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818阅读
  • 1回复

[求助-系统问题]美国儿童如何学习电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惊鸿一剑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5-26 12:11:50
 卜 卫

  1999年5月,我到美国中、小学考察计算机和互联网教育,刚到华盛顿,便得到一份关于美国儿童上网的统计资料。据朱比特传播公司1998年12 月所做的统计,1998年美国有2000多万2岁~12岁的儿童上网,美国家庭的计算机普及率达50%左右,中、小学生大都在学校图书馆、教室上网。纽约时报1998年10月14日报道了一项关于中小学联网的调查,这项调查表明,1996年美国中、小学联网数只占36%,到1997年—.1998年度,则高达85%,其 中,中学和高中联网的学校达91%,联网的小学达82%。在美国,44%的教室有上网设施,平均6.3个学生在教室里拥有一台计算机。1998年美国政府为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支出了19亿美元的教育补贴。他们的目标是:每一个中学教室应有五台联网的计算机,小学和幼儿园有三台。美国学校班级约15人—20人,因此平均4人—5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在我所看到的学校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已超过了这个标准。一所小学的校长骄傲地告诉我,他们学校已经达到了中学的标准,即每个教室有五台计算机。与我国相比,美国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是相当高的,大多数儿童很容易通过教室或学校图书馆的计算机上网。

  儿童在教室里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做什么?这是我最想问的问题之一。每到一所学校,无论是高中、初中、小学或学前班,我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们学校的孩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做什么”?在国内,我已经看惯了儿童用计算机学打字,练习用BASIC语言编程,使用教学软件提高考试成绩或上网校,所以当校长们或一本正经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孩子们做研究”(Do Research)时,我不免感到吃惊。看着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的六七岁的孩子,我想不出做研究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伊里诺斯州的一位小学校长向我解释说:“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你是做研究的。你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寻找一种方法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做得和你一样。”她带我走进一个小学一年级教室,对孩子们大声说:“这位是中国来的客人,她想知道你们怎样用计算机做研究,谁愿意告诉她?”马上,站起来两个孩子,跑到计算机前,熟练地操作起计算机,向我解释计算机里可利用的关于恐龙的资料。他们也用互联网研究鸟的各个方面,并会下载一些插图放到自己的小论文中。问他们年龄,两个孩子只有6岁。

  在旧金山Spring Vdley小学,教师Steve Roth向我介绍了一堂五年级的关于南北战争的课程,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课程。在课程开始之前,孩子们有的可能听说过南北战争,有的读过南北战争的书籍,但也有的孩子对南北战争一无所知。教师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上网去寻找任何有关南北战争的资料——任何资料都可以,只要是关于南北战争的。孩子们或自己上网,或结成小组进行合作。结果有的孩子发现了南北战争的主要战场和战役,有的孩子找到了关于南北战争的音乐,有的孩子则发现了南北战争时期中的女英雄,也有的孩子研究了南北战争时的气候。每个孩子或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发现经整理后打印出来,然后在全班面前朗读,分享这些资源,并一起讨论南北战争的意义等问题。在讨论时孩子们异常活跃。教师并不要求他们背诵南北战争的日期、战役结果等内容,只希望孩子们知道:当他们想了解南北战争时,他们到哪里、怎样去寻找这些资料,怎样辨别这些资料是否可靠,以及怎样理解这些资料等。

  孩子们真是在做研究,只不过孩子们通过研究所获得的东西大都是已经确定的知识,而我们专业研究人员所研究的东西大都还未形成知识。

  这个学校的校长在谈到她的教育观时说:“在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的是科学观而不是技术。技 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技术应该用于研究、设计或创造。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怎么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我们知道有很多计算机语言,也很有用,但是否教计算机语言并不重要。我们希望孩子们会用自己的头脑,这是最重要的。经过教育,他们应该对世界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他们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

  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一种研究工具,鼓励孩子通过研究获得新的知识,这几乎是我看到的美国所有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共同特征。洛杉矾联合校区的计算机教育技术指导部部长Jim Konantz非常明确地说:“孩子用互联网,就是为了做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知识。我们不教儿童计算机语言。我的教育哲学是:计算机是研究的工具,尤其是在小学。高中生里有兴趣的学生可学习计算机语言,但学会利用研究工具比学习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

  看了太多的do research,不由地使我回想起在国内看到的情景。1996年我曾经被邀请参观某地的素质教育。在一间教室里,约40个小学生一人一台计算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打字练习。教室里的气氛非常紧张,没有人讲话,没有人问问题,当然也没有人思考,孩子们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手指上。除了“噼哩啪啦’的键盘声,听不到别的声音。当我进入这个教室时,我惟一的感觉就是压抑,甚至失去了与孩子谈话的兴趣。我也曾做过若干个儿童电脑比赛的评委。我遗憾地看到,儿童比赛的内容是五笔字型的录入速度、BASIC语言、网页制作技术等,成人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作品大都缺乏基本的兴趣。成人关心的就是技术,即在孩于们的作品里,是否用了声音技术,或者其动画技术达到什么程度等。因此儿童不需要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探索什么,更多的情况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是强化灌输知识、强化记忆知识的工具。这种状况常常使我对技术教育的目标发生疑问:我们为什么要为儿童开设计算机及其技术课程?

  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PARK HILL校区的计算机教育主管PaulKelly先生向我介绍说,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但一些相关部门或团体会发布一些指导性或参考性标准。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是由国际技术教育学会(ISTE)颁布的。各州的学校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或者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自己的标准。PaulKelly先生比较认同国家技术教育标准,认为这个标准为学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技术教育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目标。

  这个标准分为六个部分:

  1.基础操作和概念:学生应该对技术体系的性质和技术操作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会熟练地使用技术。

  2.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学生应该理解有关技术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应该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信息和软件;利用技术系统,学生应形成一种建设性的态度,以支持自己的终生学习、合作、个人追求以及生产能力。

  3.技术作为一种创作工具:使用技术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并促进使其具有创造力;学生应在创造性活动中学会合作。

  4.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生应学会使用电子传播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或作品,与同伴、专家和其他公众进行交流;应会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交流信息和思想。

  5.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学生应会利用技术收集、评价、整理各种来源的信息;加工处理数据和报缚诳卺果;为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应会评估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6.技术作为问题解决和建立决策的工具:学生应会利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建立决策,并能将其发展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策略。

  PaulKelly先生说,根据这个标准,密苏里州制定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教育的四个基本目标:学生应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分析和采用信息与思想资料;能在学校内外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大多数教师很看重互联网的交流功能,特别鼓励孩子使用电于邮件。他们认为这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朋友关系,也有利于与他们本来不能认识的儿童或成人建立新的联系);能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及能建立决策并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当然,不同的年级的孩于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但计算机教育中心最终希望能达到这些目标。总的说来,这四个基本目标都可视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美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教育至少在理想上是要让儿童成为新技术的主人,他们不希望儿童为新技术及其环境所控制,被动地去适应新技术,而是反复强调儿童面对新技术时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作为人如何利用新技术工具。互联网的确是儿童生活中的互联网,而不是儿童毫无选择地生活在网络中,计算机/互联网只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计算机教育是要将儿童培养为一个主动的使用者。当他需要利用计算机或互联网解决问题时,他会使用计算机。如果他不需要,他也可以不使用。据一些校区的计算机教育主管介绍,大多数孩子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2小时。户外游戏、伙伴交流、体育运动、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爱好仍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一让他们注意的是,有些儿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好事,因为互联网技术使用是互动的,而看电视多少是被动的行为。

  总的说来,在美国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这一点深受20世纪教育学家杜威的影响。杜威主张儿童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他指出: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在美国中部的一所小学一年级教室里,我看到教室后面一条标语:“Childhood is ajourney,not a race(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就在这个教室里,一个男孩的桌上插着一个彩色气球。我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他的桌子上有气球,老师说,这是她送给他的,因为今天是这个男孩的生日,今天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是他的“big day”。我想我们的教育者很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对他是重要的;而经常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什么是重要的,在这点上非常不同。当校长们了解到中国一个班级可能有40或50个学生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些学得慢的学生怎么办?谁来帮助他们?在他们看来,个体差异是必然的,但教育应该对每一个个体有足够的关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美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学校制度,没有联邦政府开办的学校(军事院校除外)。在美国,教育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每个州有自己的教育法规。美国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一些州或地方学校官员根据当地的需要作出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来过北京的美国教师对中国的教学感到奇怪,说你们的老师怎么那么聪明,只要有一本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教书,他们怎么知道他们班上儿童的不同需求的?

  大多数校长或主管教育的人认为,教育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对教育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探索和发现,学会合作。在现代社会,知识,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很快就能过时,但是这种自主、探索和发现以及合作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当然一些基本的知识如阅读和数学是必须要教的,但也是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工具。所以在教室里,大多数老师以鼓励为主,充分赞赏学生的主动问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自己的课程进度(甚至考试)。

  在教育中,美国的教师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大量的鼓励,有的鼓励甚至独出心裁。一位小学校长很有幽默感。她向孩子宣布,如果全校孩子们能按照她的要求,在一个学年内读够了25000本书,她就去吻一头猪。于是,全校孩子欣喜若狂,拼命地读书,为的是看校长如何吻一头猪。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后,校长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在孩子们的“kiss the Pig”,“kiss tke Pig”的欢呼声中真的吻了一头猪。这件事被当作当地头条新闻予以报道。我问校长,猪也吻了,这个学年还能用什么方法鼓励孩子读书。她豪放地说,准备租一个热气球,将阅读分最高的孩子升到天上去。

  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进入了教室,进入了儿童生活。可以看出,尽管是新技术,但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影响下,计算机/互联网仍然被用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仍然充满着人文关怀,这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没有什么不同。

  从美国回来,我曾为团中央“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的记者沙龙作过一次演讲。当时记者提问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认识到我们应该重新估计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的价值。美国与中国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带来的。以前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很深入。在去美国之前,我也写过一些有关的文章,比如《新媒介与教育革命》,比较倾向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我们的教育。现在我的看法有所改变。计算机、互联网的问题,不是应用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的问题。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如果想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首先需要的是教育观念上的革命
[ 此帖被惊鸿一剑在2009-05-26 12:17重新编辑 ]
离线寒江雪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5-26 15:23:14
不错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