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正版合作和侵权请联系 sd173@foxmail.com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2039阅读
  • 1回复

[讨论]名校旁听生:他们都有卑微梦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风过无湮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29 00:44:10

按照传统来说,对知识的追求应该是一种高贵的行为。但对于这群北大“边缘人”,会有不同的目光。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连生存都不能保证,甚至拖累家人,何必呢?其实细究起来,不过是因为他们仍在卑微时,或者说,他们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处于这种境地,对他们来说,北大的旁听有什么用?这件外衣对他们来说是否过于华贵?
   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传奇。比如说,曾经在北大旁听的沈从文、瞿秋白、丁玲、金克木等,他们最终成名于天下,旁听的经历也成为佳话。毛泽东也常被冠以北大旁听生的身份,虽然有研究认为毛泽东并未旁听过北大的正式课程,但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他曾经旁听过。北大讲究兼容并包,允许旁听一直是传统。蔡元培的“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是敞开课堂的最佳理由。这些传奇显露的是北大精神的一条脉络,不以知识为大学私产的开放精神。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他在北大旁听了十几年,其貌不扬,甚至因为窘迫浑身散发着不那么好闻的气味,孤僻无言,明眼人也可以看出他没有任何成功的潜质。这就不是传奇,而更容易被看成偏执和逃避。《新京报》的相关报道里有一句话,“他们舍不得离开”。北大在他们眼里成为一种象征,他们一旦进入,哪怕是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就不愿意脱离。每个人来旁听的原因和目的都不一样,但是这种“我在此”的荣耀感是一致的,被知识包围的满足感也是一样的。
   我曾经遇到过北大的旁听生。他们往往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离开教室回到出租房是一种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他们有各自排解的方式,有的人会努力地和老师、学生交流,让自己有融入感。有的人会以不停地看书的方式来维持梦想的恒定性。还有人会不断地整理北大成功的旁听者的案例来激励自己。
   当这些排解无法抵制现实的压力时,就会选择离开。其实旁听生是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坚持若干年。有人考研成功,有人有了心仪的工作,这段旁听的经历成为一段美好回忆。对于那些一直的坚持者,无论如何,这份执着值得敬佩。他们常会让我想到出现在北大的所谓民间科学家。这些人会出现在自习室里,神情坚定地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自己的研究成果图,然后默默地在黑板上写一黑板自己的推导公式。
   北大的学生似乎习惯了。大多数人低头看书,也有人会研究一番。黑板上写完了,带点羞涩地离开。如果有人和他辩论两句,会兴奋得整个身体都发抖。他的成果经常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他们享受研究的这种感觉和过程。
   依然认为,内心有对知识的渴求是高贵的。不管是逃避现实还是偏执,他们与人无碍,内心有自己的梦想。旁听保安常俊曙的那首元宵贺词,我想,当他写到“盼君忘忧”时,他会有一种脱离日常生活的诗意感。这种脱离是一种幸福。也许这种幸福对他很重要,重要到他宁愿多承受一些苦难。
离线风过无湮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5-29 00:44:52
我们都是蚂蚱  伟人也不过是大一点的蚂蚱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