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与ESA联合执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观测打破了最远超新星记录,这颗遥远的天体红移值达到1.914,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科学家将这颗超新星命名为SN UDS10Wil,是迄今发现的最远1a型超新星。超新星是恒星到达生命终点时需经历的猛烈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强烈的辐射和物质抛射,科学家也将超新星喻为“宇宙的灯塔”,通过超新星爆发来测量宇宙距离的尺度,从而得到关于暗能量主导下的宇宙加速膨胀线索。此外,1a型超新星是如何点燃自身的爆发反应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大卫•O琼斯认为SN UDS10Wil超新星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打开了一个窗口,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颗超新星的行为来了解宇宙的演化以及膨胀理论。本项发现是哈勃望远镜执行的一个长达三年的观测任务,其名为河外星系近红外深空巡天遗产和哈勃星系团引力透镜和超新星巡天,英文缩写分别为CANDELS与CLASH,这两大观测任务旨在使用哈勃望远镜WFC3广域巡天相机对超新星进行搜索,该计划开始于2010年。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通过该计划发现了超过100颗超新星爆发信息,其时间跨度从24亿年至100亿年前不等。对遥远1a型超新星的观测研究,科学家试图了解到这些超新星在宇宙漫长的138亿年前的演化史上是否出现了行为改变,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8个存在于90亿年前的1a型超新星,其中也包括这颗SN UDS10Wil超新星。根据研究小组的初步观测,发现大约在75亿年至100亿年前这一区间上的超新星出现爆发速度急剧下降的现象,目前的超新星爆发理论中认为白矮星通过吸积作用从伴星处获得了质量,点燃了碳元素,引发了超新星爆发。观测结果也表明早期宇宙中的恒星大多非常年轻,以至于无法演化成1a型超新星,超新星爆发带来的重元素是行星形成的基础原料。本项研究结果将发表在今年5月 1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