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购买邀请后未收到邀请联系sdbeta@qq.com
  • 16405阅读
  • 45回复

硬件资料与知识大全(超详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8-03-28 09:24:36
新手指南:主板BIOS刷新方法全收集
刷新主板BIOS方法其实无外两种:一种就是在DOS环境下用软盘操作,而另一种就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专用的BIOS刷新软件来刷新主板BIOS。就方便而言,当然是在操作系统下完成刷新更加简单便利。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一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如何刷新主板BIOS。

  预热
  现在新硬件层出不穷,BIOS不可能预先具备对如此众多的硬件的支持。还有就是对于新出品的主板,其自身还需要在不断地完善,这时就需要更新BIOS的内容了。刷新主板BIOS后通常能提高主板的兼容性,使主板支持更多的新硬件,解决一些兼容性方面的BUG,有的时候还能增加一些主板功能。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BIOS的含义: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存放在主板上一芯片中。其中的Firmware(固件)代码决定了系统对硬件支持、协调的能力。
  既然我们知道了刷新BIOS的好处,那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正题:刷新BIOS文件的方法。

  DOS下刷新BIOS
  1. 制作一张纯净的DOS系统启动盘,软盘中仅保留Msdos.sys、Io.sys、Command.com三个文件。
  2. 将新版本BIOS文件和刷新工具拷贝到软盘中。Phoenix-Award BIOS所对应的BIOS刷新程序为“Awdflash”,AMI BIOS所对应的BIOS刷新程序为“Amiflash”。
  3. 使用启动盘引导进入DOS模式,当见到“A:\>”提示符后,从键盘输入“Awdflash.exe”或是“Amiflash.exe”命令,按屏幕提示开始BIOS刷新。
  回顾在DOS环境下刷新BIOS的整个过程,软驱与软盘是必需的。但大家都知道,现在攒机谁还会选择“鸡肋”般的软驱呢。当然我们还可以将BIOS升级文件及刷新工具备份在硬盘内,然后使用光盘启动在DOS环境下再刷新BIOS,但这样做会有不确定因素产生,有可能导致刷新失败。
  现在有许多主板厂商都推出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更新BIOS的软件,比如:华硕主板的Update ,MSI主板的 LiveUpdate3, 磐正主板的Magic Flash,Abit升技主板uGuru工具等。
  一般说来,比较知名的主板厂商基本上都推出了操作系统下更新BIOS的软件,但一些小主板厂商就没有这些特别的服务了,这时我们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还有件法宝,那就是由BIOS供应商所提供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刷新程序。
  主板使用的BIOS主要有两种:Phoenix-Award BIOS和AMI BIOS。现在对应这两种BIOS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刷新程序都有,只要你确定了你的BIOS属于哪家厂商就可以进行刷新了。

  BIOS刷新软件介绍
  如果要检查我们主板采用的是何种BIOS,可以查看主板说明书,查阅主板的型号及相关信息。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可供我们使用,例如EVEREST,这是一个硬件系统测试工具,它可以详细地显示出计算机各方面的信息。
  对于使用AMI BIOS的主板,需要使用的刷新软件就是AMI_winflash。
  软件使用起来也是相当简单。先到主板网站上下载主板最新的BIOS文件,然后打开AMI_winflash软件,点击软件左上角的“File”,在新出现的工具栏中点击“Load BIOS && Flash”,随后找到下载的BIOS文件,按下回车键即可。
  使用Phoenix-Award BIOS的主板,需要使用的刷新软件是WinPhlash。WinPhlash采用中文界面,直观明了。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保存原始BIOS文件:在“为现有的BIOS指定备份文件”下的栏框内输入你要保存的BIOS文件名,再指定存储路径。然后再在“指定新的BIOS文件”下栏框内指定你所要刷新的BIOS文件,最后点击文件界面下方的“刷新BIOS”即可。
 
 BIOS刷新注意事项
  1. 在DOS下使用BIOS刷新程序时,一定要在纯DOS环境下,即便用光盘启动也只能使用只包含DOS程序的启动盘。
  2.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修改时,运行刷新BIOS程序时,一定要关闭杀毒及防火墙等内存驻留程序。另外在刷新过程中一定要不重启系统或断电,否则将造成BIOS错误,而无法启动机器。
  3. 下载BIOS文件时一定要确认对应主板的PCB版本号,不同批次的同型号主板PCB版本号是不相同的,千万不要搞错。
  4. 虽说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采取刷新修改过的BIOS文件来变相提升性能(刷新修改过的BIOS文件能够提升板载显卡的运行频率),但由于保修的序列号一般都被记录在BIOS文件中,如果刷新后被覆盖,那么质保就成了问题。

  刷新失败后的修复
  刷新BIOS或修改BIOS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慎重。对于刷新BIOS失败,一般可以采取软、硬两种办法来解决。

  软方法:利用Boot Block修复BIOS
  刷新主板BIOS失败后的电脑在开机后仍然有读软驱的动作,并且软驱灯还亮,这就证明了BIOS里的Boot Block(根区)还没有损坏,你还可以利用Boot Block(根区)让BIOS执行可引导软盘上的Autoexec.bat文件来修复BIOS(Boot Block(根区)是BIOS里面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刷新的)。当我们开机后,计算机会首先执行根区的程序,如果此时BIOS完好无损的话,计算机就会正常引导。但如果发现BIOS程序受到破坏时就会启用根区程序,但这时只支持软驱启动和ISA显卡显示,但现在的主板还有多少具备ISA插槽呢。所以我们只能使用软驱来“摸黑”修复BIOS。
  Award BIOS的修复
  在另一台电脑上制作一张纯DOS启动盘(仅保留Msdos.sys、Io.sys、Command.com三个文件),然后把BIOS刷新程序awdflash.exe和BIOS数据文件*.bin拷贝到启动盘里。打开记事本,输入awdflash *.bin /py/sn/sb/cd/cp/r,另存为Autoexec.bat文件,拷入启动盘中。
  将做好的启动盘插入到软驱中启动电脑,系统开始读软驱,在软驱停止读盘后,系统自动重新启动电脑。
  Awdflash后缀指令所代表的意义:“/py”表示自动执行刷新程序 ;“/sn”表示不备份旧的BIOS文件;“/sb”表示刷新时强行跳过BIOS根区;“/cd”刷新BIOS后立即清除DMI数据;“/cp”在刷新结束后,立即清除即插即用数据(ESCD);“/r”表示刷新BIOS结束后自动重启。

  AMI BIOS的修复
  将备份好的BIOS文件保存在空白磁盘上,然后更名为“AMIBOOT.ROM”将软盘插入软驱中,启动计算机时,同时按住“Ctrl”和“Home”键,到听见软驱开始读盘为止。这时,AMI BIOS的引导模块会自动从软盘中读取“AMIBOOT.ROM”进行刷新,完成后主机会发出提示音,这时取出磁盘并重新启动机器即可。
  硬方法:采用“热插拔”修复BIOS
  如果连BIOS里的Boot Block都损坏了,那我们还可用“热插拔”的方法来修复BIOS。
  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找到与你同型号的主板。
  触摸机箱机壳释放掉身上的静电,然后打开机箱,取下主板上BIOS芯片。打开另一台相同主板的电脑主机,启动到DOS状态。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正常的BIOS芯片取下,再将刷坏的BIOS芯片插到主板上,用awdflash或是Amiflash软件将正确的BIOS文件刷到损坏的BIOS中。
  “热插拔”一切操作都是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的,手上“功夫”不利索的朋友不要轻易尝试。
  修改硬件设置的确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但通常时候,正确操作后出现问题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即便是失败也有挽救的办法。对于DIY爱好者来说,没有什么困难能阻碍他们改造硬件的热情,没有什么能比征服自己的电脑更有趣了。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8-03-28 09:25:04
电脑主板生产完全解密
电脑主板生产完全解密,来自ASUS(华硕)离职员工。及OEM品牌对比!
首先还是介绍一下自己吧,02年毕业于HUST,被骗来苏州华硕,迫于合同的淫威,直到04年10月离职,现混迹于苏州工业园区一美国小公司,在华硕MB(主板)厂任职PROCESS ENGNIEER, 自认为对主板还是有些了解的,当然是生产制程方面,不涉及到设计方面,想丢板砖的看清楚题目啊,?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想大家多了解一些主板生产的制程,以及品牌间的对比,可以选择,完全没有对任何品牌进行褒贬之意,首先在此免责!! 大家知道,2005年基本是主板厂商的厄运,众多中小的主板制造商被迫退出,转产……商业的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目前只有华硕(ASUS)等大厂商才能继续扩张疆土了,当然这也是asus等的策略。 2002年,我进厂苏州asus自有品牌3 line(生产线),加上给dell代工的9 line, 共12 line, 到我离职时候已经是72 line 了,分别是dell 15 line, sony 9 line , HP16 line,intel 8 line ,ASUS 8 line ,ASrock(华擎,华硕的自有低端品牌)12 line , IBM(server 板) 4 line (大概数据,相差不会差过2,毕竟有一年多了,? 扩张速度可见一斑,光从line 的数字上大家可能不觉得,但是你若知道一条MB line 的成本大约是40000万rmb 的时候,你觉得如何?华硕就是华硕!!! 他的策略就是一改过去的高端路线,扩张,抢订单,逼得中小厂商无法生存,然后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好了,言归正传! 一、主板生产流程解密 1.生产线流程 SMT ---> DIP---> W/S----> T/U-----> TEST--> AGE---> OQC--- > PACKING-----> Customer 以上是华硕的主板生产线的layout, 下面逐一讲解!

1) SMT 取名表面贴装技术英文缩写,也是主板制造技术的关键所在,其实一句话,主板设计好了,余下的生产就是将需要的零件焊接到PCB上的过程,SMT就是一种焊接技术,华硕的SMT技术在业界还是走在前列的,要不很多SMT的ggmm出去都是被人家抢着要的…… 当然SMT的稳定性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华硕都使用的一线品牌的设备,printer ---DEK, 高速机---FUJI, GSM--- universal GSM2 reflow---Heler (不知道写的对不),还有后来华硕有买13 line 的siemens (西门子)设备,那个价值更加不菲,大概是1.5-2倍原来的line, 据说那个负责导入siemens设备的课长返台前请客时公然宣称自己是千万富翁,哈哈,可见那些设备知多少钱啊!!不过,本来他是要离职的,后来华硕不让走,那他在台湾就是混日子,每天只到公司报个到,现在好像又来到苏州了!!!跑远了,回来,我不知道二线厂商能有几家用得起这些设备,估计都用得Panasonic, Philips 等,所以设备很大程度保证了华硕的品质。 除了设备,当然就是用的材料的了,SMT主要看锡膏的好坏,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焊料供应商就是ALPHA 和 KESTER 都是US的,但是很贵啊,而且锡膏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所以华硕基本不用这两种,除非OEM客户指定,像HP就指定KESTER的,这些都是利益相关的,就是华硕很多东西都买台资企业的,不买大陆的一样,这里就不多说了,ASUS的锡膏大多用的是一家台资企业的,叫升贸焊锡,大部分锡膏,锡棒(用于后段W/S)都是用它的。即使最开始客户有要求用别的,后来等你订单大了,脱不了身了,华硕就会以种种理由给你换掉,到那时客户也没有办法了,只有换,所以最后都是shenmao的了,本人就曾做了这样的事,把HP指定的FLUX kester951 换成 alpha s500,为公司每年节约几百万啊,可是给我加工资300元一次,400元一次,两年就两次!!!!! 倒!!!!!不过凭良心说alpha ls500 的确比 kester 951好,但是因为alpha美国的那位得罪过hp实验室的认证的那个人,他打死不用alpha的,后来没办法了,还是换了,好像是HP的那个人不负责这个项目了。 最后简单描述SMT的流程: printer -----印锡膏在PCB上,高速机----将小的贴片电容,电阻 等很小的零件打到 PCB的锡膏上, GSM----- 大的IC, 南北桥芯片等大的零件等打到 PCB的锡膏上, reflow-----加热将锡膏融化,冷却,就把零件焊接在PCB上了。

2) DIP 就是人工插件 , IC, 贴片电容,电阻,芯片等都是SMT完成,立式的电容,以及一些I/O接口都是由人工插到PCB面的,然后经过 W/S( wave solder,波峰焊) 完成焊接!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好讲的,首先是人的因素,operator今天不高兴了,插坏了也不做声,后面也没有测出来,那么倒霉的就是用户了,不过几率很小了。 关键是用料的问题,这些是设计的时候就决定了,而RD设计的时候看是给谁的,怎么要求的,价格,成本,等等 当然,生产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很多料件都有替代料的,有时候问题就出在这里,可替代?两家的品质不可能一样的阿,嗬嗬,看哪家的公关能力强了!!!采购,物控,品管,生产,每个部门都去搞定,然后就用你的了!!!!

3) W/S ( wave solder,波峰焊) 这是主板生产过程中第二个有技术含量的制程,这里主要还是设备的好坏和所用的FLUX和焊锡品质决定了焊接的品质。 华硕所有的波峰焊机全部是SOLTEC的,世界一流的设备,产自荷兰,目前只有美国一家设备上可以与之媲美,ASUS曾经评估过那种,但被我的同班同学否定了(我同学负责那个评估),苏州明基好像有三到四台这样的设备,在长三角地区,除了华硕,SOLTEC的波峰焊机应该不超过20台,而华硕是72台。 决定波峰焊的质量还有就是助焊剂(FLUX),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一般大的OEM客户都会指定FLUX,(当然也指定锡膏,锡棒等很多涉及到产品的耗材),但是就像前面所说的,最终都会被华硕换掉,他有能力说服客户,用这个我能做到更好,当然更便宜是不会提及的,但我想客户肯定也知道,要不有病啊!!!真的还以客户为中心啊? ASUS用的FLUX多是Alpha LS5000A, 这款flux是Alpha专门为ASUS开发的,市场上可能能买到相同配方的东西,但是不可能使这个型号,因为这个型号是专供ASUS的,说实话,这款flux真的是堪称经典!!性能稳定,清洁度好,焊性强!!!所以ASUS大多数都是使用这个品牌,不管是DELL,HP,INTEL, 还是SONY, IBM(server 板),还是自有品牌ASUS,不过其中ASROCK因为2004公司搞“金鹅计划“(就是节约成本,每个部门都有指标,强行推行),导入了一种KESTER 的低价助焊剂,还得后面的兄弟叫苦连天,好像也是本人所为,?,后来又导入了一种国产的低价flux, hehe ,不要奇怪,ASROCK生出来就是*命,300多元的售价要人家怎么做啊?所以大家买了ASROCK的还是忍啊!!毕竟就那么多米啊!!在厂内,ASROCK就是烂货的代名词,基本没人拿它当回事,只要测试能过就行,一天生产5000/pcs/line左右,根本不管外观允收的事儿,所以当时看到一些杂志,网站的测评,简直就是好笑!!但是我们的消费者不知道啊!!! 说说 制程上的事情,在W/S,首先插好零件的PCB经过设备的喷雾系统,将FLUX均匀的喷在PCB上,经过加热区加热活化,经过融化的锡(说明所谓的锡棒,锡膏都是63/37的Sn/Pb,现在欧盟的RoSH来了都开始导无铅了),融化的锡就会爬到零件孔里,顺着零件的引脚,上升至PCB上面,然后冷却,完成焊接!!!     至于焊锡的好坏无非就是纯度达到要求了,还有长时间的使用,焊锡里面的一些其他金属会超标,如铜,银等,所以要定期(每月)化验焊锡,一年更换一次整槽锡(华硕的做法)、不知道其他的做法如何。

4) T/U 所谓的T/U就是修整,从波峰焊里面出来的主板,背面焊点主要有短路,空焊,吃锡不足等等不良,针对这些华硕有个外观允收标准,应该还是能代表业界的旧较高要求的,但是不幸得是这个标准已经一再的被降低了!!! T/U段主要就是人工用放大镜检查焊点是否OK, 否则用烙铁补焊,或者去掉短路等等,这里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将PAD拉掉,或者维修后将润孔拉坏,这样应该是报废了,但是有些人会私下补孔,用铜线填满润空,然后上锡,插入零件焊上,外观根本看不出来,测试也测不出来,到了用户手上最容易出问题了,估计用个一两个月就完蛋,好的最多半年!!! 还有一种害人的板子就是溢锡板,大家看字就知道了,就是波峰焊的锡溢到板子的零件面了,经常是由于线速太快,就将锡波打得很高导致的。溢锡后应该是报废了,但是涉及到部门报废数量的问题,都会尝试将其修好,就是将零件面的锡剔去,这种板子很好辨别,剔锡必须要用到助焊剂,而助焊剂必须有残留,无论用什么清洗剂清洗都会留下痕迹,特别是时间长了以后,会很明显!及时清洗得很干净,时间久了,只要对着光,看见零件面有和其他部分颜色,或者反光不一样的基本就是有助焊剂的,大面积的助焊剂痕迹肯定就是溢锡板维修后留下的!!!

5) TEST ASUS的测试有三道,ICT,FUNTION ,MANU

1) ICT 就是线路测试,是否有开路,短路,这个时候不加任何外设(CPU, DIMM(内存)等治具),目的就是避免到后面funtion的时候烧坏治具。
2) FUNTION 主要就是功能测试,会加上CPU,DIMM,等等外设,做一次开机测试,这里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基本funtion通过就OK了。
3) MANU 就是实测了,所有的外设全部接上,开机测试,检测兼容性等等,所以它只是为了更保险而已。有时候来不及了,MANU就不测了,这种板子倒不是大问题,偶尔有点问题而已,而且有些板子根本就不开MANU站,由也只是规定一个比例而已,不是全测,只有少数OEM客户如DELL,INTEL要求100%全测的,而且测试数据都是在线传输到客户那里,想偷懒都不可能的!!!

6) AGE & OQC AGE & OQC 都属于QA部门,专门抽测,测试方式上跟MANU一样,一般比例会很小,但是只要有不良发生就是整批判退,全部重工重测!!其中AGE就是老化测试,反复开机测试!!

7) PACKING 然后就是包装了,说明书,光盘,手册,排线等等放到包装盒里,打包出货了!!! 好了,流程说完了!!后面就是ASUS所代工的各种品牌的主板的对比了!!

二、各品牌强力对比!! ASUS代工(OEM,2003年后基本都是ODM了)的主板有DELL,INTEL, HP, SONY,IBM, 以及自己的ASUS和ASROCK,其实ASROCK也算是代工,但是应为档次低,,要求低大家都不当是OEM,因为在工厂内OEM代表着高标准,高要求,高品质!!! 说明一下,其中IBM代工的是服务器的主板,这里就不说了!! 下面就按照我个人认为品质好坏优劣的顺序逐一详细说明各品牌的主板的优劣。

1) DELL 大家知道DELL在厦门有个组装厂,ASUS代工的主板都是送到了那里的。DELL 之所以把DELL排在第一,这是有原因的。大家可能平时不觉得DELL的东西怎么样,但是国际大厂就是国际大厂,他的制程要求,工艺水平都是业界一流的,他有业界一流的专家各个制程的,DELL稽核的LIST已经成为业界的典范(顺便提一下,相关从业的有需要的留下email,这个可是DELL的绝密资料)。ASUS很多工艺技术的发展都是在DELL的稽核要求下催生的。DELL大部分订单都给富士康了,ASUS拿到的单子并不多,因为ASUS的板子在DELL的线上合格率达不要他们的要求,曾经一度有砍单之险!!!本人也曾经在DELL TEAM呆过一段时间,DELL毕竟是ASUS代工最久的客户,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充足,毕竟DELL的要求最严格,工厂端还是做得很累,当然,品质也是最有保证的。但是DELL的台式机我没有用过,不知道怎么样!!而且DIYer是买不到DELL的主板的,不过在苏州应该可以买到工厂出来的工装货(至于怎么出来的就不要问了,?,顺便提一下,ASUS像这样流失的板子一年价值应该不在千万之下的,最疯狂的时候是发现整批货不见了,最后在中东市场上出现了,赫赫牛人多不?听说那时候北京中关村有人专门驻苏州收货阿,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2004年公司专门开展了防盗计划的)。

2) INTEL INTEL排第二名完全是沾了DELL的广,因为在制造工艺上,intel 是没有自己的东西的,但是不管是哪个都要给他面子,应为都要他的芯片啊,所以他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DELL的,但是呢,光拿人家的东西,没有专家,不懂内容还是要欠缺一些的,只知道照本宣科,上面说什么就要什么,这样很好糊弄的,所以虽然intel有人常驻华硕(DELL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一个客户代表,但是每年一次的稽核让华硕很是头痛的)但是我们的engineer都不怎么吊他的,因为他不懂啊!!!不管怎么样,毕竟是大厂,而且华硕最不敢得罪的就是intel,我个人认为intel是拿ASUS的生产线在做自己芯片的实验基地,最新的芯片组都是在那里最先生产,而且量都不大,不超过1000/订单,所以intel的主板大家最好买那些已经很成熟的芯片组的,最新的都是试验板子。但是成熟后的板子应该还是很稳定的,良品率甚至超过DELL,最关键是每天线的产量低,大概不超过1000pcs/line每天,DELL 大概1200-1500pcs/line所以ASUS做intel的都是赔钱的,但是不得不赔啊,不过人家在芯片里面给点好处也就平了。

3) SONY 首先说明SONY的主板也是用在SONY的品牌机里面了,估计大家市场买到的机会不大,但是其品质要求也是很高的,之所以把它排在第三,主要是不常见。众所周知,SONY的品质要求的确是很高,但是,最近SONY频繁出现质量问题让人大跌眼镜,我一直认为,SONY一直要求的高品质要求只是对它的供应商要求高,而当出现问题或达不到它的要求,SONY就要求赔款,而产品他同样是收下,收下之后,我想他决不会扔掉了,还是卖给消费者了,所以我觉得这是SONY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所在!! 虽然这样,ASUS为了获得SONY的笔记本代工单子,还是不得不给SONY代工主板,甚至不惜赔本,不惜屡次派人到日本去重工!!!不过总的来说,在厂内,SONY的板子要求的还是比较高的!!产量大约在900-1200pcs/line, 因为SONY的板子设计上比较好,大量使用了SMT元件,这样导致SMT段的产量很低,后段快也没有用!!

4) HP 说实话,把HP排在这里,完全是因为它是代工(OEM)品牌,否则我会把它排在ASUS自有品牌之后!!!因为它的品质要求,来自HP的要求真的不怎么样,我在HP TEAM 做了一年多,感觉HP不像一个国际性的大品牌,不像DELL那样的专业,HP的客户也不够专业,所以基本来稽核就是在生产线逛逛,吃好喝好就OK了,基本不怎么懂制程。但是,HP所有的板子都用在自己的台式机里面,大家用到的机会很少,而且HP的金牌服务,坏了就换啊!!不要担心,还有一点在厂内,只要是OEM的品牌,大家的质量意识都会高一点,毕竟客诉会比较难处理阿!!所以我把它排在第四!!产量在1500-1700pcs/line。

5) ASUS 说实话,ASUS的板子,我觉得不比HP的差,因为所有的HP板子都是ASUS ODM的,所以大部分板子都是同出一个设计,就是同一块板子,既给HP做,ASUS自己做,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比如PTGD系列,给HP的是PTGD1-R,ASUS自己就是P4GD-****, 后来又是P5GD-****等等,基本不会特别给HP设计,都是根据他的要求,做点改动而已,要知道重新设计一块板子,成本几何阿!!! ASUS自有品牌,说实话以前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了,直到现在,很多Fans还是认为华硕的板子会高出别的品牌一大节,其实不然!!!前面说了,除了华硕的设备对品质有所保证,在制程上有着深厚积累,走在业界的前列,但是目前的ASUS我相信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华硕了,罪魁祸首就是产量!!!02年后,华硕开始攻城掠地后,就开始降价,抢单,这样的后果就是工厂内不得不30天24小时生产,连春节都得加班!!而且每天的产量也是一次次被提升到极限!!上面要快,下面就只有乱来!!因为都是流水线,来不及就放过去,跟可怕的是基层管理干部也参与作假,到下班了,来不及测试的板子就不测了,全部包装了!!这样的板子出去能有保证吗? 还有,ASUS对待员工的待遇说实话,也真的是太刻薄了,所以一线的操作员都是没有正确的做对事情的态度,质量从何保证啊,后面我会附上华硕员工离职的留言给大家看看,真实地了解一下华硕的真实状况。

6) ASROCK ASROCK (华擎)应该是03-04年之间,出现在市场上,具体记不得太清楚了,使华硕为了占领低端市场而重新开辟的一个品牌,在厂内还是算代工,但是毕竟是一家人,又是低端品牌,所以没有人拿它当回事!!其品质我都不愿意浪费时间来说了!!ASROCK 在厂内都使用大线来生产,大约5000pcs/line,其他的都是JIT线,也就是SMT 和后段就是连起来生产,而大线是SMT先生产,半成品入库,积累到一定量后,后段开始生产,其原因就大线后段快,JIT的话,SMT会供应不上,所以这样储存,中途运输都会产生质量问题,这还是小问题,关键是后段的速度,超快啊!!板子到手都来不及看就放下了,哪有什么品质可言阿? 所以当时看到一些关于ASROCK的板子的测评,简直就是搞笑!!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给那些搞测评的!!!多的就不说了,真的不值得说了!!除非你没有买米的钱了,不要买ASROCK的主板,当然买米的钱都没有了,电脑好像也就没有必要了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8-03-28 09:26:05
奔4主板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案集
故障现象1 在一块蓝科翰威LH-8ICX Pro P4级主板上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在安装的初始阶段,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黑色矩形区域,随后电脑就停止安装了。
解决方案1 这是一个与病毒有关的提示。在LH-8ICX Pro主板说明书中提到的有关BIOS中防止引导区病毒的功能,估计与此有关。进入主板BIOS设置,发现BIOS Features Setup(BIOS功能设置)中的“Virus Warning”(病毒警告)选项被设置成“Enabled”(允许)了。修改成“Disabled”(禁止)后,重新安装Windows XP时,便顺利通过。

故障现象2 一块采用了i845芯片组的创见TS-ABD4主板,安装完Windows 98第二版操作系统后,发现操作系统无法正确识别i845芯片组,以致在运行后系统只能工作在默认的保守设置下。
解决方案2 这种故障原因大多都是因为没有安装随主板附送的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主板驱动程序所致。这个程序可以使用户的操作系统正确识别从i430TX到i860之间的任意一款芯片组,而且它还能够自动安装识别相应的INF文件以识别和支持该芯片组的所有功能。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紧接着安装Intel Chipset Software Installation Utility程序,操作系统就能够正确识别i845芯片组了。

故障现象3 一块采用技嘉GA-8IDXH的P4电脑,有时无法正常关机。具体表现为关机便死机或者重新启动,转入睡眠状态后又会出现无法唤醒的情况,只能重新启动电脑。
解决方案3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主板BIOS中的Power Management电源管理的设置有误,或者此项设置与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设置不符所致。可以先试着将主板BIOS重新设置,并保证其与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设置一致。如果问题依旧,请到技嘉的网站( www.gigabyte.com.tw)上去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并进行升级。如果问题依然不能解决,那就只有把主板送修了。

故障现象4 一块P4主板标明可以支持ATA/100,硬盘和信号线也都可以支持ATA/100,并且也安装了相应的ATA/100驱动程序,但系统自检时却只能显示支持ATA/33。
解决方案4 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硬盘信号线故障,但又不足以导致无法正常连接,可换一根线再试一下;二是因为80针硬盘连接线接反所致。如果用户在安装硬盘线时将80针硬盘连接线的蓝色端接到硬盘上,把黑色端接到主板上,就会出现这种故障现象。换一下接线的位置就可以解决此故障。

故障现象5 一台采用微星MSI 845 Pro2的P4电脑,每次启动时都会有一个“Monitor Warning”的提示。按Esc键可以跳过,然后一切运行正常,并没有其他现象发生。
解决方案5 这是主板BIOS设置不当所致。首先要明白“Monitor Warning”是什么意思。现在很多P4主板都具备所谓的环境监测功能,这项功能中有一项就是开机时自动对电脑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果存在问题就会给予用户提示。在这些检测中第一项就是电压检测。当电脑的电源输出电压高于CMOS中设置的数值时,就会出现上述的“Monitor Warning”提示。但这种电压高只是“虚高”,并不会对电脑产生负面影响,只要在BIOS的电源管理中,将检测电压的选项关闭就可以了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8-03-28 09:26:42
PCB“十面埋伏”认知主板芯片(经典
主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它的英文是Mainboard或是Matherboard。简称M/B。它为CPU、内存、显卡等其他电脑配件提供插槽,并将他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要取决于主板。
  让我们来先看一下主板的全貌。从主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板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插槽类:CPU插槽、AGP插槽、DIMM插槽(又称内存插槽)、PCI插槽等;接口类:PS/2接口、USB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IDE接口、S-ATA接口等;芯片类:芯片组(包括北桥南桥)、时钟芯片、I/O芯片、BIOS芯片、声卡芯片等,供电部分和其他元器件等。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非主板的芯片莫属了。
主板芯片组Chipset
  主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芯片,其中最大的两块芯片是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一般来说北桥芯片上会有散热片或风扇辅助散热。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北桥芯片的模样。我们将北桥上的散热片取下,就能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北桥:

而南桥则位于PCI插槽的附近。在Intel的芯片组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效能,北桥和南桥之间是有个对应关系的,比方说Intel的i815EP芯片组,北桥芯片为82815EP,而南桥则是82801BA,简称为ICH2;而Intel的i845PE芯片组,北桥芯片为82845PE,南桥则是82801DB,简称为ICH4。
南桥:

北桥芯片一般位于CPU插座和AGP插槽之间,主要功能包括对CPU的支持、内存的支持以及提供AGP接口通讯。目前,市面上的CPU种类颇多,一块主板究竟能够支持什么类型的CPU,主要是由主板上的北桥芯片决定的,这也是主板一般都按照北桥芯片来区分型号的原因。另外就是对内存的支持,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他的i845E主板使用DDR400的内存,却只显示DDR266。其实原因很简单,Intel的i845E北桥芯片最高只能支持到DDR266的内存。
  北桥芯片另一个功能就是对AGP的支持,在Intel的芯片组中,目前只有i865PE、i865G、i848P的芯片组支持8X的AGP接口,其他的如845系列的就只能支持到4X,如果是8X的显卡插在845系列的主板上,就只能跑到4X了。不过现在显卡的性能和显卡跑4X还是8X关系不大,所以注意的人也不多。
  南桥芯片主要是控制一些接口,比如硬盘IDE接口、USB接口等等,当然PCI总线也是由南桥控制的,由于这些设备的速度都比较慢,所以Intel将它们分离出来让南桥芯片控制,这样北桥高速部分就不会受到低速设备的影响,可以全速运行。Intel目前主流的南桥有ICH2、ICH4、ICH5和ICH6,它们之间的性能也有所差别,比如说是否支持S-ATA的硬盘。主板使用的南桥芯片及其功能如下表:

VIA的南桥主要有VT8235和VT8237等,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具体的区别也可以参看其他芯片组介绍的文章。
时钟芯片Clock
  如果把电脑系统比喻成人体,CPU当之无愧就是人的大脑,而时钟芯片就是人的心脏。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人的生命也将终结。时钟芯片也一样,通过时钟芯片给主板上的芯片提供时钟,这些芯片才能够正常地工作,如果缺少时钟信号,主板将陷入瘫痪之中。

时钟芯片位于AGP槽的附近。放在这里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时钟给CPU、北桥、内存等的时钟信号线要等长,所以这个位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时钟芯片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它能够给整个电脑系统提供不同的频率,使得每个芯片都能够正常地工作。没有这个频率,很多芯片可能都要罢工了。现在很多主板都具有线性超频的功能,其实这个功能就是由时钟芯片提供的。
I/O芯片
  I/O是英文Input/Output的缩写,意思是输入与输出,掌管这个部分的芯片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I/O芯片。I/O芯片个头比较大,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来(图5),它一般位于主板的边缘地带,目前流行的I/O芯片有ITE的8712和Winbond的83627等等。

 I/O芯片的功能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系列输入输出的接口,如我们经常用到的鼠标键盘,需要将字符或鼠标移动的信息传递给电脑,就必须将键盘鼠标连接到主板相应接口上,这个接口就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PS/2接口,控制这个接口的芯片就是I/O芯片。还有目前已经不常见的COM口(又称串口)、以前经常用到的软驱、打印机用的并口和USB接口等等,都统一由I/O芯片控制。部分I/O芯片还能提供系统温度检测功能,我们在BIOS中能够看到的系统温度最原始的来源也是这里。
BIOS芯片
  BIOS的全称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电脑开机以后到进入操作系统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BIOS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BIOS芯片里固化了一定的程序和一些硬件的基本驱动(可以通过刷新BIOS来改变),我们刚开机就能使用外部设备键盘就是因为有BIOS提供的基本驱动程序。
  BIOS芯片位于最后一个PCI附近,目前主要有Award和AMI两个公司的产品,不过Award的BIOS更普遍一些。开机以后, BIOS程序首先会对电脑的基本硬件进行检测并读取信息,最后将主控权交给操作系统,BIOS的任务就完成了。开机按“Del”键我们能够进入BIOS界面对BIOS进行设置,设置的信息被保存在Ram芯片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CMOS,RAM芯片的特点就是断电内容将被清空,所以需要主板上的电池供电才能够保存设置。

音效芯片
  音效芯片是一个方方正正的IC,周围都有引脚,一般位于第一根PCI附近,靠近主板边缘的位置,在它的周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电阻和电容,所以能够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目前的音效芯片公司主要有:Realtek、VIA和CMI等等,因为它们都支持AC’97规格,统一都可以被称为AC’97声卡,但不同公司的声卡会有不同的驱动。集成声卡除了有两声道、四声道外,还有六声道的,不过要到系统中设置一下才能够正常使用到六个声道。

  集成声卡是从2002年开始兴起的,当时的主板很多都没有集成声卡,原因就是软声卡比较占用系统资源而造成性能下降,不过随着CPU性能的巨大提升,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主板必不可少的芯片之一了。集成声卡的音效虽然和中高档PCI声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应付一般的听歌和游戏已经绰绰有余了。
其他芯片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芯片也会在主板上出现,比如说目前集成网卡的网卡芯片,一般采用的是Realtek的8100C、RTL8100BL和Intel 82547EI。还有一些芯片是提供特殊接口的,如不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可以使用外接一块Promise桥接芯片来提供此接口。目前的芯片都趋于集成,某些功能都慢慢被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之中,以后辨认起主板上的芯片来应该会容易得多了。

带Raid功能的主板芯片组全扫描

尽管硬盘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目前却仍然处在机械结构的阶段。所以无论是在硬盘读取数据的速度上还是在防范硬盘数据丢失的方面都还无法真正的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满足人们对于高速、高安全性存储方案的需求,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中文名叫廉价冗余磁盘阵列)这种以往只出现在工作站和服务器上的起数据备份和加速作用的储存系统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用户的青睐。

  伴随着RAID存储方案在桌面系统的兴起,INTEL也早发布了第一款直接支持RAID 0、1的南桥芯片——ICH5R,随后一向不甘示弱的VIA、SIS和NVIDIA也都发了各自直接支持RAID的南桥芯片。一时间市场上就有着越来越多的主板具备了直接支持RAID的功能,客观上也为这场存储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说它们的功能目前看来还尚显简单,大都只支持RAID 0、1(稍好的也就是再加上RAID 0+1功能),但就是这小小的进步,也给普通用户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实惠,因为以后无需借助RAID卡就能在自己的PC机上实现RAID功能,降低了实现RAID的成本。可以这么说,RAID能这么迅速地走向桌面系统,带有RAID功能的主板是功不可没的。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RAID还没有一个很透彻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的解释一下。RAID是一种起数据备份和加速作用的储存系统解决方案,按类型可分为RAID 0、RAID 1、RAID 0+1、RAID 2等。因为适用范围的关系,目前PC机上常见的也就是RAID 0、RAID 1、RAID 0+1这三种。

  RAID 0,是一种最简单的磁盘阵列,就是将所有硬盘视为一个大的逻辑硬盘,采用数据分块并行传送的方法,把数据以块为单位依序分开存入各个硬盘,有非常好的存取效率以及超大的硬盘总容量。

  RAID 1,就是每一块硬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镜像盘,每一个写入磁盘的数据都会被复制到镜像盘中,系统可以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硬盘读取数据,所以又被称为镜像的RAID制式,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的保障,硬盘的容量利用率为50%。
  
  RAID 0+1,它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的优势,优化了 RAID 0及 RAID 1的特点。其实就是采用2组RAID 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让它们之间又成为了一个RAID 1的阵列。所以可以提供最佳的速度体验和更好的安全性能,可硬盘的容量利用率和RAID 1相同,为50%。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8-03-28 09:27:09
 其实所谓主板带有RAID功能无非就是主板的芯片组支持RAID功能。从目前看来,现在主要有INTEL、VIA、SIS这三家老牌芯片组厂商以及NVIDIA这个芯片组新军有相关的产品推出。详细的规格以及对各自芯片组的介绍可见下文:

  一、Intel ICH5R和Intel ICH6R
  
  左为ICH5R,右为ICH6R

  Intel的ICH5R南桥是首个将SATA和RAID技术特性的支持整合到芯片组上的厂家,一般用于8X5系列的主板中。INTEL一向在磁盘性能上都有较好的表现,这款ICH5R也不例外,其强劲的性能就不言而喻了。而ICH6R作为ICH5R的升级南桥版本,主要用于9X5系列的主板中,增加了SATA 接口和多加了RAID 0+1模式,最重要的是拥有创新的Marrix Raid,只需两块硬盘就可实现传统的Raid0+1模式。因为9X5系列的主板目前在市场上并未大面积铺货,所以现在采用ICH6R南桥的主板并不多见。

  二、VIA VT8237
  
  VT 8237作为VIA上一代成功南桥VT 8235的接班人,在功能上自然是要多出它许多,具体表现在对SATA和RAID上的支持,通过PHY芯片就可以实现对四个SATA设备的支持RAID 0、1和0+1模式,可以说是一款功能较多的南桥芯片组,并且可以搭配PT800、KT880作为INTEL、AMD平台使用,适应性比较强。

  三、SIS 964
  
  SiS的磁盘性能一直是让人值得称道的,这得益于它引以为豪的妙渠技术和独特的南桥设计。SIS 964作为SIS最新的南桥芯片,提供2个SATA接口和RAID 0、1模式,在功能的提供上较前两者单一。

  四、Nvidia NFORCE 3 250
  
  Nvidia NFORCE 3 250Gb采用单芯片设计,是专为AMD K8 CPU所设计制造的。该芯片组提供了两个SATA接口的支持,和VT 8237一样,通过PHY芯片的支持,可以提供两个额外的SATA接口,并支持RAID 0、1、0+1和JOBD模式,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五、Nvidia Raid MCP/Gigabit MCP
  
  Raid MCP/Gigabit MCP是NVIDIA在K7平台上最新发布的两款南桥芯片组,均内置Raid控制器,支持两组S-ATA硬盘,支持Raid0,1和Raid10磁盘阵列模式, 其中最实用的功能算是允许P-ATA硬盘和S-ATA硬盘组成的混合磁盘阵列了。Gigabit MCP在Raid MCP的基础上还内置了千兆网络控制模块和硬件防火墙,这一点和nForce3 250GB一致,功能十分强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市场上具有此功能的主板都有哪些?相信通过上面对RAID以及相应芯片组的介绍,一定会让朋友们对带有RAID的主板有个最直观的认识。
  
  ASUS P4P800-E DELUX

  ASUS P4P800-E Deluxe采用华硕惯用的黄色PCB,北桥为865PE芯片,提供5个PCI插槽和一个华硕特有的WIFI插槽,使其具有无线网络功能。最大支持4G容量的内存。配备了IEEE-1394接口和千兆集成网卡,并采用ALC 850 codec,提供了8声道的模拟音频输出和S/PDIF Out数字音频输出接口。因为南桥芯片为ICH5R的缘故,ASUS这块主板支持4个具备RAID磁盘阵列功能的串行ATA/150接口,同时还提供了1个具备RAID磁盘阵列功能的并行ATA/133接口。钟情于INTEL平台的高端用户可以考虑选购。

  EPOX EP-8KRAI
  
  磐正此款EP-8KRAI主板非常有竞争力,采用VIA KT600 +8237芯片组,完全支持400MHz FSB并且最高支持DDR400。采用ALC 655 音频CODEC,支持6声道音效输出,支持SPDIF。板载VIA VT6103 10/100Mbps网卡芯片。同时,主板还可支持多达8个USB 2.0接口和两个SATA设备的接口,并且支持IDE、SATA的RAID 0、0+1模式。对于喜欢AMD平台,又想尝试一下RAID所带来的存储新体验的学生朋友们来说,这款主板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精英661FX-M
  
  精英661FX-M主板采用SiS 661FX芯片组,SIS芯片组的主板虽然性能不是很强劲,但它在集成主板方面却做的很好,集成Real 256E高效能显示核心、ALC 655 6声道声卡和RTL 8201BL 10/100M网卡,支持P4 CPU,最大2G的DDR400内存。主板采用了SiS目前最先进的964南桥,可以提供2个SATA接口并支持RAID 0、1模式。有着这么多的功能,而它的售价却很便宜,作为入门型P4平台的主板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MSI K8N Neo   
  MSI K8N Neo系列主板采用nForce3-250Gb芯片组,芯片内建有硬件防火墙,搭载 VIA VT630芯片支持2个IEEE1394火线接口和一条IEEE 802.11g/蓝牙专用通讯端口槽,并集成有支持8声道的ALC850 CODEC。另外还支持4个SATA设备和SATA、IDE接口的RAID 0、1、0+1模式。如果你喜欢尝试新鲜,那不妨考虑一下适用于K8平台的MSI K8N Neo,它不俗的性能以及强大的扩展能力一定不会让挑剔的你失望。

  EPOX 8RDA6+PRO   
  8RDA6+PRO是一款基于nForce2 Ultra400北桥芯片搭配Gigabit MCP新南桥芯片组的产品。NVIDIA在Gigabit MCP上首次加入了对SATA硬盘和Raid的支持,还内置了千兆网络控制模块和硬件防火墙,这一点和nForce3 250GB一致,可以说是一款十分强大的南桥芯片组。Gigabit MCP支持两组S-ATA硬盘,支持Raid0,1和Raid10磁盘阵列模式,其中最实用的功能算是允许P-ATA硬盘和S-ATA硬盘组成的混合磁盘阵列了。板载的Silicon Image SiI3114控制芯片额外提供4组S-ATA硬盘接口,使整块主板的S-ATA硬盘接口达到了6组。
  在桌面PC上,处理器和显示芯片都飞速的发展着,而硬盘的发展则相对缓慢,磁盘性能仍是目前PC系统中的性能瓶劲之一。而搭建一个磁盘阵列可以说是目前快速提升磁盘性能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以不多的钱就可以实现性能、容量或是安全性的大幅提升,的确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心动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Matrix RAID工作机理
Intel公司的Matrix RAID技术在理论上非常简单,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的RAID阵列的用户来说,要立即理解Matrix RAID技术可能还是有点难度的。: )在传统的RIAD阵列应用中,用建立RAID阵列存储都是使用整个硬盘驱动器(例如,用两个硬盘建立RAID 0阵列, 用四个硬盘实现RAID 5阵列等),而且建立RAID阵列存储都是完全依靠硬件实现(通过主板或者RAID控制卡的BIOS设置),RAID阵列的功能实现和软件完全无关。
  而Matrix RAID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同两个物理硬盘上实现两级的RAID功能,每级RAID只和自己的逻辑分区有关。例如,有两个硬盘,使用Matrix RAID技术之后,每个硬盘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称为RAID 0逻辑分区,另一部分称为RAID 1分区。Matrix RIAD之所以能够在两个硬盘上实现两级RAID功能,这要归功于Intel公司的应用加速器(IAA,Intel's Application Accelerator)软件层的支持。而由于Matrix RAID是ICH6-R硬件芯片和IAA软件层的相结合产生的结果,因此它还要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目前,Matrix RAID只能在Windows XP,Windows 2000和Windows Server 2003实现。
  使用Matrix RAID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道理非常简单!例如,你可以在你的计算机系统上建立一个RAID 1阵列,并将它作为你的主要RAID阵列,你可以在RAID 1阵列分区上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存放相关重要的数据。RAID 1阵列分区上的数据会自动地备份到另一个硬盘上,因此如果其中一个硬盘崩溃,你在另外一个硬盘上还保存着这些重要的数据备份。剩下的磁盘空间可以作为RAID 0阵列使用,你可以在上边安装对磁盘存取性能要求很高、但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的游戏程序或者其它应用软件,当然你也可以在RIAD 0磁盘上存储临时文件或者其它不重要的数据(只要你高兴: ))。存储在RAID 0磁盘上的程序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但是一旦硬盘出错,这些数据将会收到破坏或者丢失。使用Matrix RAID阵列技术,你可以获得高速度和稳定性两方面的性能,可谓鱼与熊掌,两者得兼!
  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假设我们有两个西数74GB Raptor硬盘,我们将通过将这两个硬盘组成不同级别的RIAD阵列来比较Matrix RAID和其它RAID阵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了简便起见,在构建Matrix RAID阵列中,我们将每个Raptor硬盘都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分区,其中RAID 0阵列和RAID 1阵列各占一半的空间。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用户可以在Matrix RAID的配置中随意设置各个分区的大小。下图为两个74GB Raptor硬盘在RAID 0、RAID 1和Matrix RIAD三种情况下得到的空间的大小。

对三种磁盘阵列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RAID方式
总存储空间
磁盘性能
数据冗余及安全性
非RAID
146GB
速度没有改变
无数据冗余保护
RAID 0
146GB
理论上可获得双倍速度
无数据冗余保护,数据安全性更低
RAID 1
74GB
速度没有改变
瞬时数据冗余保护
Matrix RAID
110GB
在RAID 0分区中获得双倍速度
在RAID 1分区上有瞬时数据冗余保护
  非常明显,使用Matrix RAID技术之后,只需要两个硬盘就可以实现两级RAID功能了!此外,Matrix RAID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虽然Matrix RAID在工作环境下只支持两个物理硬盘,但是它还支持第三个SATA/150作为“热备用(hot-spare)”硬盘,如果出现硬盘崩溃,也使用了Matrix RAID的第三个“热备用”硬盘对RAID 1分区进行数据恢复和系统重建。
  尽管支持第三个“热备用”硬盘,但是如果出现硬盘崩溃,它对RAID 0分区上的数据也是回天乏术的,即使在各个硬盘之间存储奇偶校验信息也不起作用。Matrix RAID支持“热备用”功能作用不是很大(这或许是Intel在广告中提得很少的原因),但相信会有一些服务器和工作站用为了数据的安全性,在Matrix RAID阵列的基础上增加这样的一个“热备用”硬盘。我们也是在深入研读Intel公司的开发网站上的Matrix RAID的相关文档才发现这个特点的,而相比之下,RAID 0、RAID 1和RAID 0+1都不支持本地“热备用”硬盘,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讲,这也是Matrix RAID的一个优点。
  为了测试Matrix RAID“热备用”硬盘功能是否属实,我们在原来的系统上增加了一块西数的Raptor硬盘,并将它连接到主硬盘的电缆上。就像上面描述的一样,系统马上识别出“热备用”硬盘,并将RAID 1分区上的数据复制到“热备用”硬盘上。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使用“热备用”硬盘是无法保证RAID 0分区上数据的安全性的。
  尽管ICH6-R南桥芯片却提供了4个SATA/150接口,但是Intel的Matrix RAID环境只支持两个硬盘。从理论上,你可以同时建立两个Matrix RAID环境,但是这两个阵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Matrix RAID 功能实测
这里我们将通过两个硬盘建立一个典型的Matrix RAID RAID 0/RAID 1磁盘阵列来介绍Matrix RAID。和我们前面给出的框图一样,我们采用两个西数74GB的Raptor硬盘进行建立RAID阵列并进行测试。两个硬盘均通过数据线直接连接到主板上的ICH6-R南桥芯片提供的SATA/150 接口,并且将主板的串行ATA模式从IDE改变为RAID模式。Intel公司的RAID启动菜单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表明检测到两个硬盘,用户可以通过BIOS菜单设置RAID阵列的相关选项。

上图在Intel平台主板上创建一个新的Matrix RAID阵列时的菜单选项。RAID菜单自动地选择硬件系统的两个Raptor硬盘,并给出RAID阵列配置的提示。上面的菜单和Intel以前的ICH5控制器的RAID菜单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Capacity”这一选项。在典型的RAID配置选项中,RAID阵列会自动地将系统上硬盘的100%容量作为RAID存储空间。而在Intel的ICH6-R芯片具有Matrix RAID功能,它允许用户设定RAID阵列存储空间的大小。
  在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36GB的RAID 1阵列,并在该阵列中安装我们的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应用程序;并且创建一个74GB的RAID 0阵列,用于保存一些游戏程序和临时文件。由于36GB阵列的类型是RAID 1,因此该阵列将占用74GB的存储空间。简而言之,两个74GB的Raptor硬盘有一半空间分配给RAID 1,一半空间分配给RAID 0。注:到目前为止,系统中只安装了两个硬盘。

上图是利用两个74GB的Raptor硬盘和Matrix RAID阵列技术建立了RAID 0和RAID 1阵列后系统显示的菜单。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利用两个硬盘建立了两个独立的RAID阵列。值得注意的是,Matrix RAID阵列还是可以启动的(中间的RAID Volumes中可以看到有"bootable"的提示),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在新建的Matrix RAID阵列上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为了让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识别出RAID阵列,必须在操作系统上安装Intel应用加速器软件(IAA),上图是我们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好IAA软件之后看到两个Raptor硬盘。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Matrix RAID的图标(Array 0),还有两个RAID逻辑卷(RAID 0和RAID 1)。一切都安装完毕之后,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如果系统真的出错,这个Matrix RAID能够发挥作用吗?下面我们将对它进行实测。
按照RAID理论,如果你的Matrix RAID阵列的RAID 0/1配置正确无误,那么在硬盘崩溃的情况下,可能丢失数据的只有RAID 0阵列,而RAID 1阵列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安全的保护。这里我们将实地操作,测试Matrix RAID对硬盘崩溃的响应:首先作一个简单的模拟硬盘崩溃的操作,我们将连接硬盘的其中一个SATA/150电缆从主板上断开,这将导致RAID阵列系统“降格”(degradation,系统降低性能而继续运行的一种状态)。

上图是系统正常工作时Matrix RAID的RAID 0/1阵列显示的数据图。众所周知,Windows操作系统众的Windows文件夹存放着操作系统的和应用程序的核心文件,因此,我们首要保存的数据当然是Windows文件夹中的数据了。而我们硬盘中的游戏程序不是非常重要,因为重新安装比较方便,且游戏一般都磁盘的存取速度要求比较高,因此游戏程序一般安装在RAID 0阵列中。当然,在可以满足游戏性能和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会选择两全其美啦。
  现在是动手的时候了。我们把Matrix RAID阵列的第二个硬盘的数据线和主板断开,这个动作可以模仿数据线接触不良或者硬盘在实际应用中崩溃。无论哪种情况下,一旦硬盘出错,RAID控制器就会检测到硬盘丢失,并且降格(degrade)RAID阵列。在断开硬盘的数据线时,我们一共触发了两个事件,一个如下图所示。在Windows XP的任务栏中提示系统中的RAID阵列已经被迫“降格”(degraded)。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8-03-28 09:27:37
第二个事件是,Intel 应用加速器(IAA)会发出警告,提示我们Matrix RAID阵列中的某个硬盘丢失。如下图所示,注意其中的RAID阵列图标颜色变为黄色和红色(先前我们看到的是绿色的),黄色表示阵列目前仍起作用,但是已经处于“降格”状态;红色表示阵列已经彻底失败,并且有数据丢失。很明显,我们将阵列中的一个硬盘数据线断开,系统中的RAID 1阵列仍然能够继续工作,而RAID 0阵列已经出错,这正和我们预期的一样。

在IAA中看到上述情况之后,我们通过Windows的窗口浏览器查看在阵列中的一个硬盘丢失的情况下,保存有关键数据的RAID 1阵列中的数据是否保存完好。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RAID 1中的数据仍然完好无损,而Windows窗口浏览器中已经不再显示RAID 0阵列的图标了,因为RAID 0阵列已经崩溃,不起作用了。

接下来,我们将模拟RAID中的一个硬盘崩溃后,将新购买的硬盘安装到系统上的操作发生的情况。我们在没有改变系统中的RAID设置的前提下(是系统继续保持“降格”状态,并且保留原先的操作系统和BIOS设置不变),用一个全新的74GB Raptor硬盘代替原来的硬盘。在新硬盘装上之后,Windows操作系统马上检测到该硬盘,并立即将另一个RAID 1硬盘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上,整个过程都是系统自动实现的。系统数据重建过程中,Windows XP弹出下图的消息框。

Intel Matrix RAID的功能实测到此就结束了。从功能的角度来将,Matrix RAID非常完美。它允许用户在两个硬盘上建立多个RAID阵列,并且通过RAID 0 阵列向用户提供更高的速度,通过RAID 1阵列提供的数据的可靠性存储。在ICH6-R芯片出来之前,要在2个硬盘上实现这种功能是不可能的,如果要同时建立RAID 0和RAID 1阵列,用户至少要购买四个硬盘,并且还要考虑这些硬盘的噪声、发热量等因素。

  功能上是得到了满足,但是人们更关心的可能是Matrix RAID阵列的相对于传统的JBOD、RAID 0和RAID 1等阵列的性能如何。由于多了IAA这个软件层,估计性能肯定有所不同, 问题是差距到底有多少?我们后面的测试将回答这个问题。

测试平台
说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来看看ICH6-R的性能到底如何吧。

  Intel ICH6-R芯片的系统配置如下表所示:
处理器 Intel奔腾4 3.4GHz-32 kB一级缓存, 1MB二级缓存 800 MHz FSB
内存 2×三星DDR-400(PC-3200) 共1GB, CAS 2.5,3,3(DDR-400)
主板 华硕 P5GD1-Intel 915P芯片组
Intel 6.01芯片组驱动程序
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4.10 RAID版本
显卡 nVidia GeForce PCX 5900 128MB
nVidia Forceware 61.11 Beta
系统硬盘 西数 Caviar SE 80GB-7200RPM-8MB缓存-ATA/100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 默认安装
安装Windows XP Service Pack 1和Direct X 9.0b

  Intel ICH5-R芯片组系统配置如下表所示:
处理器 Intel奔腾4 3.4GHz-32 kB一级缓存, 1MB二级缓存 800 MHz FSB
内存 2×三星DDR-400(PC-3200) 共1GB, CAS 2.5,3,3(DDR-400)
主板 华硕 P4P800-E-Intel 865芯片组
Intel 6.01芯片组驱动程序
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4.10 RAID版本
显卡 nVidia GeForce PCX 6800 GT 256MB
nVidia Forceware 61.11 Beta
系统硬盘 西数 Caviar SE 80GB-7200RPM-8MB缓存-ATA/100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 默认安装
安装Windows XP Service Pack 1和Direct X 9.0b

 测试使用的软件系统如下表所示:
ATTO Disk Tools
CryTek Far Cry Demo
Epic Games Unreal Tournament 2004 Demo
SimpliSoftware HDTach 3.0
  在本测试中,我们利用Windows XP的磁盘管理工具将构成磁盘阵列的每个硬盘的所有存储空间格式化成一个NTFS分区,并且在格式化的过程中将硬盘从"Basic"转换成"Dynamic"。作为测试对象的是两个具有万转转速的西数Raptor硬盘,SATA/150接口,8MB缓存。
  我们这里不只对ICH6-R的Matrix RAID、RAID 0、RAID 1和JBOD的性能进行测试,还将最新的ICH6-R芯片组和Intel的上一代芯片组ICH5-R进行比较,看看Intel公司新一代芯片组在功能增加的同时,是否也提高了芯片的性能
性能测试
HDTach 3.0测试成绩

从我们的第一个测试软件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集RAID 0和RAID 1功能于一身的Intel Matrix RAID阵列似乎没有减弱其RAID 0和RAID 1的功能,在瞬时传输速率和平均传输速率两项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Matrix RAID的RAID 0的速度和标准的RAID 0的速度很接近,而Matrix RAID的RAID 1在平均传输速率上比标准的RAID 1成绩还要高一些。
  我们还可以看到,Intel公司的ICH6-R芯片组的RAID 0项的性能比ICH5-R芯片组略胜一筹,而RAID 1性能几乎是一样的。Matrix RAID似乎有组于降低随机存取时间,因为在这项测试中,我们看到Matrix RAID的RAID 0和RAID 1的存取时间都比其同类标准RAID要少一些。而上面的测试中,对测试系统的奔腾4 3.4GHz的CPU利用率只有3~4%。
ATTO Disk Tools 测试成绩

上图为 ATTO Disk Tools磁盘读取速度测试成绩(成绩越高代表性能越好)。

上图为 ATTO Disk Tools磁盘写入速度测试成绩(成绩越高代表性能越好)。
  在前面的HDTach测试中没有显示出传统的RAID 0磁盘阵列和Matrix RAID的RAID 0阵列之间的实质性的差距,在ATTO的磁盘读/写测试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了。从上面的两项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文件大小的逐步增加,Matrix RAID的RAID 0阵列的测试成绩和传统的RAID 0阵列逐步拉开。在ATTO的测试中,Matrix RAID 0阵列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只有129MB/s,而传统的RAID 0最高数据传输率则达到了140MB/s,两者有明显的差距。尽管不如传统的RAID 0,但是Matrix RAID 0的测试成绩还是比传统的JBOD和RAID 1好很多,后者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只有70MB/s。
  Matrix RAID 1的成绩和标准的RAID 1相差不多。
游戏加载测试成绩

注:Unreal Tournament 2004是基于DirectX 8.0设计的,而Far Cry是基于DirectX 9.0设计的。
  测试中,我们可以“感觉”到RAID阵列硬盘的加载速度明显比一个典型的独立硬盘要平滑、快一些。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就是:RAID 0阵列可以加快游戏的加载速度!在本测试中,我们使用一个外部计时器手动测试RAID阵列磁盘和非RAID磁盘加载Unreal Tournament 2004和Far Cry两个游戏的加载速度,测试成绩如上面两图所示。
  从上面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使用相同的Intel ICH6-R芯片,非RAID磁盘加载UT2004的速度要比RAID 0阵列磁盘的加载速度快接近一倍。相反,在Far Cry游戏加载测试中,RAID阵列磁盘的加载速度要比非RAID磁盘加载速度快几秒,但是没有人们期望的速度翻倍那么快。

结束语
  Matrix RAID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想到利用这个原理呢?其实在去年,HighPoint就已经推出了具备类似功能的附加控制芯片,不过当时被称为RAID 1.5,作为主板芯片组,倒是首次集成这样的功能,要在硬件层和软件层上实现Matrix RAID功能确实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但是测试中Matrix RIAD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任何主板制造上采用Intel的ICH6-R芯片支持Matrix RAID技术不用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将对ICH6-R芯片的推广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Matrix RAID在两块硬盘上实现了RAID 0和RAID 1磁盘阵列,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RAID控制器,这正是我们广大的普通用户所期望的。虽然我们喜爱RAID 0阵列所带来的高速性能,但是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RAID 0阵列,因为一旦系统崩溃,数据将是不可恢复的。采用Matrix RAID系统之后,我们可以将重要的数据存放在RAID 1阵列中,而将其它相对不重要而要求速度的程序安装在RAID 0阵列中,总算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了!
  当然,Matrix RAID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ICH6-R南桥芯片的限制,我们只能配置两个硬盘,这意味这用户不可以将RAID系统扩展到4个硬盘,并且不可以在基于AMD平台的系统上使用Matrix RAID技术,因为Matrix RAID技术设计到硬件层和软件层两方案,而软件层更依赖于Intel公司的IAA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目前在Linux和BSD之类的操作系统下还无法使用Matrix RAID技术。Intel巨人率先实现了该项技术,我们期望这项技术能够推广到各种平台下面,使它能够真正的非入寻常百姓家!
  毫无疑问,Matrix RAID将是本年度存储市场上的最具创新性的技术!Matrix RAID的功能和Intel公司的开发网站上所描述的一样,系统使用Matrix RAID功能后在同时获得RAID 0和RAID 1阵列功能的同时, 还没有降低其性能。此外,支持"热备用"硬盘也成为Matrix RAID的一个亮点。而Matrix RAID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在测试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了!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8-03-28 09:28:52
怎样的主板才算“做工”好
简介: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主板评测文章中看到“做工不错”或者“做工一般”的总结评价,究竟如何去鉴别一个主板的做工好坏呢?本期我们介绍如何判别主板的供电部分做工是否优秀。
关键之一:CPU供电
  CPU、内存、显卡这三大配件直接决定了整机的性能表现,我们所购买的主板是否能够为这三大配件提供充足稳定的供电环境,也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CPU的供电电路通常是由电容、电感线圈、场效应管(MOSFET管)这三大部分所组成。除了能够为CPU提供更加纯净稳定的电流之外,还起到了降压限流的作用,以此来保证CPU的正常工作。  现在最常见的组合方案是由“N颗电容+1个电感线圈+N个场效应管”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相供电电路,这样的组成通常会在CPU供电部分出现2~4次,也就因此出现了两相供电、三相供电甚至是四相供电。由于现在主流CPU的功耗过高,所以CPU供电电路采用多相供电是降低主板内阻及发热量的有效途径,少数主板甚至在场效应管上安装散热片,也是为了保证CPU供电电路的稳定运行。虽然三相或两相电源并不完全决定CPU供电电路的好坏(比如说华硕主板很多都采用了两相电源),但对于大多数二三线主板厂商的产品来说,三相确实要比两相电源优秀了许多。
单相供电电路组成部分   在单相供电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线圈的规格越高以及场效应管的数量越多,就代表了供电电路的品质越好。一般情况下,日系的SANY(三洋)、Rubycon(红宝石)、KZG电容比较优秀,台系的TAICON、OST、TEAPO、CAPXON等品牌的电容也可以考虑。少数高端的超频版主板还会采用化学稳定性极好的固态电容,彻底杜绝了电容爆浆现象的发生。
日系电容和固态电容   至于电感线圈的辨别也颇为困难,有些主板采用的线圈线径很细,绕组很多的电感线圈。有些则采用了绕线圈数较少,线径很粗的线圈。线径很粗的线圈采用的是高导磁率、不易饱和的新型磁芯,所以不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磁通量,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主板生产商所采用。少数高端的超频版主板还会选用屏蔽式电感线圈,其性能也更加优秀。
关键之二:内存供电
  相对于CPU供电电路来说,主板上的内存供电部分是很容易被消费者所忽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少数主板会在这个环节出现严重的做工缩水。通常情况下,内存的供电电路也是由电容、电感线圈、场效应管这三大部分所组成。根据内存插槽数量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组合方案。现在主流的DDR内存需要两种不同的电压供应,分别为2.5V的核心电压和3.3V的输入输出(I/O)电压。从理论上来讲,内存的供电也就需要两部分进行供电。   内存供电部分通常被设计在内存插槽的附近,如果是四条内存插槽的主板,通常会通过主板进行供电。主板上存在着2.5V和3.3V这两组供电电路,每组的供电电路最好使用“电容+电感线圈+场效应管”的组合来保证稳定。缩水主板会相应的省略掉电感线圈,只保留场效应管进行供电。如果是两条内存插槽的主板,有时还会采用主板和电源同时供电的设计方案。2.5V的供电电路在主板上予以保留,3.3V的供电电路则改为电源提供。这样的设计方案对电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搭配质量稍差的电源就会出现内存供电不足的现象。
内存供电部分   当然内存供电电路并非不能采用电源提供,特别是采用两条内存插槽的主板,这样的设计方案非常普遍。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且在设计上更加简单方便,产品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并不高。但是如果这样的电路设计应用在四条内存插槽的主板上,在正常运行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存供电不足的问题。即使在装机时并没发现问题,也可能在日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稳定性问题。

关键之三:显卡供电
  显卡的供电部分通常被设计在显卡插槽的上方或下方,由于AGP和PCI-E显卡同时存在于市场上,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同时存在。与内存的供电设计方案相同,显卡也存在主板供电和电源供电这两种设计方案。低端主板一般都会采用场效应管直接供电,直接省略掉电感线圈这个组成部分。对于低端AGP显卡来说,这样的设计方案还是可行的。但对于高端AGP显卡,尤其是那些不具备外置电源接口的高端AGP显卡来说,这样的设计方案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少数AGP主板在搭载高端显卡后无法稳定运行,甚至出现首次开机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必须重新启动一次才能进入到系统之中,很大程度上就是AGP显卡插槽的供电不足所造成的。

显卡供电部分  至于PCI-E显卡插槽,也存在着同样的设计标准。由于PCI-E显卡对主板的供电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主板是否缩水也成为了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场效应管的运行温度来判定主板供电的稳定性,CPU、内存、显卡这三大配件的供电效果都可以通过场效应管的工作温度来判定。如果温度已经烫手,就说明了单一场效应管需要承担的负荷过多,主板的做工自然就无法合格。当然如果考虑到静电的这个因素,在电脑运行时去触碰主板上的场效应管是相当危险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玻璃温度计进行测量,如果温度超过了75℃以上,就要考虑为场效应管进行专门散热了。安装散热片甚至是散热风扇,应该就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专门为场效应管加装的散热片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8-03-28 09:29:15
第三部分:关于显示器
目录
显示故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RT显示器故障教你怎么修 六大绝技完美解决
CRT 显示器术语详解
LCD维护技巧精彩四大招
显示器磁化、偏色故障检测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8-03-28 09:29:45
显示故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显示器屏幕为何颤抖

  笔者的爱机是前年组装的兼容机。近几天,发现显示器画面上方颤抖,左上角颤抖的最厉害,用了几次显示器的消磁功能,效果还是不见好转。难道显示器坏了?由于附近没有维修公司,而且显示器的“体重”又比较大,所以决定先自行卸开检查!于是将显示器搬到邻近的桌子上,打开外壳没发现异常现象,只得重新安装好。没办法,再试试吧!

  开机居然发现颤抖现象不见了。于是将显示器屏幕又放回到电脑桌上,开机后发现显示器屏幕的“颤抖”又出现了!那“颤抖”一定是外界干扰造成的!看看显示器周围的电器,心想应该是稳压器。前些天由于电压太低,计算机启动都很困难,于是用上了稳压器,将其放在电脑桌的上架上。我赶紧关机,将稳压器移走,再开机显示器屏幕颤抖现象没有了。事后咨询朋友得到的答案是:稳压器内有线圈,会产生电感,对显示器有感应,从而导致显示器屏幕的颤抖。

显示器互换无法显示

  有网友问:我的计算机采用是i845主板,CPU为P4 2.0GHz,采用集成显卡声卡,连接17英寸显示器一切正常,但换成15英寸显示器则不能正常显示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可以肯定:显示器没有坏,其他硬件也没有问题,因为我用这两台计算机和显示器都是正常的,难道是新的计算机不支持老显示器? 其实这方面问题还可以在52硬件bbs.pc120.net.cn" target="_blank">论坛查到(http://bbs.52hardware.com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笔者很长时间,此问题是显示器差异导致屏幕尺寸小的显示器超过默认分辨率而不能显示。17英寸显示器默认分辨率为1024×768;刷新率为85Hz,而15英寸显示器则为800×600,由于带宽问题,老的15英寸显示器很少能达到1024×768@85Hz的水平,自然无法提供那么高的显示器分辨率和刷新率了。建议更换到17英寸显示器上将桌面分辨率设定为800×600@85Hz,再更换成15英寸显示器问题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重新开机,再自检到硬盘之后按F5键进入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式,进入设备管理器将显卡驱动程序进行卸载,重新启动计算机时会提示安装显卡驱动程序,安装完显卡驱动程序之后,就可以正常显示了。

显卡电容爆浆导致的故障

  最近,笔者的同学抱怨,他的显示器出问题了,老是花屏,让笔者帮忙修理。电脑的大体配置为:CPU是赛扬1.8GHz、显卡是GeForce4 MX440。第一次开机能顺利通过自检,然而在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界面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黑屏。进入Windows界面后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细微的不明显的波纹。但是当拖动鼠标点击刷新和拖动网页滚动条时显示器就会产生大面积的花屏现象。

  首先,笔者以为故障是显卡或内存接触不良导致的。于是拆下了显卡和内存。清洁了上面的灰尘,擦拭了金手指,并小心插入,防止接触不良。并且去除了BIOS,快速自检选项。希望系统自检能反映硬件故障在哪,可是重新开机后自检通过了,进入系统故障依旧。

  难道是显示器出问题了?于是笔者把显示器换到其他电脑上,然而一切正常。鉴于电脑系统是新装的,显卡驱动程序也是原来装机的时候安装的,于是排除系统故障和驱动程序故障。当笔者修改显卡设置时,发现取消显卡加速选项时,花屏现象就减轻了很多。于是打开机箱仔细观察,发现显卡上有一个电解电容头部鼓起,显然是电容爆浆了。于是取出显卡换了个新的同样规格的电容。重新装上,故障排除。

  事后分析:主板和显卡上的电容是起滤波、稳定电压的作用。显卡电容坏了,供给显卡芯片的电压自然就不稳定,从而导致了显示器花屏。

自己动手做显卡散热风扇

  一日,笔者使用的一台计算机频繁死机,重启后,运行没多久又出现死机现象。开始,认为是系统问题,于是“Ghost”了备份的系统,可刚进入桌面没多久还是死机。从此症状来看,笔者首先想到了CPU的散热问题,于是打开机箱,拆下CPU风扇,除尘、清理,再安装上,开机再试,可问题依旧;观察CPU的风扇,运行平稳、安静,用手试了一下散热片,也没感觉烫手;是不是内存条的问题,笔者找来一根在别的机子上正常使用的内存安装好,开机再试,运行了一会儿还是死机。于是笔者把目光转向了显卡,用手了试一下显卡的背面,感觉有一点烫,再开机观察,显卡上的散热风扇居然纹丝不动,用手轻轻拨了一下风扇,风扇还是不转动,电脑死机的原因找到了,是由于显卡散热不良引起的。

  把显卡上的风扇拆下,找来万用表测试,是风扇上的电动机坏了,必需换一个显卡风扇,笔者使用是NVIDA GeForce2 MX400 64MB显存的显卡,由于身在小县城,没有大型的电脑城,只有几个很小的卖电脑的店铺,要找到这样的显卡风扇是不容易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跑遍了县城几家电脑商店,结果失望而归。难道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风扇要跑省城一趟?不值!换一块显卡?要花几百大洋呢,心疼呀,还是DIY一下吧!去电脑商店花二十元买来一个机箱散热风扇,由于机箱散热风扇使用的是标准的硬盘的电源接头,12V的电压,可直接接在机箱的电源上,下面就是怎样把风扇固定在显卡上了。笔者采用捆绑的方法,为了保证绝缘,找来一段双绞线,把外皮剥了,从中抽出有绝缘皮的细线,把风扇捆在显卡的散热片上,固定时要注意充分露出显卡的金手指,以风扇不晃动为宜。样子是难看了点,但散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考虑到机箱风扇的转速太快,容易产生噪声,而且振动容易损坏显卡,笔者想把机箱风扇的电源从12V改到5V,让风扇的转速降下来,进入系统后,玩游戏、上网再也没有死机现象。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8-03-28 09:30:08
CRT显示器故障教你怎么修 六大绝技完美解决
显示器如果出现了故障,通过以下六种方法可以有效排除。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难度哦。

  一、感观诊断法

  所谓感观法,就是指在检修故障时能通过检修人员的眼、耳、手、鼻等感观器官,如同医学中所说的望、问、闻、切等方法。来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判断故障所在的部位。采用感官法的主要技巧步骤如下:

  1.望

  在开机壳前通过观察图象故障现象,来联想故障所在部位。开机壳后通过观察电路元器件的色与形,若色异常,多为故障所在部位。如色环电阻一般的红色,在电流高温的情况下使表面变为黑色,应在该元件上联想故障部位,在同样的情况下,黑色的线绕电阻变为灰白色,均属烧坏之兆。再如烧保险丝,一般烧保险丝大至可分为三种烧法,① 保险丝内部断玻璃壳无变色;② 保险丝内部变为深黄色;③ 保险丝内部变为黑色甚至玻璃壳破裂。都可跟据其烧坏程度来定断故障的部位及严重性。再如带有金属铜的元件变为绿色则为受潮、滤波电容爆裂一般为电压过高所致、高压包凸出一个小包(正常情况下为光滑平面)一般为高压包内部短路。

  2.闻

  闻有两种含意,其一,是用鼻嗅其味道。如开机后有焦味,多为大功率晶体管、电阻等烧坏;开机后有臭氧味,多属高压部件绝缘击穿、漏电或逆程电容容量变小造成高压过高而打火。其二,是通电后用耳朵听其声音。正常的显示器在使用中是无声的,无声变有声则为异常。如在高压打火发出的爆裂声,机内发出的吱吱报警声等。多为机内有严重过流过压之处,如行管坏造成电源发出吱吱声,说明电源负载过重。




  3.切

  所谓切,如同医学中所讲的切脉,在这里就是指让机器工作一段时间,用手触摸易发热部位的元件(注切断电源),用手感觉发热元件的冷热程度,从而发现元件是否有过热或该发热而未发热的部件,以间接判断故障部位。如行管散热片、场IC散热片、大功率电阻、三极管等部件。正常工作时应有微量发热,若感觉很烫手,应视为异常。如维修一台坏的彩显,在开机约三分钟后,然后断电,用手触摸行管散热片,发现很烫手甚至热得不敢用手去摸。应视为异常,联想故障部位,最后直到排除故障部位。从而减少因严重发热而损坏的元件。

  4.问

  一般指发生故障时,有无异常现象。如有无发生过冒烟或有焦味、有无因运输或搬动造成的人为故障等现象。通过问可掌握维修思路的第一步,也减少了动手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来排除故障。因本人维修多年不知不觉的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在排队故障后,盖机壳前再次问用户,发生故障前有无其它不良的故障现象。(特别是使用多年的机器往往出现时好时坏的故障)免得造成二次返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影响到用户使用。

  维修实践证明,显示器正常工作的开机瞬间会有多种正常现象。如在开机时指示灯由黄色变为绿色应视为有规律的正常变换、再如行扫描工作时会有轻微的吱的一声、屏幕上有高压感应等种种迹象,都可以用我们的感官诊断来判断故障部位。

二、替换法

  替换法,顾名思义,就是指用好的元件代替所怀疑的元器件。若故障能消除,说明怀疑是正确的,否则便是失误(除非其它元件同时存在同样的故障的可能性),应进一步检查、判断。用替换法有以下好处,可检查显示器的所有元件的好坏,而且结果一般准确、快捷。而且较适合于难以判断是否失效的元件,如电容、集成电路及晶体管等元件。此外对于不需拆下的元件,替换条件以不很方便的情况下,可采用特殊的替换方法,如怀疑某个电阻断路就可用同一规格、质量好的电阻直接并联在元件的两端进行替换。如此检修,速度极快、效率高,值得提倡。

  替换法看似简单,人人都会,其实不然。这里面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地方需要自己掌握和领悟,其中以集成电路替换最为代表性,是用来判断集成电路是否失效的可靠方法之一。对于其它检修方法久久难以判断的疑难故障,采用替换法往往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下面以集成电路为例,介绍运用替换法时应注意的步骤。

  1.必须保证替换件是良好的

  若替换件本身不良,替换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对于没有把握替换的集成电路是好的,建议平时将集成电路换入正常的显示器试试,以确定其好坏,试验方法应尽量简化,不提倡多次焊接,若有IC座可焊接上去,这样不仅方便拆卸,而且可避免损坏集成电路。另外,还可多备几个同型号的集成电路,若更换一集成电路后仍是同样问题,也不妨再试一个,一般不会遇到二块同时损坏的。

  若在没有IC座的情况下,要试换多个集成电路。为不使电路板烫坏可用细的导线将集成电路与电路板连接,这样不至于因多次焊接损坏电路板。

  替换集成电路的型号应与原用集成电路相同,也可用能与原集成电路直接 代换而型号不同的集成块。但要防止水货。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显示器所用的集成电路,区别仅在末尾代号的一两个字符上,往往就不能代换,因此在代换前一定要多查些有关资料,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差异。

  2.替换之前先对集成电路做其他检查

  有采用替换法之前,应尽可能的用其它较简单的检查方法对集成电路的好坏做出判断。不要轻易拆焊,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因为毕竟是一件麻烦的事,还易烫坏电路板,只有用别的方法难以作出确切判断的,并自认为有充分的理由怀疑集成电路已坏的情况下,才试用替换法。

  在焊拆集成电路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乱拔插其引脚。在拆卸过程中一般用电烙铁(最好是衡温烙铁)和吸锡器。在没有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可用电烙铁将引脚锡熔化立即用医用针头将锡套开,当逐个将引脚套开后用镊子将集成电路取出,当然还有其它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其目的是,将集成电路从电路板上取下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将电路板的损坏程度降到最小。

  除集成电路外、其它元件的替换都十分方便,通常只有用好的元件代替所怀疑的元件,在这里再说一种特殊的代换法,就是用怀疑的坏的元件代替到好机上,看正常机是否能正常工作,来反故障范围缩小,确定故障点。这种方法通常只在检查少数疑难杂症时才采用。例如:在检查分析后怀疑某个元件有问题,但以无精确的仪器来测量其好坏,这时可将怀疑的元件装到好机上去试,从而判断被怀疑的元件是否是损坏的。因此种检查方法需具备相同或能代换的电路,替换起来也比较麻烦,一般兴在排除软故障或疑难问题时采用这种方法。

三、万用表测量法

  显示器的电路有故障时,其相应的电路部位必然会出现反常现象,并且总是在电阻、电压、电流的变化量反应出来。其特点是灵活方便。可对怀疑的坏件逐一检查。下面介绍其检修方法。

  1.电阻检测法

  就是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路中的一些可疑元件、可疑点以及集成电路各引脚对地的电阻。对所测的数值与正常值作比较,可迅速断定元件是否损坏、变质,是否存在开路和短路,是否有晶体管被击穿等。该方法对检修开路或短路性故障和确定故障元件最有实效。

  为了确保检修的安全可靠性,在进行电阻测量前对各在滤波电容进行放电,防止大电容储电烧坏万用表。电阻检测法一般采用"正向电阻测试"和"反向电阻测试"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测量。"反向电阻"即用黑表笔接地,用红表笔测量的结果。"正向电阻"就是用红表笔接地,用黑表笔测量的结果。

  在维修过程中还经常会用到在线电阻测量法和脱焊电阻测量法。在线电阻测量法,就是在电路板上测量元件的阻值,由于被测元件接要电路板上,所测的数值是受到其它串、并联支路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应予分析考虑。脱焊电阻测量法在维修过程中经常用到,其方法简单、快捷。就是将元件的一端或整个元件脱焊下来,再进行电阻测量的一种方法。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测量时万用表应选用合适的档位。对于一些关键部位的阻值要采用正、反相表笔结合测量,以提高判断故障的准确性。

  总之,使用在线电阻测量法时,应根据线路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要随机应变,必要时还得采用脱焊电阻测量法。只有两种方法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才能发挥电阻检查法的优点,获得正确的结果。

  2.电压测量法

  电压检测法是用万用表通过测电路或电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部位或故障元件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电压相差明显或电压波动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所在部位。

  电压测量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电压检测法,是显示器不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测得的结果。另一种是动态电压测量法,是显示器接入信号时所测得的电压值。

  电压检测法一般是检测关键点的电压值。根据关键点的电压情况,来缩小故障范围,快速找出故障元件。如在检修一台无光的显示器,一般首先用万用表测+B电压的偏高,还是偏低,是零伏,还是正常。都可根据所测电压值,作出相应的诊断方向。笔者曾维修一台MF1766型彩显,故障现象为无光,当测+B电压时,才十多伏并且表针有轻微摆动,类似问题要么是电源电路本身问题,要么就是负载过重引起保护,当检测到视放电压时,正常应为80V,面测出为0V,怀疑是负载短路引起保护,将80V负载脱开,开机测量,+B正常,80V也正常,断定是负载问题,迅速找出故障元件。如+B为电压为0V,故障现象为指示灯亮,不能开机。笔者将+B的负载断开接一220V60W灯泡作假负载,再开机测时+B正常,并迅速查至负载电路,直接排除故障。再如+B电压正常,首先看行电路有无工作,若行电路正常,再测有无灯丝、视放。

三、电流检测法

  电流检测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测量,另一种是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就是将万用表的相应电流档直接串入电路中的一种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电路中某一电阻上的电压降来间接估算出来的电流值。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串入电路中,而测量电流的大小也不受万用表的量程限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四、盲焊法

  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由于虚焊导至显示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因现在生产的电路板均为锡炉焊接,其焊点较薄,比较容易产生此问题。特别是用了多年的老机器更易产生虚焊。可真正找到虚焊点不一定是一件容易事,有的可能花上几天的时间都难以排除,特别是在用户家维修还易使用户感到不满。此时不防试一下盲焊法,可对怀疑的虚焊点逐一焊一遍。由于这种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称它为"盲焊法"。

  五、局部升温、冷却法

  现在彩色显示器的多数元件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状态,各元件工作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冷机和热机也是有所不同的,而温度变化是通过元器件的工作状态表现出来的,尤其是一些高温参数比较差的元件则更加明显。根据这一特性,在检修过程中可用局部升温、降温被怀疑的元器件,让故障充分暴露出来。确定故障元件,来排除故障部位。

  本方法对于因环境温度或局部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延时性软故障,以及检测热稳定性差的元件穿透电流大的晶体管、电容等有显著效果。如有些机器在刚开机时是正常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旧剧重演。这时我们用电烙铁或专用电吹风适当加热某一元器件,如果故障出现,说明"故障源"就是该元件;也可以当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出现故障时,用棉花蘸无水酒精对被怀疑的元件进行降温,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故障能消失,则故障源就是该元件。

  采用升温或降温时要注意温度变化不要超过元件所允许的范围,不能升温过高或降温过低,否则会损坏元器件。

  六、分段切割法

  分段切割法,就是在检修过程中,通过拨掉部分转插或断开某一电路,有的也可甩掉某一电路或某些元器件来缩小故障范围,最后把故障元件找出来。一般对于大电流短路的故障,采用切割法效果最为显著。如开机烧行管问题,可首先将+B电压断开接一假负载。其目的是将负载断开,看故障部位是出在电源电路还是行电路,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电路切割法。再如一台无80V视放电压的机器,其真实故障为视放电路一电容短路导至电源电路保护,行无法工作。笔者也是采用过这种方法,将P904插座拔开后,行电路工作,高压正常。无疑是视放板上的问题,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查出坏的元器件,排除故障。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8-03-28 09:30:41
CRT 显示器术语详解

1、显像管类型
大体上讲,现在显像管分球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两种。所谓球面是指显像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而纯平显像管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是完全的平面,失真会比球面管小一点。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球面管显示器已经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面直角”显像管,平面直角显像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显像管的曲率比球面管小一点,接近平面,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已,目前市场上除了纯平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外都是这种球面管显示器,由于价格大多比较便宜,因此在低档机型中被大量采用。
2、显像管品牌
现在市面上主流纯平CRT显示器所采用的是显像管主要包括LG“未来窗”,三星“丹娜管”,索尼“特丽珑”,三菱“钻石珑”,台湾“中华管”和日立“锐利珑”等。各个厂商的纯平显像管在技术上均有其独到之处,在性能上也是各有特色。下面详细介绍主要几种:

LG“未来窗”:“物理纯平”的代表LG认为真正的纯平显示器就应是外表面平面、内表面平面和荫罩平面都是绝对的平面,画面没有任何扭曲变形。其独有的未来窗(Flatron)显像管使用了创新的拉伸式沟状荫罩,它比起传统点状荫罩来间隙更多,可得到更大的电子流通量,让更多的光线到达屏幕,从而获得更亮更清晰的画面;而沟状荫罩网面比起Sony特丽珑(Trinitron)栅状荫罩来,在栅条中间又多了许多细小的横格,这使得荫罩网面的受力及稳定情况更好。

在提高画面清晰度方面,未来窗还加入了动态电子枪技术,减少垂直长度,防止屏幕四个角的水平分辨率降低和摩尔纹。不过物理纯平在强调100%完全平面的同时,却无法回避由于玻璃折射等造成的视觉上实际图像显示向内凹陷的事实,这让很多用户在刚使用时会感到些须的不适应。

三星“丹娜管”:三星生产的纯平“DynaFlat”是市场上常见的纯平管,拥有众多的用户。三星丹娜虽然推出的时间相对较迟,但其技术却很成熟,全部采用了三星电子独有的“内表面球形曲面补偿技术”,包括防静电无反光复合涂层、压缩荫罩、内部防尘/防辐射保护罩、它的水平点距达到0.20mm,垂直点距为0.25mm,综合的实际点距0.24mm。三星纯平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提供了RGB三原色输入,可十分方便的调节颜色的纯度,加强信号的稳定性。然而三星纯平管也有它的弱点就是显示屏四个角上的显示效果不如正中间的。

SONY“特丽珑”:SONY(索尼)是绝对的显像管业界的龙头老大,其开发的显像管称之为“Trinitron”(特丽珑)。目前SONY面向普通市场的显像管称之为“短颈特丽珑”(FD Trinitron)。

FD Trinitron采用了先进的单枪三束电子枪和荫栅(Aperture Grille)技术,这也是特丽珑最明显的技术特征。为了显示彩色图像,一般显像管是通过三支电子枪来分别击打不同颜色的像素点,而FD Trinitron则采用同一根电子枪来发射三束电子束。采用单枪三束的好处是可以获得非常优秀的色彩表现力、色彩鲜艳、细腻有丰润感,色纯度和色平衡更加容易调节。但是由于是单枪结构,对扫描和电子束的控制电路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FD Trinitron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采用荫罩结构,而使用“荫栅”。荫栅的构造是将互相平行的垂直铁线阵列安装在一个张力非常大的铁框内,与传统的孔状荫罩结构相比,采用荫栅的好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拥有更加精细的栅距(点距),这使图象的效果更加细腻。其次,荫栅的结构使电子束的透过障碍最小,让图像更加光亮清晰。最后,荫栅的结构避免了传统的荫罩在高亮度画面或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发生的因电子束通过Mask障碍较大,过多的电子撞击荫罩,产生热量导致温度上升,造成荫罩变形而影响色纯度和亮度,致使还面发生色彩失真和明暗不均等问题。不过,为了保证这么多垂直排列的铁丝不变形,FD Trinitron显像管中需要用两根“阻尼线”来起固定作用,因此FD Trinitron显像管的屏幕上会有两根细小的线。

三菱“钻石珑”:三菱在显像管业界也是属于元老级人物。当SONY推出特丽珑显像管时,三菱就迅速推出了同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钻石珑与之对抗。三菱钻石珑也是采用栅状荫罩的显像管,从技术上来看和SONY的FD Trinitron类似,区别在于钻石珑使用的不是单枪三束,而是三枪三束技术。因为配置了重新设计的NX-NX DBF电子枪,画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边角部分的聚焦及失真控制的很好。

如今三菱推出了最新的“DiamondTRON M2”显像管,它不仅秉承了上一代的钻石珑显像技术的图像细腻、色彩逼真、清晰自然的传统优点,并且通过所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良,使其发挥更为出色,而且在普通的电压下的亮度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文本、图像等多方面综合显示的整体的清晰自然。

3、接口类型
显示器通常有15针D-Sub和DVI接口两种:

15针D-Sub输入接口:也叫VGA接口,CRT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场)5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5个分量。大多数PC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D-15,即D形三排15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5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96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DDC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现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

DVI数字输入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显示设备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显示接口。普通的模拟RGB接口在显示过程中,首先要在计算机的显卡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中,而在数字化显示设备中,又要经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显示。在经过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丢失,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而DVI接口中,计算机直接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显示信息传送到显示设备中,避免了2次转换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DVI接口的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要更好。另外DVI接口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免除了在连接过程中需关闭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的麻烦。现在大多数液晶显示器都采用该接口

4、显示尺寸和面积
显示尺寸指显像管的可见部分的对角线尺寸。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像管面积的大小。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几种。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

5、栅距和点距

点距:指屏幕上相邻两个同色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即两个红色(或绿、蓝)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从原理上讲,普通显像管的荧光屏里有一个网罩,上面有许多细密的小孔,所以被称为“荫罩式显像管”。电子枪发出的射线穿过这些小孔,照射到指定的位置并激发荧光粉,然后就显示出了一个点。许多不同颜色的点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

由此可见,荫罩上有多少小孔是至关重要的,孔越多组成画面的点也越多,画面就越精细。荫罩上一共有多少个点,一方面是由显像管的尺寸所决定的,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17英寸比15英寸的显像管多30%的孔,也就提高了30%的画面精度。不过只要缩小荫罩上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小孔数量,同样能提高画面的精度。

点距的单位为毫米(mm)。但是点距有许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点距有实际点距、垂直点距和水平点距的差别。垂直点距等于三个同色荧光点组成三角形斜线距离的一半,等同于点距(边长)的一半。而水平点距实际上是这个三个同色荧光点组成三角形的高,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高小于边长,因此,水平点距小于实际点距。这也就是一些显示器厂商把水平点点距说成实际点距,以提高产品档次的原因了,大家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清楚厂商资料中指出的是水平点距还是实际点距。

以17寸,0.28mm点距显示器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显示1024个点,在竖直方向最多可显示768个点,因此极限分辩率为1024*768。超过这个模式,屏幕上的相邻像素会互相干扰,反而使图像变动模糊不清。目前点距主要有0.39,0.31,0.28,0.26,0.24,0.22mm等几种规格,最小的可达0.20mm。一般来讲,小的点距和良好的汇聚性能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栅距:由于SONY推出的特丽珑显像管采用了栅状荫罩,因此引入了栅距的概念。栅距是指荫栅式像管平行的光栅之间的距离(单位:mm)。它的代表就是“特丽珑”和“钻石珑”等高档次显示器,采用荫栅式显像管的它的好处在于其栅距在长时间里使用也不会变形,显示器使用多年也不会出现画质的下降,而荫罩式正好相反,其网点会产生变形,所以长时间使用就会造成亮度小降,颜色转变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荫栅式可以透过更多的光线,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令图像色彩更加鲜艳逼真自然。

凭肉眼看同档次的孔状荫罩和荫栅式荫罩两种类型的显示器,显示效果的区别不算大。但从理论和应用上讲,孔状荫罩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更精细准确,适合CAD/CAM的应用;荫栅式荫罩显示器的色彩要明亮一些(屏幕受到电子束激发的面积略大),更适合于艺术专业的应用。

在点距这个指标上,从日常的应用看,0.28mm点距的孔状荫罩显示器和0.25mm栅距的荫栅式荫罩显示器已经达到要求,除非特殊作图的需要,一般使用没有必要追求更小点距的显示器。


6、扫描频率
扫描频率是场频和行频的统称

场频:场频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或“刷新率”。指单位时间(以秒计)之内电子枪对整个屏幕进行扫描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表示。以85Hz刷新率为例,它表示显示器的内容每秒钟刷新85次。

CRT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是由很多荧光点组成的,每个荧光点都由于受到电子束的击打而发光,不过荧光点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要不断地有电子束击打荧光粉使之持续发光。电子束不能同时轰击屏幕上的两个点,因此显示器在工作时,以极快的速度从视频卡读取数据,同时由电子枪的偏转电路部分控制偏转线圈对电子束射出的方向进行改变,使电子束从屏幕左上角开始,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对每个点进行轰击,虽然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由于电子束把屏幕整个扫描一次只需10~20ms的时间,加上荧光体的辉光残留和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所以只要刷新够快,刷新率够高,人眼就能看到持续、稳定的画面,不会感觉到明显的闪烁和抖动。垂直扫描频率越高,闪烁情况越不明显,眼睛也就越不容易疲劳。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刷新率达到85Hz,也就是每秒刷新85次,人眼就感觉不到屏幕的闪烁了,但实际使用中往往有人能看出85Hz刷新率和100Hz刷新率之间的区别,所以从保护眼睛的角度出发,刷新率仍然是越高越好。

行频:行频又称为“水平扫描频率”,指电子枪每秒在荧光屏上扫过的水平线的数量,其值等于“场频 × 垂直分辨率×1.04”,单位为KHz(千赫兹)。行频是一个综合分辨率和场频的参数,该值越大,显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稳定性越好。以800*600的分辨率、85Hz的场频为例,显示器的行频至少应为“600*85=51KHz”。目前CRT显示器比较主流的行频系列是:70KHz,85(86)KHz,96KHz等。

7、分辨率


分辨率(resalution)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点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点数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以分辨率为1024×768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水平线上包含有1024个像素点,共有768条线,即扫描列数为1024列,行数为768行。分辨率不仅与显示尺寸有关,还受显像管点距、视频带宽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它和刷新频率的关系比较密切,严格地说,只有当刷新频率为“无闪烁刷新频率”,显示器能达到最高多少分辨率,才能称这个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为多少。

按照水平和垂直像素数目来区分,则可以分:320×200,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1600×1200等几种。一般来讲,17英寸CRT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还是1024×768,19英寸CRT显示器则为1280×1024。对于CRT显示器,它支持的分辨率越多和越大,它的应用范围也就越广,价格也就相应要高一些。

8、带宽


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指电子枪每秒钟在屏幕上扫过的最大总像素数,以MHz(兆赫兹)为单位。从表面上看,只需用行频乘以水平分辨率就可以得到带宽。但实际上,电子枪在扫描时扫过水平方向上的像素点数与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均高于理论值,这样才能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衰减,使图像四周同样清晰。

水平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80%,垂直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93%,所以带宽的计算公式为:带宽=水平分辨率/0.8×垂直分辨率/0.93×场频。或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1.344。例如:在1024×768@85Hz的模式下,带宽为1024×768×85×1.344=89.84199868mhz。 带宽的值越大,显示器性能越好。

带宽越高,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的性能。它造成显示器性能差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带宽决定着一台显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范围,就是指特定电子装置能处理的频率范围。工作频率范围早在电路设计时就已经被限定下来了,由于高频会产生辐射,因此高频处理电路的设计更为困难,成本也高得多。而增强高频处理能力可以使图像更清晰。所以,宽带宽能处理的频率更高,图像也更好。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

9、亮度和高亮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广义上的亮度,除了包括普通的亮度因素,同时还包括色彩的饱和度和艳丽度。亮度的单位是cd/m2 。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8-03-28 09:31:34
高亮:“高亮”对于CRT显示器来说是近年才被提起的,目前CRT显示器高亮标准为:第一,最高亮度能达到300cd/m2以上。第二,亮度的提升并不单纯地通过显示器的亮度调节按钮、加大显示器驱动电路电流的输出,把屏幕弄得发白,而是在亮度提高的同时,对比度、色彩的饱和度等也随着亮度一起提高,从而给用户提供一个鲜明亮丽清晰的画面。下面列举其中几个各显示器厂推出显示器高亮技术:

1、三星MagicBright高亮技术 :三星MB(Magic Bright)高亮技术是基于三星DynaFlat视觉纯平技术,融合电路设计、集成化制造、纳米材料、表面涂覆等领域的结晶。在CRT显示器中,往往由于提高亮度而使聚焦表现下降,出现画面发虚的现象。三星MB系列通过改进的驱动电路和更精巧的偏转线圈设计,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最高亮度模式下仍然保证原画面尺寸的精确显示。

2、飞利浦显亮(LightFrame )技术:飞利浦显亮技术由一组软件应用程序和一个在监视器中的集成电路所组成,软硬结合让用户所定义的窗口或屏幕区域内增强亮度与鲜明度。飞利浦的显亮有智能化,可以自动侦测网页上的图片及影像并对其进行优化,还可以通过随机赠送的软件设置,让用户需要进行高亮度优化的程序在开启的时候自动激活显亮功能。

3、SONY高亮技术:Sony高亮技术有:1、精确细致的显示屏栅极和最细腻的萤光点距:显像管采用SONY专利的金属线荫栅屏,栅距达到0.24mm,使电子束穿透障碍最小、发热量最小、变形度最小;同时同色源萤光点的点距同样为0.24mm,故显示器的画面更细腻,文本更清晰。2、有最小的电子束射出罩门孔:SONY高亮特丽珑显像管电子束射出罩门孔缩小为0.32mm,它可以使电子束击打萤光粉的控制能力与准确度大大提升,图像逼真清晰。3、超精确聚焦控制:Sony高亮运用DQL及EFEAL多重散光聚焦系统配合抗眩光黑晶涂层,使透光率提高38%;此外还使用4~6层先进萤幕涂层,提高显像管的对比度与聚集准确度,色纯度、色彩鲜亮度以及影像传真度大幅提升。

4、三菱M2 高亮技术:三菱的M2高亮度显像管也是主要采用在那些定位中等偏高一些市场定位的产品上。作为荫栅式纯平显像管的代表者,Diamondtron 拥有优越的技术和图像文字显示效果,三菱Diamondtron 显像管在单枪三束上做出改良,采用三支电子枪,分别同步射出R(红)、G(绿)、B(蓝)三原色,因而得名为三枪三束,这样可免除由一支电子枪射出三原色时引起的信号相互干扰现象。再加上三组电子透镜的配合,能独立对三原色进行调整,使三原色电子束打击荧光粉更准确。另外与自然平面技术以及其他三菱独有的专利技术紧密配合,使显示图像自然平面,线条细腻,文字清晰,颜色生动。配以高稠密间隙隔栅(AG),令透光率更为提升,显示效果突出。

Diamondtron M2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良:阴极断点电压和栅压分别从以前的115V和700V降低到65V和560V,令显示效果更稳定;栅栏直径从φ0.4mm降到φ0.35mm,令线条更细致,文字更锐利;栅栏厚度0.44mm降到0.38mm,令透光率大幅度提升,色彩更逼真;亮度是以前的100cd/m2的3倍提升到300cd/m2的幅度,相比LCD更为明亮,适合平面立体绘图设计、多媒体应用等。


10、安规认证


对显示器来说最重要的安规认证是电磁幅射标准,即指限制显示器所发出的电磁幅射量的国际标准。目前有两项重要的标准是由下列两个瑞典权威机构所定出来的规则:MPR-II,原先是一项由瑞典劳工部所提出的标准,制定了显示器所放出的电磁幅射量的最高范围,现在已被采用为世界标准。TCO,瑞典TCO组织于1991年制定了一个比MPR-II更严格的标准,特别是为交流电场(aef)而定。

MPR认证

MPR标准是由SWEDAC(Swedish National Board For Measurement And Testing瑞典国家技术部)制订的电磁场辐射规范(包括电场、静电场强度)。包括有著名的MPR I、MPR II。MPR I诞生于1987年,是由瑞典国家测量测试局就电场和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标准,目前这个标准已经显得比较宽松了。1990年,MPR I进一步扩展变成了MPR II,进一步详细列出了21项显示器标准,包括闪烁度、跳动、线性、光亮度、反光度及字体大小等,对ELF(超低频)和VLF(甚低频)辐射提出了最大限制,已经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现在市场上被认为的低辐射显示器,一般都符合这一标准。

TCO认证

所谓的TCO标准保证,是由瑞典专业雇员联盟(Swedish Confederationof Professional Employess)推出的。随着不断扩充和改进,逐渐演变成了现在通用的世界性标准,引起了显示器生产厂商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包括辐射和环保的多项指标,还对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TCO认证自从1991年推出以后,主要面向质量和环境,对象则主要是办公室里常见的电子设备,如手提式计算机、显示器、键盘、系统机、打印机等,并且为移动电话也颁布了一个新的标准“TCO'01 Mobile Phones”。连同前段时间发布的TCO'03 Displays标准,面向计算机监视器及外设的TCO认证一共走过了四代不同的标准(面向移动电话的TCO'01标准不算在其中),从TCO’92、TCO’95、TCO’99到TCO'03,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加强,加之科技进步所能带来的产品质量改观,TCO认证标准也一代比一代更为严格。

截止2003年5月27日,通过了TCO’92(该项认证已经停止)认证的显示器型号有1050个,通过了TCO’95与TCO’99认证的显示器型号则分别高达2085个和2286个;而通过最新的TCO’03认证的显示器型号则为61个。

11、OSD菜单


OSD是on-screen display的简称,即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一般是按Menu键后屏幕弹出的显示器各项调节项目信息的矩形菜单,可通过该菜单对显示器各项工作指标包括色彩、模式、几何形状等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

12、CRT显示器


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i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而且现在的CRT显示器价格要比LCD显示器便宜不少。

CRT的工作原理: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核心部件是CRT显像管,其工作原理和我们家中电视机的显像管基本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图像更加精细的电视机。经典的CRT显像管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磷光物质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

彩色显像管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种涂料组合而成,由三束电子束分别激活这三种颜色的磷光涂料,以不同强度的电子束调节三种颜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颜色,这非常类似于绘画时的调色过程。倘若电子束瞄准得不够精确,就可能会打到邻近的磷光涂层,这样就会产生不正确的颜色或轻微的重像,因此必须对电子束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

最经典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显像管内侧,磷光涂料表面的前方加装荫罩(Shadow Mask).这个荫罩只是一层凿有许多小洞的金属薄板(一般是使用一种热膨胀率很低的钢板),只有正确瞄准的电子束才能穿过每个磷光涂层光点相对应的屏蔽孔,荫罩会拦下任何散乱的电子束以避免其打到错误的磷光涂层,这就是荫罩式显像管。

相对的,有些公司开发荫栅式显像管,它不像以往把磷光材料分布为点状,而是以垂直线的方式进行涂布,并在磷光涂料的前方加上相当细的金属线用以取代荫罩,金属线用来阻绝散射的电子束,原理和荫罩相同,这就是所谓的荫栅式显像管。

这荫罩和荫栅这两种技术都有其利弊得失,一般来说,荫罩式显像管的图像和文字较锐利,但亮度比较低一点;荫栅式显像管的较鲜艳,但在屏幕的1/3和2/3处有水平的阻尼线阴影(阻尼线是用来减少栅状荫罩震动的一条横向金属线)横过。

现在市面上主流纯平CRT显示器所采用的是显像管主要包括LG”未来窗”,三星”丹娜管”,索尼”特丽珑”,三菱”钻石珑”,台湾”中华管”和日立”锐利珑”等。各个厂商的纯平显像管在技术上均有其独到之处,在性能上也是各有特色。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8-03-28 09:32:43
LCD维护技巧精彩四大招

·如何清洁LCD屏幕

显示器发展至今天,在消费级领域已经真正地进入到液晶时代了。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国内市场,降价不断的事实也使得LCD走进了千家万户家中。甚至更前卫的液晶电视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LCD或者液晶电视,它们都是属于消耗型产品,同时也是属于有点娇气的电器设备,不少用户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在平时的使用中采用了一些不当的操作手段以致影响了LCD的显示效果甚至人为地损坏了LCD,所以要想让您的LCD总能保持好的效果,又能延年益寿的话,那么良好的使用习惯和定期保养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一、如何清洁LCD屏幕?

  这是众多用户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液晶显示器在工作时会对周围的灰尘有一定的吸力,所以我们可以发现LCD屏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沾上较多的灰尘。在这里先不说正确的操作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一些错误的清洁方法:1、用手掌或者手指直接擦试LCD。要知道,LCD是不允许受到压迫的,用手掌或者手指去擦试的时候,用力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程度,如果用力过猛,会有可能引起LCD液晶分子永久性物理损害,从而出现了坏点甚至会发生小区域异常的情况,所以切勿用手掌或者手指去直接擦试LCD屏幕。2、用较粗糙的毛巾擦试LCD屏幕。笔者曾经看到过某些用户直接用家里平时擦试桌子的毛巾来擦LCD屏幕,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其实还不少,因为有些用户在用毛巾清洁电脑桌的时候顺便也给LCD屏幕来个清洁,虽然知道这样似乎不太好,但是图方便就不管了。

  3、用笔或者其它硬物“指指点点”LCD屏幕。很多用户要在电脑屏幕前商量研究一些事情,有时就避免不了要在屏幕上指指划划,用手指、笔或者其它硬物直接接触LCD屏幕,这个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会给LCD屏幕刮上不可恢复的伤痕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LCD擦试专用纸巾

  那么正确的清洁LCD屏幕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知道,液晶面板主要是由两块无钠玻璃夹着一个由偏光板、液晶层和彩色虑光片构成的夹层所组成。液晶屏幕的表面看似一片坚固的黑色屏幕,其实在这层屏幕上厂商都会加上一层特殊的涂层。这层特殊涂层的主要功能就在于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时所受到其它光源的反光以及炫光,同时加强液晶屏幕本身的色彩对比效果。清洁这个层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最正规但也是最麻烦的:购买LCD专用清洁剂或者专用的清洁纸巾来对屏幕进行清洁。这种方法的效果最好,但是要出钱购买,维护成本不为零,不少消费者对此反感,而且觉得麻烦而不去做。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柔软的镜头软布稍微沾点儿水后拧干,轻轻地对屏幕进行擦试;第三种方法最为简单,就是用干燥的软毛刷来轻轻擦掉灰尘即可。另外注意一点,是在清洁时要送行LCD电源,不要加电清洁LCD。

消费者关注的三个问题:

  1、使用纸巾来擦LCD屏幕可以吗?

  答:按照专家的回答,这个是不推荐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其实是LCD用户最常见的清洁方式,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应该使用面巾纸来清洁,因为面巾纸多数是较柔软的,在擦试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面巾纸搓成一团来擦,而是要保持平整地去轻轻擦试。

  2、使用眼镜布来擦LCD屏幕为什么不好?

  答:其实使用眼镜布来擦LCD屏幕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眼镜布其实一般都不怎么干净,因为眼镜本身就是沾满了灰尘的,很多用户的眼镜布很久都不清洗一次,如此一来眼镜布的灰尘就可想而知了,用它来擦LCD屏幕的话非旦不容易擦干净,而且还可能带上一些更脏的灰尘上去。

  3、可以使用带酒精等有机溶剂来清洁LCD屏幕吗

  答:不可以,液晶屏幕有较强的透水性,原则是不允许用用机溶剂来进行清洁的,所以不要以为用清洁磁头的清洁来清洁LCD屏幕是通过的,这个是错误的做法。

二、避免LCD受潮

  所有的电子器件都要求工作在一定的湿度环境下,如果湿度过大了就会引起元件的快速老化甚至出现异常,一般湿度保持在30%~80%之间显示器就能正常工作,超过80%后就有可能会出现异常了。LCD显示器就更是如此了,如果长期工作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LCD显示聚焦会出现异常,严重的话可能会无法恢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不要经常性地用嘴对着LCD“呵气”以擦试清洁屏幕。因为不少的用户都有着对眼镜“呵气”来用眼镜布来清洁眼镜的经验,所以对LCD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上面其实也说到了,LCD屏幕是不应该用有机溶剂或者水来进行清洁的,当中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受潮问题,如果经常性地采用“呵气”方法来清洁的话,屏幕表面常常受到水气的熏染,湿度自然就增大了,久而久之的话会影响到LCD的聚焦问题的。

  2、对于南方的用户来说,特别是在清明时期的梅雨天气空气湿度比较大,此时如果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每天都使用LCD半小时以上,利用LCD自身的加电发热来驱走水气。就算不需要使用LCD,在梅雨天气时期最好能保持每星期致少使用一次以上。另外,专家建议可以采用一些较高功率的电灯泡放在屏幕附近对其“驱寒”也可以达到干燥LCD水气的目的。

  3、如果长时间不开启LCD,发现LCD上已经有受潮的迹象的话,要用镜头软布将其轻轻地擦去,然后才能打开电源。如果水气很严重,已经进入LCD了,就必须将LCD放置到较温暖的地方,以便让其中的水分和有机化物蒸发掉。如果对含有湿度的LCD加电,容易导致液晶电极腐蚀,进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另外,LCD不能受潮,但并不意味着越干燥就越好。有些用户在梅雨时期等到有太阳的时候,就赶紧拿到太阳底下直射以驱掉水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强光照射会加快LCD老化,液晶分子最好不要经受太阳的猛射以保证其寿命。

三、平时使用LCD应该注意的几大习惯问题

  1、不要24小时不间断使用LCD

  不少用户以为LCD的发热量比CRT小很多,同时也很节省电,所以经常性地24小时让其工作。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专家指出,LCD在连续48小时不间断地高强度工作后,其老化的速度会明显比普通正常间歇性地使用要快得多。其实这种是一种超负荷的使用状态,厂商并不会指出严禁如此使用,但是LCD的寿命是一定的,老化的速度与使用的强度自然是息息相关的,高强度地使用肯定会加速LCD的老化,甚至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平时使用过程中,最好是设置成20分钟后不操作电脑就自动关闭显示器,其实这个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是默认了的,只要不去更改它就行了。而平时使用电脑时如果是较长时间地离开座位的话建议顺手把LCD的电源关掉,这些都是一些良好的使用习惯。

  2、不要长时间地使用高亮度高对比度

  目前LCD有些产品是有高亮功能的,高亮及高对比度对于游戏、电影等环境确实起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作用,但是其负面作用也是不小,长期使用高亮度对LCD是有害无益的,会加速LCD老化的进程,同时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过高的亮度对于人眼是不健康的。特别是使用普通的上网、办公文字处理界面时更不应该启用高亮模式,否则对LCD、对人都是有害的。

四、一些有利于LCD的措施

  1、经常要“指指点点”的用户建议增添一个液晶保护屏,建议采用一些透光率较佳的产品,保护屏有抗擦伤、抗静电、抗油污、耐腐蚀等特点,对LCD来说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的。不过液晶保护屏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透光,所以在实际作用中对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只要用户能够承受,这个也不成问题,关于这个效果影响的问题因人而异的。

  2、长期不使用LCD显示器的话,最好把电源拔开,用塑料袋将显示器封起来以阻挡灰尘,可能的话建议在袋子里面加上防潮的干燥剂。

  3、不要让音箱中的低音炮或者其它能产生强磁场的物体太过靠近LCD。强磁场对于显示器来说是有害的,会加速老化过程甚至会引起显示异常,所以在摆设这些物体时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一些用户为了调节音量方便,就把低音炮放到桌面,这样离LCD就比较近,虽然说很多音箱产品都是防磁的,但是防磁产品能做百分百永久防磁的情况还是不多的,用户要注意了。
离线深水易寒

发帖
2098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2020-02-27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8-03-28 09:34:49
显示器磁化、偏色故障检测


四、CRT显示器偏色的产生原因

1、地磁的影响

  地球的地理磁极与物理磁极并不重合,二者有一定的夹角,并且这个夹角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冬天地磁对显示器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夏秋春则影响很弱,于是就出现了CRT显示器一到冬天就很容易出现屏幕的一角或多个角出现明显的色偏。

  这种色偏最明显的就是显示器放置在桌面上时出现磁化偏色,当我们使用手动消磁功能后,故障消失。但当我们把显示器变化一个角度时,显示器的屏幕上马上就出现了新的磁化色斑。这时就需要我们再次打开手动消磁开关。

  由于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磁场都不一样,所以国内的CRT显示器在出厂时都是以中国武汉的地球磁场强度为标准地磁场,显示器面向东方进行图像的调整。当显示器到达用户手里后,因为地磁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这时显示器的图像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色斑现象。

2、低温的影响

  低温的影响对CRT也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CRT显示器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0-35度。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显示器从室外搬到室内时,如果此时立即加电,因为荫罩板的变形幅度大,所以此时屏幕上的图像会出现整个屏幕的大片色斑。这种情况等大约30分钟以后故障就会随着显示器内部温度的升高而慢慢消失。

注意:在气温低于0度以下时,如果显示器从室外搬入室内,一定要等上一两个小时再对显示器进行加电试机,而不要立即加电试机,防止显像管灯丝瞬加高温而玻管外部却为0度低,玻管膨胀不均而炸裂漏气导致显像管报废。

3、显示器自身的消磁电路失效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打开手动消磁功能时,屏幕的图像会瞬间骤烈抖动,然后慢慢减弱,大约4秒后图像恢复平静。整个消磁过程呈 曲线状。

4、显示器周围的工作环境中存在较强的外部干扰磁场

  CRT显示器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磁场源的干扰,而导致图像出现异常,如家里的空调,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墙壁里的电源线,户外的大功率动力线,居民楼附近的变压器,还有我们使用的手机,掌上电脑,多媒体音箱等,都会影响CRT显示器的图像质量。

  如果墙外有大功率的动力线经过,这时显示器的图像会呈明显的S形上升的干扰滚动波纹; 如果我们使用的多媒体电脑音箱没有使用内磁喇叭或防磁性能不佳时,屏幕的图像一角或一边就会随着音量的变化而有规律的闪烁;

  如果是某个强磁干扰源存在,就会形成无法消去的磁化色斑,这个色斑只会随着显示器的摆放位置而减弱,但不会消失。

5、显像管自身起固定作用的耳铁,接地用的钢丝等金属物被外界磁场磁化,形成无法靠自身消磁电路去除的外部干扰磁场。





  一般情况下,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开关机,突然的断电等情况都会造成显像管四周的耳铁,固定用的钢丝绳,紧固用的螺丝等造成磁化。正常情况下,这些物件的磁化都会被显示器的自动消磁功能去除,但是当消磁电路失效或减弱时,就会形成自身干扰源,造成显示器屏幕的图像出现色斑。

6、显示器受到外部强烈重击,造成显像管内部的荫罩板变形

  显像管内部有一个起定位电子束作用的荫罩板,大约在屏幕玻璃后部1CM的位置,厚度大约只有0.1CM。由于荫罩板的厚度非常薄,很容易受到震动而变形,所以显示器在工作时必须保持稳定。像索尼特丽珑显像管使用的是栅形荫罩板,更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所以就在荫罩板上设置了两条平衡稳定钢丝,防止荫罩板变形严重,影响图像的显现。

  相对于栅形荫罩板的孔状和沟状荫罩板,因为这两类荫罩的稳定性较好,所以受振动的影响较小,但是图像的亮度和色彩还原度远不如索尼的特丽珑。 荫罩板因为非常薄,所以在受到强烈外部振动时,就会产生变形,如果这些变形是永久性的,那么在显示器工作时屏幕上就会产生固定不变的色斑或暗斑,多数情况下还会有明显的暗线或彩线,这些线就是荫罩板变形的位置。

  有时候,因为特殊情况,荫罩板自身也会被磁化。一旦荫罩板被磁化,被磁化的部位的电子束就无法准确击打在相应的荧光粉上,也会形成磁化色斑。

7、显像管后部起会聚调整作用的小磁块脱落或移位。




  在正常情况下,显示器的生产厂家并不对显像管的色彩图像还原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工作是由显像管生产厂家在显像管出现厂之前完成的。因为生产工艺的原因,每一个显像管不可达实现完全一致的工作参数,所以在最终装配时,就需要逐一对显像管的图像还原性能进行调整和设置,这时就会人为的在显像管的尾部添加一个或多个小磁块来纠正,使用静会聚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这些小磁块会由于各种原因松动,移位,脱落,造成静会聚的稳定状态被改变,使屏幕的图像文字出现彩色镶边。

五、显示器的其他偏色情况

(一)、显示器自身电路故障

  显示器的色彩和图像还原是通过RGB三基色叠加原理来实现的,如果RGB三基色信号缺失时,就会产生屏幕图像偏色故障。




1、显示器的尾板电路故障,如预视放IC损坏,三枪驱动推动IC损坏,IC外围电路虚焊,元件短路等,造成信号缺失。

2、显示器与主机显卡相连的信号线插头有短针,断针,歪针,氧化现象,或信号线因为经常拔插内部的断线情况。

3、显卡的DCA电路损坏,接口电路损坏,虽然显卡能够通过主机的自检,但是输出的信号缺失。

4、有个别显卡的驱动程序,可以对RGB三基色进行单独调整,如果显卡属性设置错误,也会导致显示器偏色。

(二)、人为的误判故障

1、系统或应用程序某一特殊画面使人误判为显示器花屏或磁化。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不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在初次使用电脑时发现的,如WIN XP在登录和注销时界面右上角有一个非常明亮的光斑,许多初次使用电脑的用户都会把这个当成是显示器问题而报修。




2、因为显示器的放置位置,室内或室外光线经CRT屏幕反射后形成的亮斑。

  虽然现在大家使用的纯平显示器的表面都设置了防晕防静电涂层,但是因为室内或室外的某一特定的光源,便会在屏幕上形成一个亮斑。

  有时候这些亮斑的形成并不是由光线的直接反射产生的,而是外界光线通过显像管屏幕玻璃内表面和外表面多次反射后形成的一块亮斑。这种“故障”一般在电脑关机后,显示器没有图像时容易发现。



3、显示器在加电开机的瞬间或断电的瞬间,屏幕的边缘会出现不规则的闪电状的光斑

  这种情况在电视机上也经常看到,当我们打开电视机电源开关的瞬间,在屏幕的四周会偶尔出现不规则的亮斑,这些亮斑是一闪而过,瞬间出现瞬间消失,然后电视机出现图像,开始工作。

  显示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显像管在从冷态加电的瞬间,因为元件的离散性和随机性,目前的生产技术无法保证其一致性,这时就会出现加电的瞬间有电子束轰击在荧光粉上,因为这些轰击不是有规律受控的,所以就产生不规则的亮斑出现。

4、显示器在关机时会有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横线,有的屏幕上会出现数条无规律的横向条纹。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关机时,主机已经向显卡发出停止工作的指令,但由于显示器是根据行场信号的有无来改变工作状态的, 同时显示器工作状态的改变要滞后于主机的关机状态。

  这时,显卡在关机的时候会因为电子元件的离散性或干扰的存在,在信号线中会出现一定的干扰电平,显示器在采集到这些信号后,就会机械的把这些信号还原,于是我们就在屏幕上看到了不规则的干扰条纹出现。

5、因为内存损坏或内存不稳定导致的屏幕花屏故障,有时这种花屏也表现为五颜六色,不熟悉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用户也往往误认为这时显示器出了问题。




6、由于显示器的内部电路损坏,屏幕图像很淡或不容易看清楚。如当显示器的亮度电路失控时,图像底加变亮,出现满 从右上到右下的倾斜横线,这就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回扫线。


离线蓝夜521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8-03-29 23:12:28
很不错,谢谢整理,呵呵........
离线旋律
发帖
*
今日发帖
最后登录
1970-01-01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8-04-01 18:23:27
好,很详细啊!!