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724阅读
  • 0回复

[硬件资讯]人肉搜索:被娱乐化的暴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oneby007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4-25 13:32:08
谷歌人肉搜索公开招聘志愿者,并在揭露真相和维护大众道德方面,对人肉搜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F5CV<-jB  
■名词·人肉搜索 G/F0 )M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最早诞生于2001年的猫扑论坛。 ))M; .b.D  
2008年4月5日清晨7时,广州市东风广场,一具仅着内衣的女尸被发现悬挂在半空,她疑因嫖资纠纷,被3名外籍男子从30楼扔下坠亡。大多数媒体对此只是发表了一则简短的消息。4月13日,ID为“梦龙教授”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起人肉搜索,同日,3名涉案韩国人的姓名、职业、联系方式等被网友公示,到天涯论坛迅速关闭该帖时,跟帖数已超过4页。 W_zv"c  
而就在昨天,朝阳法院开审了一起网络侵权案。去年年底因情感问题自杀的女子姜岩事件导致其丈夫王菲成为网络声讨的主角,王菲和家人及第三者的资料被网友人肉搜索公布,他以网络名誉侵权将北飞的候鸟及天涯网站管理人等告上法庭。人肉搜索,究竟是有效的舆论监督,还是娱乐化的正义,甚至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的作恶”?我们期待着更深入的解读。 it2@hZc5  
●信息技术专家杨鹏飞 \O"EK~x}/  
2007年堪称人肉搜索年 kf3yJP/  
“人肉搜索最早诞生于2001年的猫扑论坛。”信息技术专家杨鹏飞表示,人肉搜索是人工参与并提纯信息的机制,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它是依靠网友提供信息,初期只是资源共享的一种模式。 ~W q[H  
人肉搜索最早叫“赏金猎人”,出现在猫扑网,网友可以悬赏“社区币”公开求助,2004年之前,它仍局限在网络互助的层面,直到铜须门事件,才开始表现出巨大的能量,网名为“铜须”的第三者私人信息被公开,并遭到网友的舆论围攻。 ]jUxL=]r  
2006年初,一名离异女子上传了她踩死小猫的视频,她是偏远的黑龙江萝北县人,她似乎认为没人会找到她,然而,仅一周,“人肉搜索”就找到了她,近百名网友加其QQ辱骂她,单位也被无数电话抗议,最终她只好在网上公开道歉。 C~4$A/&(  
海艺门、“90后”炫富女、前妻博客骂人事件……2007年堪称人肉搜索年,自杀的白领“姜岩事件”将网络意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始,人肉搜索的范围更加广泛,像搜索“袭击金晶的恐怖分子”、“25岁的副局级干部”等,也包括此次“裸女事件”。以娱乐为开始,以道德题材为高潮,如今,人肉搜索正向舆论监督转型。 !6t ()]  
●青年学者李扁 2 {lo  
人肉搜索必将得到规范 3>[_2}l  
青年学者李扁认为,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选择,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见义勇为最终是要为的,有为就比麻木好,这是侠义精神的延伸。” g-c\ ;  
然而,人肉搜索存在着环节不透明,缺乏程序正义,甚至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等问题,李扁认为,这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需要有一个网民自组织的过程,人肉搜索会逐渐走向完善,并最终发展成有效的舆论监督工具。 giy4<  
对于人肉搜索目前普遍存在的“过火”现象,尤其是与恶骂、骚扰等行为结合起来,李扁认为不必要大惊小怪,他表示,随着人肉搜索逐步规范,拥有道德勇气、追求道德完善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将推动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人肉搜索必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从而能逐步兼顾到人们小的方面的私权。” +U(m b  
●信息化专家姜奇平 J$)lYSNE  
大规模人肉搜索为中国独有 P:z5/??2S  
信息化专家姜奇平认为,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的原生态,具有无序性、自发状态等特点,目前大规模人肉搜索是中国独有的网络现象,国外也有类似的应用,比如日前美国纽约州长嫖妓事件,属于规模较小的“人肉搜索”,最终导致州长辞职,国外对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还不太重视。 DrD68$,QN  
“只要搜索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互联网应用,那么,人肉搜索就会继续下去,关键是游戏规则该如何制定。”姜奇平说,“这个游戏规则需要通过行业自律、网民自组织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靠官方给予。” b"+ J8W  
姜奇平同时表示其中触犯法律的,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其余部分则需要设计一个规则和边界,今天人肉搜索呈现出种种负面效应,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自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涉嫌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pN+lC[C  
隐私权的界定,目前各方存在争议。国外也有学者认为应适当开放隐私权,以利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相对的共识是隐私权以个人同意为界限,遭遇人肉搜索后,受害方应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则侵害行为就可能肆无忌惮,“表明自己不同意,可得到更多的隐私权保护。”姜奇平说。 =sG9]a<I  
名人隐私权也争论颇多,因为名人的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存在矛盾。目前在国外,不同的判例均有,比如日前宣判的戴安娜王妃死亡案,狗仔队被认为是责任方,触犯了刑律。一般理解,名人的隐私权比公众的隐私权小,但这条线究竟该画在什么地方,尚无定论。以纽约州长嫖娼案为例,如果是普通人,公示这种信息肯定是侵犯隐私权的,但作为公众人物,公示他的相关信息又不侵犯隐私权。 Q3Sw W  
值得重视的是,国内人肉搜索内容大多与两性关系有关,姜奇平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性伦理相对封闭,而越封闭人们才越愿意在网上释放。“总之,互联网言论的空间相对宽松一点,善加利用,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舆论监督。” `I.Uw$,P  
■当事人说 < PoRnx  
有些人的作为确实有点过 LTsG  
李俊峰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工程师,在社区网中,他因经常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人们所熟悉,令他惊讶的是,他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竟被意见相左的网友公布在网上,“当时感到很惊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觉得有的人真是不择手段。”李俊峰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受。 kLKd O0  
幸运的是,对方公布的是李俊峰过去的手机号。他当时担任一个社区网的版主,看别人在后台提交了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他也就这么做了。很快,看大家又纷纷删除了个人信息,他也删除了。没想到,这就么几天的时间,居然就被别人钻了空子。 ,|4%YaN.3  
“有些人的作为确实让人太气愤了,现实中又没有很好的手段来惩罚他们。舆论声讨有好处,但确实有点过。”李俊峰表示,这样的情况他也没什么应对办法,他甚至恶作剧地在公布自己手机号的帖子后面跟了帖,说:“真厉害,居然连我的手机号都知道。”他不知道有多少人打过这个号码,反正那已经是个空号了。 h"S+8Y:1{k  
■律师说法 tA+ c  
人肉搜索可能导致网络暴力 9}`A_KzFx  
安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温兵律师认为,人肉搜索肯定不合法。因为网民既无权力又无能力进行舆论审判,在此过程中很可能对他人权利造成侵害,导致网络暴力。 x\vb@!BZ  
“大家说得很热闹,但说的是事实吗?”周温兵表示网络意见经常建立在事实不清楚的前提上,夸大其词,人们把生活中的一些不满与愤怒情绪转嫁到无辜者身上,从而给被审判方带来灭顶之灾。更重要的是,靠网络意见不能真正去除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真正去惩恶扬善,只能是“柿子捡软的捏”,在小事上做文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0GAW)q  
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被滥用,人肉搜索也是如此,“法律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同时要罪罚其当,这是网络意见无法达到的,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人肉搜索有何公平可言?失去了公平性,就注定是危险的。网民不是原告,也充当不了原告的职能。”周温兵说,“舆论可以监督,但舆论监督不能滥用。” 2}P<}-?6  
对于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人肉搜索,周温兵认为没必要制定相关法律,现实的情况不是无法可依,而是受害人很少使用法律手段,也不太容易找到加害者。“网络的伤害是一点一滴拼凑起来的,不容易追究责任。” YadY?o./  
值得重视的是,一些论坛对人肉搜索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当事人提出异议后,网站借口技术问题,往往要24小时后才予以处理,而此时坏的影响已经传播出去了,对此,周温兵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些网站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忽视对个体、单位的责任,为了获取自身的影响力,增加点击量,就打擦边球,放任伤害行为的扩大化,这对人肉搜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