f?kz=103906423
当然 不可能所有的字都在那些诗韵常用字里头 有一部书叫广韵的 那里头就多得多了 差不多每一个汉字的古音都可以查到 记得一句口诀 上字定清浊 下字定四声 那里头的字都是XY切 X就是上字 Y就是下字 至于清浊 我只知道如果下字是平声 那么X如果是阴平 那就是清 阳平则浊。然后就是取X的声母 加上Y的韵母 组成一个读音 接着联系上字定清浊 下字定四声 看Y是第几声 再依据X的清浊 就可以把这个字读出来了。当然这种方法也有漏洞~
二:格律
至于格律 最广泛的就是五言(5个字的)和七言(7个字的)。五言分五绝和五律 七言分七绝和七律 而五绝七绝属于绝句(4句的) 五律七律属于律句(8句的)
五绝就是5X4(每行5个字 4行)的结构 其实五绝格律最重视的就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 这两个字必须平仄相反(第一行第二个字是平声 那么就叫五绝平起式 第一行第二个字是仄声 就是五绝仄起式 那些七绝七律之类的以此类推)别的平仄不限。但是要提防“三平尾”也就是后三个字全是平声 这样不行 还有孤平 就是除了最后一个字 别的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样也不行 当然现在要求也没那么严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相反就行了~第一行解决完了 那么第二行的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就要与第一行的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平仄相反 比如第一行是(X表示可平可仄啊):
平平仄仄X(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啊 讲韵的时候提到过的~)
那么第二行除了三平尾和孤平的情况外 就要:
X仄X平X(最后一个字要押韵啊)
而第三行又要与第二行平仄相粘(第二、四个字)
X仄X平X
第四行又要与第三行相反
X平X仄X
这规律就是 12行相反 2 3相同 34又相反(注意我说的都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
五律也很好理解 就是五绝X2
七绝和五绝也差不多 就是在前头加了两个字 也就是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字 第四个字 和第六个字 其格律为平仄平或仄平仄 然后按照五绝的规律写就行了~七律也是七绝X2 不在话下~
排律就是一直这么写下去 平仄也要 古体就是随便乱写 只是要注意韵 有些还专门用拗句 以七言为例 就是特意用仄仄平或者平仄仄的形式 那么就要救上来 下一句就要一样或者完全相反(视情况定)
三:必看书目
《唐诗别裁》:沈德潜的评论还是挺有道理的
《唐诗鉴赏辞典》:收集现代的点评 也很不错~
《乐府诗集》:民歌的直白如话是写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就是 宋玉 屈原 然后建安七子的文章也可以读读 其中的三曹中 首推曹植(那个洛神赋........)右丞大人(首推辋川集) 义山哥哥 还有咱鬼哥李贺
四:对仗
对仗应该都很熟了 不用再加解释~
对仗在律诗和古体中运用的异常广泛 律诗是必须要求有对仗的(当然现在有别于古代 这条规矩可以放宽一些~)但是古体如果没有对仗 那有两种可能 1.你是天才 2.你没写过诗......工对 也就是词对词 字对字 地名对地名 景物对景物的那种 还有的诗人甚至连字形和音韵都要求对仗(太严了......找同学教语文的老妈借了一本书 上头介绍说杜甫就是这样的~有兴趣可以去找找 我都忘了那是首啥了)然后有流水对 就是说单独分开两句看 不觉得很公整 但是整个连贯下来就觉得在流畅自然之余还带着对仗的意思~我一时就只想起来这2种......
然还有很多那种对仗格 但是对于现代人写诗来说 那玩意儿太复杂了~即便是了解 挖空心思说不定也不能写出来~
告诉你一诀窍~多写一些写景的五言诗 X(某景)Y(一合适的动词)Z(某东西)这种对仗是最好用的~
看起来很公整 写起来又不会太困难
对仗内容要丰富 可以加一些数字 地名之类 这样子不会感觉干巴巴的~(数字建议不要用太多 骆宾王哥哥貌似就是因为喜欢用数字 而得了一个“算博士”的美誉......)
其实要写好对 经常练习(古代有很多文字游戏 比如说诗钟之类的 这样有助于熟悉对仗 脑子里能够马上想到能对应的字词~但是一旦熟练就最好停一停 免得对仗公整却失于灵动)是有好处的 也应该多看书(不光是诗词方面的 地理也要经常看~我的诗很少掺地名就是因为我不知道哪里是哪里......然后方向感要强 那古人 船在水中都能分辨出这里是东那里是西 我就绝对不行......)这样才会提高得比较快~
五:如何写好一首诗
初学者多半会犯一个毛病 就是老把现代的一些语句掺在诗内或者改变了诗的结构 从而使人读起来有点怪怪的感觉~其实这是正常的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正常下去了......所以要多看看诗 体味其中的结构和感情 这样就能在无形中帮助自己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当自己灵感来了的时候能够正确地用古人的思维来写这首诗~其实平白如话通俗易懂也别有一番韵味 但如果那种感觉把握不当 就又会回到我刚开始所说的情况~
再然后就是造景的问题了 不能一味的用静景 这样会显得诗面很呆板;也别都用动静 啥鸟呀虫的都挤在一个句子里 这样会显得你不够牛~所以还是要动静结合啊(虽然是句老话 但是很有用的~) 或者可以加一些表示你自己思想的语句(如:谓言、如此之类) 这样就避免了呆板的问题~当然 还是得要古人的思维习惯 别啥太阳升都出来了......
虽然在一开始你会恨那些平平仄仄 但是还是遵守它们的好 别认为不拘平仄就能写得多好了 那都是古人的事情~ 其实我倒觉得平仄还有助于稳定诗的结构 ~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七言诗很好 内容丰富 写久了就会觉得五言诗更好 短小精瘦 更有感觉~我现在就特别喜欢五言 而且觉得七言变得很难写了......
除了这些最基础的 方向也很重要 在对仗中说过的~用典也是非常非常重要 没有哪个诗人不用典 我敢这么说~用典能够丰富诗的内涵 是一个很帅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