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命,不管在哪里度过,都具有同样价值.”这句朴素的话是“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宗旨.这个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为了确保慈善基金能够用得其所,盖茨基金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善款不被挥霍浪费或者贪污.(6月30日《深圳特区报》)盖茨的洒脱转身,慨然裸捐,犹如 悠远而飘渺的道德神话,让人先是错愕,继而礼赞,终是感佩,甚至于怅惘不已,如人言称,比尔·盖茨已经从技术神坛走向道德神坛.
D@DK9?#
6月27日,盖茨已经正式退休,但他裸捐所激起的世情涟漪,仍未淡去.无论从慈善文化、慈善土壤还是宗教情怀方面,去思忖去诠释盖茨的壮举,都不无道理.但无论如何都不要忽略体制与机制,无论如何都应该探求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何以口碑颇佳?
3AWB Y.
说到盖茨基金会,不能不说一向为人津津乐道的“15条军规”,一定程度上说,没有“15条军规”,就没有盖茨基金会,就没有盖茨基金会的今天.且让我们看看盖茨基金会“15条军规”的一些内容:工作人员不能接受受益方赠送的任何礼品;如果受益方与自己有亲戚等利害关系,工作人员必须在决策中选择回避;而且,工作人员家人不得申请基金会提供的各种奖金.欢迎外部监督,基金会为此设立热线倾听电话;如果举报者觉得不方便,也欢迎直接向司法机关检举.为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纠纷,基金会也不卷入政治事务,不向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而任何希望申请捐赠的组织,都可以上网查看基金会相关的项目要求,符合者可以直接填表申请……
86R}G/>>e
每一条军规都是一条铁律,每一条军每一条军规都是一条铁律,每一条军规都是一根高压线.一个远离权力的民间慈善组织,一个富可敌国的基金会,长期运转,毫无丑闻,并且魅力无限,威望日崇,连巨富巴菲特也决然斥资300亿美元投入到盖茨基金会.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巴菲特本人也有基金会———他本人和妻子共建了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但巴菲特为何厚彼薄此呢?理由再简单不过了,盖茨基金会不仅慈善范围更广,慈善效率更高,发挥作用更强大,而且盖茨基金会美誉度高,有着严密的制度保证.
eZ}FKg%2[
盖茨基金会的“15条军规”还有一条不能不提———明确要求基金会不得有傲慢的“施舍者心理 ”:“我们必须言行谨慎而虔诚,对于外部的建议我们应该欢迎并且倾听;我们应视受益方为尊贵的合作伙伴,对他们保持最高的尊重.”检视本土,这一点尤让人感慨.慈善或成了秀场,慈善即是施舍,这俨然成了一些人的意识流.“知恩不感、施恩索报”,俨然成了挥之不去的中国式尴尬.人都是有尊严的,哪怕他再贫贱,都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施舍心态,都背离慈善本义,都刺痛人心.
xs.[]>nQN
慈善土壤也许无法移植,宗教情怀也许难以复制,慈善文化也许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15条军规”保证了盖茨基金会美名远扬、运转安全,基金会的慈善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世界慈善的历史.巍巍之风,山高水长,国内的慈善组织是否应见贤思齐呢?
iW*0V3
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最近退休了。在退休之前,53岁的盖茨捐出了数额惊人的财富。因为他的捐赠行动,一个谓之“裸捐”的新名词被创造了出来,意为捐赠者连人带钱,一同效力于慈善事业。
7:bqh$3!s
比尔·盖茨的慷慨举动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很多人在赞赏这个传奇人物财富观的同时,也规劝中国企业家们效仿盖茨。人们频频引用卡内基的一句著名的话:带着万贯家财进入坟墓是可耻的。这样的规劝与对资本或者商人逐利本能的批判一脉相承。
/V7u0y
资本或者商人的逐利本能,从来都富有争议性,毁誉参半。思想家哈耶克、安·兰德均曾为商人的逐利本能辩护,后者甚至将商人对于利润的追求视为一种“美德”。这样的思考,其思想源头无疑是在资本主义的鼻祖、《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那里。
f} Uw%S=w,
在斯密看来,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的思想,成为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当然,对于资本逐利本能的丑陋面的批判,或者蔑视,从不缺少强劲的声音。
bpUN8BI[T
同样,财富的伦理,抑或商人乃至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都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针对财富伦理的争议,引发了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有人对商人乐善好施、兑现社会责任给予了极大的赞美。也有人认为,所谓的社会公共责任,对于商人或者企业来说,实在是被夸大的使命。其理由在于,过多强调社会责任,会严重伤害到市场经济的效率本身。
<=A&y5o
比尔·盖茨显然清楚这些争议,不过,这位当年从哈佛大学辍学的技术天才、这位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型领导者、这位市场经济制度的得益者,却没有身陷于争议当中,而是以实际的行动超越了争议。他的实际行动,就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裸捐”。
QXXcJc~
那些简单地称盖茨不爱财,或称盖茨因为遗产税的约束而不得不选择捐赠,或称盖茨的行为不过是一场“作秀”者,无疑是褊狭的、短视的。如果从比尔·盖茨一路的思想历程来看,其“裸捐”行为,与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反思不无关系。他连人带钱,一同效力于慈善事业,其实正是对于他自己思想的实践。
JXPn
<
盖茨参与慈善事业,不是一时的冲动。那个以盖茨和他夫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既反映出美国的捐赠文化对于这位传奇企业家的深刻影响,也是为盖茨事业重心的逐渐过渡作好了铺垫。而在今年1月,盖茨在达沃斯论坛所发表的演讲中,更体现出他对于资本主义的弱点有着清楚的认知。
.~b6wi&n
在那场演讲中,盖茨表示,人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但这只是服务于有钱人。因此,“21世纪的新型资本主义需要对此进行调整,通过市场的力量以及制度创新,来服务穷人。”
yMo@ka=v
比尔·盖茨选择在53岁的时候退休,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与上述思想轨迹密切相关。此时,他的社会角色,也已不仅仅是微软的创始人,而更像是一位资本主义问题的批判者与市场经济制度的革新者。按照他自己的思考,慈善正是矫正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方式,而与一般人所理解的慈善为一种爱心呈现的想法差别甚大。
>V;<K?5B`W
正如盖茨所理解的,解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解决的穷人与贫困问题,一要靠政府;二要靠慈善事业。前者是官方的,依赖于财政等手段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以缓解贫富差距,为社会弱势阶层托底;后者是民间的,民间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对资本主义 “自利”情结走向极端化的一种纠正。慈善事业的核心思想是“利他”的,是对他人的一种关爱。
@M,KA {e
如此,盖茨希冀的通过市场力量为穷人服务,首先就包含了慈善事业。他的“裸捐”行动的哲学基础,正在于慈善事业注定是民间的事业,是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事业。而在盖茨眼里,通过市场力量为穷人服务,又不仅依赖慈善,市场激励机制的创新也很重要。这里所称的市场激励机制,事实上与康德的“行为的伦理会带来财富”的观点如出一辙。
[K"v)B'
不用说,比尔·盖茨退休时的这个选择令人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正处在转轨阶段,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亦与资本的固有本能不无关系。盖茨的举动,对人们反思与求解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问题,当不无益处。
HnOF_Twq
总合《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